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18498篇 |
免费 | 4062篇 |
国内免费 | 1212篇 |
专业分类
管理学 | 2153篇 |
劳动科学 | 27篇 |
民族学 | 1808篇 |
人才学 | 8篇 |
人口学 | 1751篇 |
丛书文集 | 16286篇 |
理论方法论 | 5369篇 |
综合类 | 87934篇 |
社会学 | 3809篇 |
统计学 | 4627篇 |
出版年
2025年 | 14篇 |
2024年 | 633篇 |
2023年 | 790篇 |
2022年 | 992篇 |
2021年 | 1043篇 |
2020年 | 1295篇 |
2019年 | 1211篇 |
2018年 | 1201篇 |
2017年 | 1495篇 |
2016年 | 1630篇 |
2015年 | 2205篇 |
2014年 | 5436篇 |
2013年 | 6547篇 |
2012年 | 6995篇 |
2011年 | 8263篇 |
2010年 | 6760篇 |
2009年 | 6995篇 |
2008年 | 7334篇 |
2007年 | 9310篇 |
2006年 | 9478篇 |
2005年 | 8780篇 |
2004年 | 8357篇 |
2003年 | 8064篇 |
2002年 | 6551篇 |
2001年 | 5456篇 |
2000年 | 3207篇 |
1999年 | 918篇 |
1998年 | 451篇 |
1997年 | 365篇 |
1996年 | 320篇 |
1995年 | 267篇 |
1994年 | 199篇 |
1993年 | 165篇 |
1992年 | 132篇 |
1991年 | 113篇 |
1990年 | 62篇 |
1989年 | 57篇 |
1988年 | 62篇 |
1987年 | 20篇 |
1986年 | 25篇 |
1985年 | 96篇 |
1984年 | 100篇 |
1983年 | 71篇 |
1982年 | 65篇 |
1981年 | 59篇 |
1980年 | 50篇 |
1979年 | 52篇 |
1978年 | 46篇 |
1977年 | 16篇 |
1976年 | 1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本文对已往学术界对有关《回回原来》的研究作了较为细致的梳理,并将有关研究从方法上分为实证史学研究和民族民间文学研究两类。同时,对两种不同研究策略作了比较和评价。 相似文献
82.
薛文波先生是上世纪著名的回族学者,学识渊博,多才多艺.一生汲汲追求真理,为弘扬回回民族爱国爱教的传统精神而努力.中年遭遇冤案,蒙受巨大苦难;晚年幸逢改革开放,以有限的精力投入到回族历史文化和中国伊斯兰教问题的研究,取得重要成绩,对回族学学科的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他的遗稿已被汇编成<雪岭重泽>1、2两卷出版,今逢薛先生逝世20周年之际,<雪岭重泽>的第3卷即将出版,作者特撰序言以志纪念. 相似文献
83.
临夏人多地少,人口问题越来越突出,人口与资源、环境之间的矛盾愈来愈严重。本文对临夏人口发展的历史和现状进行分析研究,试图寻找解决人口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84.
文章主要阐述了英国割占香港这一对华政策及其特点,首先,从中国割占一块领土(香港)本身是英国长时期对华外交的既定政策和目标。其次,英国处心积虑三次割占香港是其在华占领一地外交政策的具体实施。再次,英国割占香港的外交手段随着各个时期的具体条件和环境变化发生着相应的调整和变化。最后,在割占香港的过程中,为与其他国家争夺在华权益,英国传统的“均势外交”起着独特而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5.
作为回族民间文学重要组成部分的爱情叙事诗,由于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独特的艺术风格,在长期的传播中赢得了回族及周边各族人民的喜爱。同时,它又以粗犷、直率、沉郁的语言抒发了一种悲壮的感情,令人回味无穷。文章欲以在西北农村广泛传唱的“花儿”体叙事长诗《马五哥与尕豆妹》为例,试图利用社会人类学的功能理论来尝试性的分析回族爱情叙事诗的悲剧美。 相似文献
86.
少数民族地区旅游开发条件比较研究--以甘肃省肃南县和贵州省黎平县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通过特尔菲法建立少数民族地区旅游开发条件评价的指标体系 ,利用该指标体系对甘肃省肃南县和贵州省黎平县进行单项评分和综合评价 ,并依据分析结果对两地旅游业的发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87.
80年代 ,人类学曾经出现了一个引人注目的“写文化”大论争 ,其代表就是《写文化 :民族志的诗学和政治学》与《作为文化批评的人类学 :一个人文学科的实验时代》。其核心问题就是民族志写作中的修辞、叙事的政治和策略等 ,对传统民族志提出反思和挑战。之后 ,一些人类学家鉴于“写文化”基本只是提出问题 ,却没有提供答案 ,于 1998年结集出版了《写文化之后 :当代人类学的认识论和实践》 ,试图提出一些可能的方案。反观“写文化”和“写文化之后” ,我们可以看到一些对人类学理论和实践发展具有深刻意义的方面。 相似文献
88.
晋西北山曲、陕北信天游、内蒙古原绥远地区的爬山歌 ,体例相同 ,词曲相近 ,共同构成我国北方单独的一个民歌圈 ,其生成与清代民国时期的“走西口”移民运动密切相关。在“走西口”过程中 ,晋西北、陕北人口大批向河套及大青山前后地区移居 ,形成以山西河曲、保德人和陕西府谷、神木、榆林人为核心的“河府移民圈” ,人口同源支持了民歌共性。长盛不衰的雁行式“走西口”生活 ,不断刺激着民歌的创造与发达 ,使三地民歌的交汇共生走向高潮 ,在发展中推动了三地民歌的同质化过程。 相似文献
89.
"整合"和"民族整合"两词在当前的学术论著中出现频繁,学者们对"民族整合"的理解也各不相同.实现学术话语的趋同性认识和使用,有利于消除歧异性理解,形成认知上的共识.本文在对"民族整合"的不同表述进行梳理的基础上,提出了自己的主张,并认为"民族整合"是不同于民族融合和民族同化的功能和过程. 相似文献
90.
西部民族地区退耕还林还草的法律保障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然生态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本条件,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基础。自然生态环境的不断恶化,已成为制约西部地区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严重问题之一。我国制定“退耕还林还草”战略决策最主要的目的,就是为了给西部地区人民营造一个新的生存和发展空间。实施“退耕还林还草”的战略决策,必须尊重群众意愿,确保林草的成活率;必须遵循自然规律,因地制宜,宜林则林,宜草则草,实行综合治理;必须严格执行国务院关于“退耕还林、封山绿化、以粮代赈、个体承包”的法规措施;必须认真落实保护农民土地经营权的法律规范,树立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法律协调观;必须建立和健全西部地区生态效益补偿机制,充分利用价格杠杆的作用促进西部地区的生态平衡。西部大开发要维护经济发展与生态的良性循环,建设山川秀美的新家园,让西部地区人民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