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09篇
  免费   64篇
  国内免费   19篇
管理学   7篇
劳动科学   1篇
民族学   16篇
人口学   104篇
丛书文集   289篇
理论方法论   160篇
综合类   1568篇
社会学   40篇
统计学   7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25篇
  2015年   39篇
  2014年   81篇
  2013年   83篇
  2012年   98篇
  2011年   128篇
  2010年   114篇
  2009年   121篇
  2008年   151篇
  2007年   170篇
  2006年   203篇
  2005年   196篇
  2004年   172篇
  2003年   159篇
  2002年   138篇
  2001年   108篇
  2000年   55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We consider two related aspects of the study of old‐age mortality. One is the estimation of a parameterized hazard function from grouped data, and the other is its possible deceleration at extreme old age owing to heterogeneity described by a mixture of distinct sub‐populations. The first is treated by half of a logistic transform, which is known to be free of discretization bias at older ages, and also preserves the increasing slope of the log hazard in the Gompertz case. It is assumed that data are available in the form published by official statistical agencies, that is, as aggregated frequencies in discrete time. Local polynomial modelling and weighted least squares are applied to cause‐of‐death mortality counts. The second, related, problem is to discover what conditions are necessary for population mortality to exhibit deceleration for a mixture of Gompertz sub‐populations. The general problem remains open but, in the case of three groups, we demonstrate that heterogeneity may be such that it is possible for a population to show decelerating mortality and then return to a Gompertz‐like increase at a later age. This implies that there are situations, depending on the extent of heterogeneity, in which there is at least one age interval in which the hazard function decreases before increasing again.  相似文献   
102.
杨柳 《云梦学刊》2009,30(4):119-120
契科夫是十九世纪俄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他在作品中塑造了众多的“小人物”形象。这些“小人物”身上具有一些共性:人性的异化与思想的套子,而这些共性对于今天的我们具有警示作用。  相似文献   
103.
需要与实践的矛盾运动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本条件。在私有制下,人的需要发生了异化,主要表现为:无穷拥有财富的需要,剥削控制他人的需要,精致与粗陋的需要,把劳动作为谋生手段的需要。同时,满足人的需要的劳动也与需要发生了分离和对立。马克思认为,消灭需要的异化过程也就是人的解放的实现过程,觉悟了的无产阶级通过阶级斗争消灭私有制是消灭需要的异化的必要条件,而生产劳动实践和自然科学对人的生活的改造则为人的解放准备了物质条件。  相似文献   
104.
佟维 《兰州学刊》2008,(Z1):33-35
生态文明的崛起是一场涉及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的世界性革命,是不可逆转的世界潮流,是人类社会继农业文明、工业文明后进行的一次新选择。生态文明建设是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内在要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内容,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质是"人与自然协调发展"。党的十七大报告从社会发展的战略高度提出要"建设生态文明",标志着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又一个新发展,也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科学诠释和运用。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社会和谐的必然要求和重大战略任务。  相似文献   
105.
邓小平在深刻分析社会的一般本质和科学把握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现实区别的基础上,在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明确提出了社会主义本质论。只有从人的本质出发,透过社会的本质,才能科学理解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论的深刻内涵,也才能准确把握这一理论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之间的内在联系,才能以此更好的指导全面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实践。  相似文献   
106.
儒家思想作为中国文化的主干,对中华民族的心理和精神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特别对中华民族的心理和文化影响至深。它构建出由“君子”到“圣人”的丰富立体的理想人格模式,并从多方面探讨成人之道的思想,对现代人的人格完善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07.
康德开创了主体论思维和研究方式,建构了西方近代第一个具有典型性和转折意义的实践哲学。康德实践哲学以自由为核心,将主体性问题研究由认识论提升到主体论的高度,使之由纯粹的认识问题升华为道德实践问题,展示了人的主体能动性的广阔领域和深刻内涵。康德实践哲学对现代哲学产生了重要影响,而它的局限则暗示人们,建构彻底唯物主义的、科学的实践观,运用实践论思维方式,是建立合理形态的实践哲学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08.
2000-2005年高龄老人生活满意度的变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袁小波 《西北人口》2008,29(4):33-36
本文利用2000年和2005年高龄老人长寿健康调查的追踪数据,对高龄老人的生活满意度进行了两次调查的对比分析和同批人比较。对比分析发现,2005年高龄老人的生活满意度较2000年有所下降;而同批人分析表明,尽管整体上看高龄老人的生活满意度在五年间有所下降,但其内在的各种不同纬度变化却体现出生活满意度的积极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109.
中国的百岁老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利用“中国高龄老人健康长寿”课题 1998年调查数据 ,首次对中国百岁老人的基本特征进行了分析。该调查随机抽取了 2 2个省约 50 %的县市 ,在自愿基础上调查了其中所有百岁老人。中国百岁老人是一个以女性、文盲、丧偶者为主的人口群体 ,乐观向上、豁达开朗是共同的性格特征。多数百岁老人在经济活动年龄时从事农业或家务劳动 ,没有退休金 ,只能依靠家庭进行经济供养、生活照料、精神慰藉 ,他们以家庭为主的居住安排也利于家庭养老。中国百岁老人相对比较健康 ,患病率较低 ,多数认为自己身体较好或一般 ,对自己的生活比较满意 ,但有相当比例在日常生活中需要他人提供部分或全部帮助  相似文献   
110.
中国人口老龄化的“二高三大”特征及对策探讨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本文分析讨论了我国 2 1世纪上半叶人口老龄化的“二高三大”特征。 (一 )高速 :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比例高速增长———从目前的 7%增加到 2 0 5 0年的 2 3%左右。 (二 )高龄 :80岁及以上高龄老人比例以大约等于 65岁及以上老人增长速度的两倍超高速增长。 (三 )老人数量大 :本世纪中叶我国 65岁及以上老人将超过 3 3亿 ,80岁及以上老人将超过 1亿。 (四 )老年抚养比大 :本世纪中叶我国老年人口与劳动年龄人口之比将等于目前的 3~ 4倍。 (五 )地区差异大 :由于人口迁移的影响 ,我国农村老人比例将高于城镇 ,相当一部分欠发达省区的老人比例将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本文还就农村社会养老保障、充分发扬家庭养老优良传统、老年照料政策应适当向女性老人倾斜等方面阐述了对策性思考与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