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05篇
  免费   63篇
  国内免费   19篇
管理学   7篇
劳动科学   1篇
民族学   16篇
人口学   104篇
丛书文集   289篇
理论方法论   160篇
综合类   1563篇
社会学   40篇
统计学   7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25篇
  2015年   38篇
  2014年   81篇
  2013年   83篇
  2012年   98篇
  2011年   128篇
  2010年   114篇
  2009年   121篇
  2008年   151篇
  2007年   170篇
  2006年   203篇
  2005年   196篇
  2004年   172篇
  2003年   159篇
  2002年   138篇
  2001年   108篇
  2000年   55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1.
作为一名坚持文学社会功能的作家,莱辛的文学创作一直直面现实,关注被主流社会所遗忘的边缘人物。莱辛代表性作品中不同的边缘人书写有:非洲殖民地黑人﹑白人的生存困境;问题孩子对家人﹑社会关爱的渴求;及老年人生理﹑精神关爱的双重缺失。莱辛对不同层面边缘人的社会写真彰显了她的文学道德和责任感。  相似文献   
92.
降低维稳成本,有序化解矛盾的基本方法是法治。在化解社会矛盾过程中,应以合法处置为中心,适当运用合法合理的策略,采用多元方式,遵循法治原则和法治精神,处理社会矛盾和纠纷,达到既恰当解决社会矛盾,又实现保障公民权利、维护社会公正的目的。社会矛盾化解采用法治方式,实际上所指的是要在现有法律框架范围内,全面考虑各种法律的适用关系,整体把握法律的运行,从而化解矛盾。  相似文献   
93.
民主化时代给现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关注学生权利的新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应该在实践中深化“以人为本”的育人思想,坚持“以学生权利为本”的核心价值理念,尊重和回归学生权利。树立和落实思想政治教育的服务理念是协调教育与学生权利关系的关键。  相似文献   
94.
和谐的人——儒学视野中的人及其道德维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儒学视野中的人是和谐的人,体现为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人的和谐和身心的和谐。作为封建意识形态中的一个重要思想体系,儒学在现时代已不合时宜,但其理论中又积淀了道德生活实践中特有的智慧和历史经验,包含不少真理性颗粒,为当代社会的发展和人的完善提供了丰富的历史资源。  相似文献   
95.
经济学理论认为,政府官员同样扮演着经济人的角色,在特定的制度约束下寻求自身利益最大化,这是诱致腐败的心理基础。如果制度存在缺陷,使腐败活动的收益超过其成本,腐败自然趋于泛滥。文章构建了政府官员腐败的成本一收益模型,指出腐败的收益包括物质和精神两方面,腐败成本则包括预备成本、实施成本和风险成本,具体分析了贿赂型腐败和贪污型腐败中政府官员的行为选择。在此基础上,认为腐败的关键在于制度缺陷,必须严格地对约束个人活动的不同制度环境进行比较,将廉政研究的重点转移到制度上来。  相似文献   
96.
中国的GDP越来越高,人们对幸福的关注也越来越强烈。作为社会人的我们,既要为自己的生存和发展寻找经济基础,扮演“经济人”的角色,又要修身养性,做个“道德人”,遵从各种道德规范的要求,规范自己的思想行为,从而获得心理的满足感和幸福感。  相似文献   
97.
党的二十大报告要求我们“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通过实现高质量发展、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目标,就要解决如何理解和阐释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内涵及其与实现高质量发展关系这个前提性问题。对不同理论谱系的生态思潮对这些问题的回答进行分析。研究发现,生态中心主义生态文明理论把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关系的内涵理解为否定技术运用和经济增长,人类屈从于自然的生存状态;现代人类中心主义的绿色发展思潮从维系资本主义经济可持续发展和资本追求利润的目的出发,把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内涵理解为人类保护资本主义再生产自然条件的责任和义务;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和人民至上的价值取向,把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内涵理解为以经济发展和技术进步为基础的人类与自然、人与人、人与自身关系的和谐,强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哲学基础,坚持系统论、整体论和协同论的辩证思维,把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观念转化为绿色发展方式与生活方式,通过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现高质量发展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目标。  相似文献   
98.
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是按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本性所进行的讲求方法的活动。依据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本性、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教育目的和现实世界对人才素质的要求,提出和论证了“学会思考和学会做人统一”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的方法论原则,以克服传统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背离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本性,重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思想、轻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思考,只学到知识、不能学会思考和做人的失误。  相似文献   
99.
武侠想像是对现代性焦虑作出的反应。随着现代性的发生,传统社会的解体,中国知识分子面临着严重的生存困境和身份认同危机,一部分人通过文学之侠的想像,来回应现代性和寻找身份认同。在现代性条件下,金庸武侠小说通过对侠的现代阐释和想像,使自身处于一个承上启下的过渡位置,呈现出并不寻常的意义:金庸武侠小说由对江湖世界的美化转向对江湖黑暗的批判,表现出现代知识分子社会认同的解构;由对民族大义的歌颂转向对民族主义的破除,表现出对现代政治认同的超越;由对武林义气的肯定转向否定,批判江湖文化,表现出对传统文化认同的超越。金庸的现代武侠小说最终完成了对传统社会认同(江湖世界)、国家(民族主义)、文化(武林义气)的超越和解构。金庸小说的侠之想像是现代性条件下中国知识分子以虚构的方式解决身份认同危机,追寻自我认同的一种文化形式,在更深的层次上,它是一种对抗“存在被遗忘”的拯救性力量,一种想像性的自救力量。  相似文献   
100.
作为一种对源文本进行反讽和戏谑地模仿和改写的文学体裁和创作形式,戏拟在西方文学史上形成了一个从古希腊延续至今的创作传统。戏拟创作在古希腊时期就已经颇为繁盛,涌现出大量的优秀作品,其中主要包括三种类型或体裁:模仿史诗、萨提尔戏剧和旧喜剧。作为西方文学史上戏拟创作的初创期和第一个繁盛期,古希腊戏拟创作呈现出与其他时代明显不同的特点。戏拟是古希腊文学中重要的创作形式,它作为当时史诗、悲剧等崇高体裁创作的纠正、补充和制衡性力量,具有非常积极的文学和文化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