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72篇
  免费   118篇
  国内免费   58篇
管理学   97篇
民族学   32篇
人才学   2篇
人口学   42篇
丛书文集   544篇
理论方法论   122篇
综合类   3126篇
社会学   59篇
统计学   22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2篇
  2022年   24篇
  2021年   25篇
  2020年   43篇
  2019年   36篇
  2018年   39篇
  2017年   68篇
  2016年   45篇
  2015年   88篇
  2014年   181篇
  2013年   196篇
  2012年   265篇
  2011年   303篇
  2010年   293篇
  2009年   354篇
  2008年   284篇
  2007年   335篇
  2006年   351篇
  2005年   261篇
  2004年   257篇
  2003年   213篇
  2002年   171篇
  2001年   145篇
  2000年   79篇
  1999年   32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22篇
  1996年   21篇
  1995年   31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3篇
  198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51.
说"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孝”作为一种伦理道德观念 ,在中国有悠久的历史渊源和深厚的社会基础。“汉以孝治天下” ,在家国同构一体的封建社会中实际是移孝作忠。这是中国古代政治思想和政治理论的一大特色。“孝”的内容在历史发展过程中不断得到丰富和发展 ,但其基本内涵仍不外“养”和“敬”二字。这应是传统的“孝”中属于精华的内容。在传统的“孝”中也掺杂有不少的封建性糟粕 ,其中最重要的便是愚孝 ,也是“孝”的畸形发展。“孝”在中国有几千年的传统 ,我们对它不能简单地认为是封建遗孽而加以全盘否定。要“剔除其封建性的糟粕 ,吸收其民主性的精华” ,总结历史经验教训 ,结合现实 ,既要大力发扬其中养老敬老的传统美德 ,又要强化法律对不孝的制约。这对于增强现代家庭凝聚力 ,促进社会和国家的稳定 ;对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进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都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2.
文章涉及的问题有三:一,大众文化经过了Popular Culture→Kitseh→Mass Culture→Culture Industry→Popular Culture的概念之旅,其中隐含着西方学界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对大众文化的认识、定位和价值判断.二,大众文化经历了从新兴文化到主导文化、从上层建筑到经济基础、从中产阶级文化到青年亚文化的演变过程,这意味着当今大众文化的构成、生产与消费机制等等已发生了种种变化.三,与此相对应,大众文化研究的姿态走向了公允平和,理论方法走向了多元共生,关联语境走向了后现代主义,聚焦领域走向了媒介文化,由此也带来了大众文化理论的不同景观.但无论如何变化,西方大众文化理论差不多都可看作“批判理论”、“文化研究”和“符号学”的变体.  相似文献   
153.
中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许多新的挑战.加强和改进新时期的思想政治工作,必须不断丰富和发展党的思想政治工作理论,创新工作机制,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这对于增强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4.
权力论是国际关系学研究和争论的一个焦点问题,苏姗·斯特兰奇和约瑟夫·奈基于自己的研究,分别提出了软权力和结构性权力.约瑟夫·奈认为,"软权力"与"硬权力"是相对的,是一种"通过让他人做他人自己想做的事情而获得预期结果的能力".苏姗·斯特兰奇则把权力分为联系性权力和结构性权力,她强调结构性权力是一种权力拥有者能够改变其他人面临的选择范围,做出有利于自己的选择的能力.两种权力观均认为,在经济全球化日趋加强的今天,这种非传统权力在国际关系中的作用将越来越突出,形成非传统权力的扩张.如何更好的利用这些非传统权力,已经成为各国政府、国际组织和国际关系学界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5.
论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时代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主义荣辱观是以“八荣八耻”为核心的对荣誉、耻辱的根本看法和态度,是马克思主义价值观和道德观的精辟概括,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树立和实践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时代价值在于:澄清价值观念多元化导致的荣辱观混乱,为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提供价值观依据,明确和谐社会应具有的价值和道德标准,并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指明方向。  相似文献   
156.
科学发展观是指导我国当前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经济社会与和谐社会的重要理论思想,是我党在新时期关于可持续发展的重大作战方针,其对于我国当前的经济与社会建设工作有着高度的战略指导意义。社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离不开和谐思想的指引,而和谐说到底则是对于科学发展观的具体落实和体现,可以说科学发展观与构建和谐社会有着不可分割的必然联系。文章尝试从科学发展观与构建和谐社会之间的关系、内涵等方面进行简要的论述。  相似文献   
157.
针对企业的风险管理问题,以利益相关者为导向重新界定了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概念。从内部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内部监督五个方面入手以利益相关者理论为基础构建了企业内部控制绩效评价指标体系。采用三角模糊数的绩效评价方法,为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绩效评价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58.
大工程观是以综合理性为主导的教育理念,是将科学、技术、经济、社会、环境生态、文化以及审美艺术、伦理道德等价值观整合起来指导工程实践的一种教育模式。在此理念下培养的工程人才要具备深厚的工程素质、广博的综合知识背景、良好的人文素质和较强的社会活动能力,高等工程教育的人才培养要通过改革课程体系、强化实践教学、开展科技创新活动、加强学生非智力因素培养、提高教师工程实践能力等途径加以落实。  相似文献   
159.
和谐社会的构建和思维方式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构建和谐社会离不开思维方式的引领。思维方式没有对错之分,却有优劣之别。“向古看”的思维方式不可取。作为马克思主义者应具备的最基础性的思维方式,乃是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对于引领和谐社会的构建来说,最优的思维方式是带有世界观、方法论意义的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这是由它自身的起点高、视野宽、思路活的特点,以及构成它的以人为本的理念、现代整体论理念、可持续发展理念三个组成部分的优点所决定的。  相似文献   
160.
英语学习实质上是对西方文化的学习,因为语言是文化的体现,中国人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会无意识地受本国文化的影响,将其运用到脱胎于西方文化的英语中去,从而造成文化的负迁移。从词汇、语用及思维方式方面予以解析,以期避免或减少此类错误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