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45篇
  免费   44篇
  国内免费   40篇
管理学   3篇
民族学   6篇
人才学   1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352篇
理论方法论   56篇
综合类   1692篇
社会学   18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33篇
  2014年   114篇
  2013年   71篇
  2012年   143篇
  2011年   147篇
  2010年   132篇
  2009年   148篇
  2008年   153篇
  2007年   173篇
  2006年   197篇
  2005年   181篇
  2004年   165篇
  2003年   130篇
  2002年   107篇
  2001年   84篇
  2000年   49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无厚入有间”和“有厚入无间”分别为清代词学家周济和蒋敦复的论词之语,这种形象化的说法颇难领会。结合两家的其他词论,对二者的实质意义进行阐释,并揭示二者的区别。  相似文献   
112.
萧红以杰出的讽刺批判艺术,深刻展示了病态、落后与原始的乡土民俗文化,从而使人们从历史、民俗、文化的角度,真正切入中国乡土社会的内部,了解当时中国人的精神状态和乡土社会的真相。  相似文献   
113.
通过对阿特伍德小说中的女反派的分析,阐述了阿特伍德小说对传统哥特式小说女反派塑造范式的颠覆和发展,使阿特伍德把笔下的人物从传统的柔弱变得坚强,从被恶魔化到回归到正常人。并表现出比男人更强的生命力和创造性,指出了小说世界里构建一种新的互补性的和建构型的男女关系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14.
司空图的《诗赋(赞)》由于文本异文的存在,以及句法和取喻的的不循常规,一直存在着理解上的分歧。通过文字校勘、文理疏通,可以发现《诗赋(赞)》是一篇蕴含很深的诗学哲学文献,非诗诗和未为奇奇是富有老子哲学智慧的诗学命题,文中河浑沇清论诗人性情风格之大要基于上述诗学命题;邻女、鼠革、蚁聚三喻包含着对当时诗风的严厉批评;历诋自是、正反对比是《诗赋(赞)》的立论思路;《诗赋(赞)》与《二十四诗品》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15.
罗蕙锡和凌淑华分别是20世纪20年代韩中两国颇具影响力的女作家及画家.她们通过小说表现了对封建思想和男权社会制度的批判,对自由恋爱和婚姻自主的追求,对女性独立的自我意识等共同的女性意识.但罗蕙锡着重从启蒙性质的女性主义立场出发暴露女性受到的社会压迫,而凌淑华则从进步的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立场出发,揭示了男权社会制度下资产阶级女性生活以及她们的病态和渴求.在创作手法上,她们分别以中国传统绘画的余白之美和写意手法及西方绘画中的光线和色彩搭配描绘环境和背景,使作品审美价值倍增.  相似文献   
116.
小说创作有三个要素:人物、情节、环境。小说中人物与环境的关系通常解释为:"环境是人物展开交往和活动的具体场所。"但在以著名历史人物为原型的小说中,人物与环境出现了复杂的情形,环境尤其是社会环境并不只是人物展开交往和活动的场所,还是人物性格形成的重要因素;著名历史人物对社会环境的改变也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斯巴达克思》和《上尉的女儿》就是如此。  相似文献   
117.
当"救亡"主题转变为"启蒙"的文化策略,小说在晚清被作为改良民智的渠道,承担起开化民智的重任,而被利用的小说却在客观上提高了地位,刷新了视小说为"小道"的传统观念;中西方文化的碰撞,尤其是西方小说的译介,拓宽了对小说文体的认识,小说在文学中的地位得到更明确的认可;以报刊、出版业为载体,以稿酬制度为推动,小说在通俗化和平民化的道路上,实现了其商品化,中国小说作家的主体意识得到增强,而主体的这种自觉意识成为中国传统小说观念迈向现代化的直接力量。  相似文献   
118.
新世纪以来的乡村小说开始普遍地转向当下的乡村现实,关注乡村苦难,但在无节制的苦难叙事当中,人道主义和现实主义文学精神已逐渐被异化,真正的乡村现实反而遭到遮蔽。在这种情况下,只有少数作家仍坚持艺术创作上的独立精神和创造意识,为我们呈献出富有个性和深度的作品,并为文学正名。  相似文献   
119.
徐志摩区分出了不同层次种类的情,其中朝向大自然的热情最为显明。其小说呈现了人类遭遇现代后的搏斗的体验,反映了日常生活的残酷性和非人性,意在维护情爱的理想,为感情张目;志在揭示平凡生活中的摩擦,不厌其烦地制造习常和平中的悲剧,展现生活中的压抑和痛苦。  相似文献   
120.
在18~19世纪欧洲社会变革的大背景下,分析了歌德《威廉·迈斯特》中的教育思想。分析认为,《威廉·迈斯特》作为教育/启悟小说,不仅追寻一种和谐健全的人性理想,而且思考了宗教信仰和人性关系;表达了歌德对教育实践的思考,即艺术是培养全面发展和和谐一致的人的一种手段,社会也不能束缚个人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