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45篇
  免费   44篇
  国内免费   40篇
管理学   3篇
民族学   6篇
人才学   1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352篇
理论方法论   56篇
综合类   1692篇
社会学   18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33篇
  2014年   114篇
  2013年   71篇
  2012年   143篇
  2011年   147篇
  2010年   132篇
  2009年   148篇
  2008年   153篇
  2007年   173篇
  2006年   197篇
  2005年   181篇
  2004年   165篇
  2003年   130篇
  2002年   107篇
  2001年   84篇
  2000年   49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01.
概念整合网络与新闻漫画的语义构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首先回顾了认知语言学中Fauconnier和Tunner等人提出的概念整合理论的主要概念和基本思想,然后运用这一理论探讨了新闻漫画的语义构建,并选取三副网络新闻漫画进行了个案分析,旨在说明概念整合理论的认知解释力.分析表明,概念整合理论具有解释在线构建非传统意义上的新颖意义的特性,能够为新闻漫画的语义构建、创新和理解提供一个新的理论视角.  相似文献   
102.
论小说创作     
如果可能,请别写小说.小说创作是一种非社会行为,一旦动笔,小说家会时刻为小说中的人物所困扰;而且,真正写起来,小说指南一类书籍并不管用.假如非写不可,那么,小说家需考虑是以情节为主还是以人物为主.如果以情节为主,小说家即在虚构的事情中间而非在所谓的真实生活中寻找人物的时候,抓住情节不放;如果以人物为主,那么,小说家则需对适于情节的某些特征加以强调,使人物在新环境中显得真实可信,从而赋予他们生命.小说家无论重情节抑或是重人物,都还要考虑以何种形式、何种风格呈现情节和人物的问题;当然,在优秀的小说家笔下,故事和人物本身会以最适合的形式出现.小说家应对形式、人物和语言保持一种敏锐的感觉.此外,小说家可能会对道德教诲产生迷恋.尽管应当通过作品给读者以教益,但是,真诚的艺术家并不能专注于说教.  相似文献   
103.
张爱玲新论     
张爱玲思想不入正统,创作不入主流,却因其作品特殊的魅力吸引读者无数。本文勉力探奇,侧重从其独特的人生感悟及其对小说创作的影响两方面加以阐述。张爱玲人生感悟的独特性在于:(一)具有以悲为基调,悲喜调和的生命观。(二)具有个人的而非大众的,现实的而非理想的人生视角。(三)认为人生无爱而人性充满弱点。(四)认为人生安稳的一面有着永恒的意味。张爱玲将其独特的人生感悟渗透到小说创作中,创造了一个苍凉而美丽的小说世界。  相似文献   
104.
在中国当代历史题材和革命历史题材的小说创作中 ,“史诗性”是个极为重要的概念 ,但在 80~ 90年代的文学中 ,反史诗性是先锋文学和新历史小说解构宏大叙事的基本策略之一 ,它构成了中国当代文学转型中另一种历史叙述。本文论述了反史诗性的三个主要表现 :质疑客观真实、颠覆英雄神话和消解庄重风格 ;主要结合新历史小说 ,论析了文学转型中小说家的历史观念和审美观念的转变  相似文献   
105.
从粤港影视传媒中黄飞鸿、霍元甲、李小龙等,影视中舞狮、舞龙及采青斗胜的民间节庆文化中,发掘岭南珠三角地带民俗因子里的文化想像。致力于从非文本诗学角度来剖析黄飞鸿影视的审美趣味和承传文化精神变迁的心路历程,为初步建构关于非文本诗学提供新的案例。  相似文献   
106.
家庭在中国扮演着特别重要的角色。五四作家从自己的家庭体验出发,立足文化更新的背景反思家庭问题。他们通过演绎家庭故事,不仅重新审视一种文化、一种制度、一种生活方式和心理动向,同时也无情地解剖自己,并试图以现代的价值准则去思考更为广泛深刻的家庭问题。五四时期轰轰烈烈的家庭革命,为五四小说的家庭叙写提供了现实依据,而反叛传统时所面对的道德与情感困境,导致了颠覆的艰难与重建的尴尬。  相似文献   
107.
中国古典诗歌美学与庞德现代主义诗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埃兹拉·庞德以其译作《华夏集》为中国古典诗歌美学与西方现代主义诗学的结合创造了契机,为汉学西渐作出了贡献。本文通过对庞德的诗歌和汉诗英译作品中所体现的现代主义诗歌美学与唐诗美学所体现的现代诗性特征进行对比分析,阐明中国古典诗歌美学和西方现代主义诗歌美学的互通性及其意义。  相似文献   
108.
《金瓶梅》彻底消解了中国传统章回小说《水浒传》等文学佳作由市井弹词到文人写定的近乎道德评判的文化心态模式,而是以冷静、客观、宽容的叙事特质对诸多人物形象的行为举止加以生动、真实、淋漓的表白刻画并最终张扬着意趣悠远的生命韵味。  相似文献   
109.
赵心宪 《河北学刊》2007,27(6):131-136
"朗诵诗"概念在抗战诗歌朗诵运动中诞生,既特指作为宣传工具和政治活动形式的抗战诗歌运动,又具体指称专为诗歌朗诵活动而写作的新诗文体,还作为现代诗学文体论形而上认识的诗学概念等,含义多重。重新梳理抗战诗歌朗诵运动史料,阐释有关"朗诵诗"论争中的各种观点,可以观照朱自清"新诗中的新诗"论断的依据及其诗学价值,并明确"朗诵诗"文体形式"诗的语言"建行所体现的诗学本质。  相似文献   
110.
张志忠 《晋阳学刊》2009,(3):96-104
与卡林内斯库的审美现代性理论不同,米兰·昆德拉提出的“欧洲小说”观念,是以审美现代性对抗“资产阶级的现代性”的源头所在。米兰·昆德拉在小说理论和创作实践中展现出了对资产阶级的启蒙现代性的批判,和对审美现代性立场的坚执中产生的反省,阐述了他独特的“欧洲小说观”与审美现代性起源新说。他站在小说家的立场上,以审美现代性的态度,审视和评判现代生活,深入地考察了现代人生存中的一系列现象:媚俗,舞者,轻与重,快与慢,记忆与遗忘,革命、鸟托邦与抒情姿态,等等,犀利地揭示出其中的现代性悖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