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45篇
  免费   44篇
  国内免费   40篇
管理学   3篇
民族学   6篇
人才学   1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352篇
理论方法论   56篇
综合类   1692篇
社会学   18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33篇
  2014年   114篇
  2013年   71篇
  2012年   143篇
  2011年   147篇
  2010年   132篇
  2009年   148篇
  2008年   153篇
  2007年   173篇
  2006年   197篇
  2005年   181篇
  2004年   165篇
  2003年   130篇
  2002年   107篇
  2001年   84篇
  2000年   49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91.
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的余华曾以冷漠叙事闻名文坛,90年代以来他一反原来对世界和人生的悲观消极看法,温情观照人世间的一切,音乐是其风格转变的重要契机音乐给予他爱,从而影响了他的文学观念;音乐激发了创作灵感,余华找到了独特的出场路径;音乐影响了他感知世界的方式,从而导致其作品叙事风格由冷漠向温情的转变.  相似文献   
192.
精神分析学说与施蛰存的小说创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伟文 《学术探索》2005,(4):132-136
由于与精神分析学有着奇妙的内在心灵契合,施蛰存对该学说情有独钟并大胆地用它来独辟文学创作“新的路径”。施氏对精神分析的接纳主要表现在:用潜意识理论探索人的复杂内心世界、用人格层次说进行二重人格的塑造、用爱欲与文明说阐释了人与文明的悲剧性对立。施氏的这一探索赋予了他的小说鲜明的现代性品格,具有开风气的重要文学史意义。  相似文献   
193.
薛忠文 《齐鲁学刊》2004,(2):158-160
“新历史小说”力求保持历史的原生态,而不再成为教科书的知识补注。“新历史小说”突破了过去单调划一的历史发展模式,对现实社会和当代人性进行总体性观照。“新历史小说”作家真实地反映历史,而不作简单的价值评判。  相似文献   
194.
深得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精神三昧的宗白华以他独特的生命美学视角观照宇宙深邃的奥境,以宗教家的大悲心构建起一个映射天地诗心的有情有象的诗学体系,向我们开启了"由美入真"的幽邃之径,宗白华在实现其"世界美学"的理想范型方面做出了开创性贡献在跨学科视域中建立将宇宙世界与心性、美学、宗教、伦理、科学、社会等领域完全打通的形上论,在跨文化视域中,以他生命本体美学观消弭"中国心灵"与"西方精神"之间的罅隙,寻觅人类心灵一体化的"美丽精神".其"求美学上最普遍的原理而又不轻忽各个性的特殊风格"的入思理路为开创比较诗学的论域空间提供了醍醐灌顶般的神启.  相似文献   
195.
赵冬梅 《河北学刊》2003,23(2):121-125
本文主要以现代文学中的小城镇小说为个案,来探讨现代小说中的时空关系。作为小说的主要构成因素,时间与空间并不能截然分开,彼此之间存在着交叉和相互转化的关系,如空间的时间化或时间及小说本身的空间化。这种种时空关系除了拓展了现代小说的表现手法外,还蕴涵或承载着作家的、社会的、时代的、民族的等等众多信息和意义。  相似文献   
196.
在1930-1940年代的东北沦陷区文坛上,梅娘的小说创作以女性的视角寻求自我解放和自我实现。对母爱的渴求在梅娘的感情经历和小说创作上是一个贯穿始终的主题,这一主题体现了梅娘对爱与生的渴望和自我生命价值的追求。  相似文献   
197.
文娟 《阴山学刊》2004,17(6):28-31
《新小说》、《绣像小说》、《月月小说》、《小说林》并称为近代四大小说杂志。《月月小说》与前两种相比,不仅是刊登小说最多的一种,①而且在杂志的商业操作、内容的娱乐性以及围绕读者转移的文化品位等方面都显示着独特的个性;《月月小说》的风格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于其后创刊的《小说林》,在近代小说杂志的发展中体现着明显的承上启下作用。  相似文献   
198.
在《骆驼祥子》中,祥子和虎妞“恋爱”婚姻生活具有相对独立性,是对才子佳人模式的戏仿。老舍的戏仿从思想上对以才子佳人婚姻模式为代表的市民婚姻文化心理进行了批判,从艺术上对这种叙述模式形成颠覆作用。  相似文献   
199.
中西长篇小说发展中存在着契合现象及类同之处 :它们的产生都依赖于类似的历史文化背景及文体自身的条件 ,它们都经历了从远距离寄托到近距离切入现实 ,从对客观世界的描摹到对人物性格、精神世界探求的过程。如果以十八世纪中叶为界线将中西长篇小说发展历程划分为两个阶段 ,那么 ,第一阶段中国长篇小说艺术成就远远高于西方 ,第二阶段中国则远远落后于西方  相似文献   
200.
向志柱 《云梦学刊》2005,26(2):98-100
“长篇小说史论三部曲”从长篇小说的创作实际出发,紧紧抓住和围绕史诗性立论,从总体上抓住了长篇小说思想艺术的本质特征。提出了许多关于史诗性长篇小说理论的命题。采用了“传统史诗”和“现代史诗”这两个概念,抛弃了史诗的外在形式,抓住了史诗的内在精神。将史诗由长篇小说的价值评判转换成了文体规范。不仅具有史论价值,而且对当前的长篇小说创作具有潜在的推动作用。但也应看到,史诗对长篇小说的评价,主要着眼于文学的认识价值,容易助长长篇小说大而全的创作风气,史诗评价也不应该是长篇小说的惟一追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