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05篇
  免费   63篇
  国内免费   19篇
管理学   7篇
劳动科学   1篇
民族学   16篇
人口学   104篇
丛书文集   289篇
理论方法论   160篇
综合类   1563篇
社会学   40篇
统计学   7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25篇
  2015年   38篇
  2014年   81篇
  2013年   83篇
  2012年   98篇
  2011年   128篇
  2010年   114篇
  2009年   121篇
  2008年   151篇
  2007年   170篇
  2006年   203篇
  2005年   196篇
  2004年   172篇
  2003年   159篇
  2002年   138篇
  2001年   108篇
  2000年   55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具有历史意义的技术革新不仅决定着现实世界中人与人之间的社会经济、政治关系,同时决定着人类感觉器官和人类自身本体性的改变。正如马克思指出的,技术形象地阐释了人与自然之间的相互作用,同时改变了人类在具体化时被历史性建构和发展的方式。麦克卢汉认为,由技术扩张带来的感官延伸会在所有的感官中产生新的感官比例。他还强调,多感官、多能力的延伸同属于一个经验范畴,因而必须协同一致。针对所谓的新媒体艺术的议题,笔者的目标是在当下后福特主义的情境中检测“解放性的新事物”。如果说,(新)媒体的影响力只能在能够改变人与人之间个体相互作用的方式中进行检验,联系麦克卢汉的相关理论,那么,不用考虑任何新“技术”,艺术解放力即被看作是消解共通感的变革力量。   相似文献   
52.
作为自源文字的汉字保留并发展了起源时所具有的一些属性,如宗教、美学和符号属性,汉字直接与人和大自然构成浑然天成的互文空间,彰显并巩固了华夏文化中的天人合一、人天和谐精神.  相似文献   
53.
公共选择理论的“经济人”研究范式主要包括经济人假设、交易政治学和方法论的个人主义三部分。通过对这种范式的私益内涵分析和利弊分析,指出其在革新传统政治学研究方法的同时也具有自身不可克服的局限。借鉴“经济人”研究范式对我国政治学乃至经济学研究都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  相似文献   
54.
“和”源于饮食、音乐等感官的调和相应,具有感官之和、性情之和、政教之和、生命之和与天人之和等不同层次的涵义。“和”、“同”并论、“和”、“中”并论,但“和”不等于“同”,“和”也不等于“中”。“和”的思想在当代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5.
论宋代军人的优抚保障政策及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两宋时期政府对军队的优抚与保障事业高度重视,军队优抚主要有残疾者优抚、阵亡优抚和平时官兵死亡优抚等;宋代军人的保障主要包括军人裁汰的安置、军人的疾病与受伤救治和出征军人家属的安置等.宋代军人的优抚保障政策不仅提高了军队战斗力,而且在中国历史上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56.
在历史发展中,人们对神灵的认知和对人自身的认知经历了漫长的过程。展现了不同时代背景下的政治思想色彩,也展现了对人的认知促进了人类社会文明进步与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进一步提升人的历史主体地位,是当今中国政治思想认知上的又一次飞跃。  相似文献   
57.
《蝇王》是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英国作家威廉.戈尔丁的代表作,也是二战后世界文坛颇有份量的一部小说。小说因女性角色缺席而历来颇受争议。女性缺席实际上是英国荒岛文学的一大传统,《蝇王》并未冒天下之大不韪。小说所表现的主题——人性之恶——也为女性缺席留取了可商榷的空间,而小说结尾则从另外一个侧面暗示了女性缺席只是表面现象:正是女性缺席突出了其在场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可谓此处无声胜有声。  相似文献   
58.
"天人合一"观的现代生态伦理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传统“天人合一”观蕴含了丰富的生态伦理思想,具有重要的现代价值。它从整体论的原则出发,提供了理解人与自然关系的哲学构架和思维模式,放弃了近代机械自然观主客二分的思维方式,从整体和部分的关系来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它所蕴含的基本生态理念与现代生态伦理学的基本生态理念惊人地相似,为构建中国自己的生态伦理学提供了极具现实意义的理论渊源和思想资料,进一步阐明了“天人合一”观的现实价值与作用。  相似文献   
59.
Recent work has documented the need to engage with how men construct masculinities within postfeminist discourses in the workplace. Postfeminism has sparked debates concerning the changing ideals of masculinities, highlighting the tensions between traditional forms of patriarchy and ‘new’ ways of being a man (e.g., emotional, a ‘new father’, in crisis). Men have been depicted as being in search of a new identity, opposed to the ever‐growing confidence and empowerment of women. In mobilizing postfeminism as a discourse, this article illustrates how men working in an Italian pharmacological research centre (managed by men but dominated by women) assume subject positions that contradictorily fluctuate between tradition and fluid modernity, to reveal a masculinity which we identify with the ‘new industrial man’. The postfeminist masculinities exposed in the analysis mesh pro‐ and anti‐feminist ideas by appealing to un/heroic and romanticized subjectivities. The analysis also shows how un/heroic masculinities and men's appeal to biological differences to reinforce social ones and devalue the feminine obfuscate organizational gender inequalities. The article advances masculinity theory by offering a nuanced analysis of how masculinities and men are affected by paradoxical contemporary pressures for more egalitarian gender relations and a renewed emphasis on patriarchal traditions, which continue to support the gendering of the workplace.  相似文献   
60.
孔子育人思想的价值目标——"君子"(论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孔子毕生致力于塑造一个“君子”的形象,他“述而不作”,是通过自己全部的言论和行为来完成的。从“君子”一词的来历、诸多内涵的构成、整个形象的特色和相关问题,结合孔子的言行进行系列的探讨,以解读孔子留给后人的“君子”形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