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74篇
  免费   222篇
  国内免费   54篇
管理学   189篇
劳动科学   3篇
民族学   40篇
人才学   1篇
人口学   132篇
丛书文集   604篇
理论方法论   257篇
综合类   4256篇
社会学   166篇
统计学   302篇
  2024年   25篇
  2023年   45篇
  2022年   54篇
  2021年   52篇
  2020年   83篇
  2019年   106篇
  2018年   93篇
  2017年   103篇
  2016年   133篇
  2015年   133篇
  2014年   302篇
  2013年   331篇
  2012年   408篇
  2011年   398篇
  2010年   336篇
  2009年   340篇
  2008年   355篇
  2007年   450篇
  2006年   420篇
  2005年   381篇
  2004年   334篇
  2003年   274篇
  2002年   226篇
  2001年   198篇
  2000年   140篇
  1999年   58篇
  1998年   28篇
  1997年   39篇
  1996年   26篇
  1995年   22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4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51.
Recent work has documented the need to engage with how men construct masculinities within postfeminist discourses in the workplace. Postfeminism has sparked debates concerning the changing ideals of masculinities, highlighting the tensions between traditional forms of patriarchy and ‘new’ ways of being a man (e.g., emotional, a ‘new father’, in crisis). Men have been depicted as being in search of a new identity, opposed to the ever‐growing confidence and empowerment of women. In mobilizing postfeminism as a discourse, this article illustrates how men working in an Italian pharmacological research centre (managed by men but dominated by women) assume subject positions that contradictorily fluctuate between tradition and fluid modernity, to reveal a masculinity which we identify with the ‘new industrial man’. The postfeminist masculinities exposed in the analysis mesh pro‐ and anti‐feminist ideas by appealing to un/heroic and romanticized subjectivities. The analysis also shows how un/heroic masculinities and men's appeal to biological differences to reinforce social ones and devalue the feminine obfuscate organizational gender inequalities. The article advances masculinity theory by offering a nuanced analysis of how masculinities and men are affected by paradoxical contemporary pressures for more egalitarian gender relations and a renewed emphasis on patriarchal traditions, which continue to support the gendering of the workplace.  相似文献   
152.
机械基础创新实验教学体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机械基础系列课程在培养机械类专业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设计能力等方面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文章讨论了机械基础创新实验教学体系的基本内容:创新实验教学思想观念、创新实验教学目标、创新实验教学内容、创新实验教学方法与手段、创新实验教学评价和创新实验教学管理等六个方面.旨在创建以创新实验教学思想为指导,以机械分析与综合为基础,以机构运动方案设计为主线,以提高机械类学生的分析能力、综合能力和创新设计能力为目标的实验教学新体系.  相似文献   
153.
科技已成为推进社会、经济发展的果转化中最为根本的影响因素.但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其他要素如风险投资、管理、知识产权、资金等对科技成果转化都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文章主要分析影响科技成果转化的非技术因素.  相似文献   
154.
工业共生研究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工业共生作为工业生态系统的重要特征和实现途径已经引起学者们的关注。然而,目前工业共生的理论研究仍处于起步阶段,侧重于相关概念的阐释和理论平台的搭建,大致形成了工业共生链网结构、形成动因、网络治理和评价研究等几个方面。未来的研究应综合运用产业生态学、管理学、经济学相关理论及分析方法深入研究工业共生形成机理和稳定运行的规律性问题,由此为我国发展循环经济、建设生态工业园提供必要的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55.
近年来,伴随着区域分工的不断深化,产业转移、产业集群与产业升级关系的日益密切,产业集群转移这一新趋势是产业集群与产业转移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只有将产业转移与产业集群结合起来分析,才能对产业集群转移的研究提供较为全面可靠的理论基础及研究动向。基于此,对产业集群转移的内涵、动因、路径以及区域效应进行了梳理,以期为未来的研究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156.
区域经济发展的差异与国家现行的统一的金融政策在制度安排上的不一致,构成了现行的金融政策制度与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之间的基本矛盾。以金融结构论、金融深化论、金融约束论为代表的发展金融学,对制定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金融支持政策,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作用。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金融支持的具体措施包括:发展风险投资事业;设立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基金;组建东北振兴银行;化解银行不良资产。  相似文献   
157.
首先分析了加入WTO以后,对工业管理政策的影响,以及对主要工业行业和产品的影响,然后从所有制结构、产业结构、企业结构等方面分析了我省加入WTO对我省工业影响原因分析,最后提出了第一加快经济成分调整;第二加快产业结构调整;第三抓好企业组织结构调整等三项具体措施,调整工业产业结构.  相似文献   
158.
重庆市江北区工业经过长期的发展后,出现了投入不足、产业结构单一和发展空间受限制等一系列问题,加之受到地区间竞争的影响,近年来发展缓慢。为解决上述问题,运用SWOT分析方法,对江北区工业内在的优势、劣势以及外部的机遇和威胁进行分析,提出营造工业发展环境、优化产业结构和培育龙头企业等应对措施,以促进江北区工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9.
本文关注福利文化对社会养老制度和实践的影响,从文化视角审视中国现代社会养老项目的发展,揭示了老年社会福利模式与特定社会政策制定者对社会福利概念的理解和传统福利文化之间的关系。限定主义的价值观和公民权利意识的缺失阻碍着中国老年社会福利模式从剩余性到制度性的转变,抑制了社会福利在缩小老年群体内阶层差异方面的作用,促使了福利资源分配的不公。尽管人口老龄化和福利国家的文化扩散正在促使中国老年社会福利呈多元化发展趋势,多元福利体系的最终建立还有赖于社会公众和政策制定者对个人和国家关系的重新解读。  相似文献   
160.
北京现代制造业的发展已有4年时间,对其发展状况和存在问题有必要从不同角度做出一个基本判断。本文主要从产业组织学的角度分析北京现代制造业产业组织结构的现状,探讨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优化北京现代制造业产业组织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