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85篇
  免费   159篇
  国内免费   77篇
管理学   97篇
劳动科学   1篇
民族学   39篇
人才学   2篇
人口学   38篇
丛书文集   643篇
理论方法论   368篇
综合类   3363篇
社会学   363篇
统计学   7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23篇
  2022年   34篇
  2021年   47篇
  2020年   75篇
  2019年   58篇
  2018年   74篇
  2017年   75篇
  2016年   84篇
  2015年   114篇
  2014年   281篇
  2013年   391篇
  2012年   308篇
  2011年   330篇
  2010年   287篇
  2009年   233篇
  2008年   282篇
  2007年   334篇
  2006年   370篇
  2005年   316篇
  2004年   276篇
  2003年   276篇
  2002年   232篇
  2001年   192篇
  2000年   127篇
  1999年   39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4篇
  1989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中国近代商会乃中西文化冲撞与融合过程中催生的新式行业性组织,其形成、发展本身蕴涵着对传统落后伦理道德思想的清算。在近代伦理道德重构中,商会志士围绕在价值取向上追求爱国与利益统一;在思想内涵上致力于中西伦理道德结合;在具体规范上崇尚自由平等、权利义务、竞争、团结平等,在理想人格上努力塑造近代经济人格,并积极社会实践,推动了中国传统伦理道德的近代化。  相似文献   
22.
面对中国传统伦理文化 ,应联系当今中国社会存在的现实实践进行深入的理性思考。本文主要结合当代市场经济社会体制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实际 ,简要分析了中国传统伦理文化应有的时代创新和当代价值  相似文献   
23.
关于隐性采访与新闻侵权的法律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隐性采访不仅能真实地采访到用公开方式难以获得的新闻素材 ,将社会丑恶现象曝光 ,而且能最大限度地满足公众知悉社会真实情况的需要 ,充分发挥新闻的舆论监督功能。然而随着隐性采访的增加 ,新闻纠纷与新闻诉讼也随之增多 ,有的记者或因运用不当、或因滥用隐性采访而被告上法庭 ,甚至被判决赔偿精神损害。因此 ,正确认识隐性采访 ,对其进行法理分析 ,把握好隐性采访的度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24.
思想道德修养课在考核方法上存在两种不同的价值取向 :纯粹考核的价值取向和服务学生的价值取向。而三段式考核模式正是倡导服务学生的价值取向 ,从而达到考核的真正目的  相似文献   
25.
21世纪高校图书馆的读者服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职业道德、业务素质、服务方式三个方面讨论高校图书馆的读者服务工作。提出了如何加强职业道德建设,提高图书馆员业务素质,更新信息服务方式。  相似文献   
26.
为深入贯彻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的治国方略,高校建设也应依法治校与以德治校并举,这是由当前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教育的目标机制决定的。实现这一治校方略应分别制定举措,并将两者紧密结合起来,不能忽视其中任何一个方面,要做到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相似文献   
27.
教师职业伦理修养的专业性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教师职业是一个专业性很强的职业 ,教师的职业伦理修养必须充分考虑其专业特征的要求。本文探讨了教师职业伦理的专业特征及其专业表现  相似文献   
28.
广告英语和新闻英语作为信息传播媒介的语言形式,有其独特的语言特点,集中体现在句法结构、词汇运用、修辞手法、文体和语体等诸方面,主要从四个方面对广告英语和新闻英语的词汇特点进行对比研究。  相似文献   
29.
文章结合学习宣传和贯彻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主要回答为什么必须重视大学生消费伦理观的新变化,大学生消费状况及消费伦理观有哪些新变化,以及正确引导大学生消费伦理观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0.
作为一种言语现象,词和句子本身并不是委婉语,只是在语言的运用中它们才成为委婉语。委婉语不仅指委婉词语,它更是积极运用语言进行表达的一种交际方式:随着言语社团成员特征的变化(如立场,阶层、职业)形成相应的语言使用特点,涵盖政治、经济等多方面的内容。将委婉语置于其产生和使用的众多社会环境之一的新闻报道中,探讨委婉语的语言变异现象与语言使用者的社会地位、政治立场和言语目的之间的相关关系,从而揭示新闻语中委婉语的盛会根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