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43篇
  免费   52篇
  国内免费   55篇
管理学   183篇
劳动科学   1篇
民族学   6篇
人口学   24篇
丛书文集   127篇
理论方法论   43篇
综合类   794篇
社会学   242篇
统计学   30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1篇
  2022年   37篇
  2021年   57篇
  2020年   52篇
  2019年   58篇
  2018年   48篇
  2017年   60篇
  2016年   63篇
  2015年   58篇
  2014年   105篇
  2013年   176篇
  2012年   69篇
  2011年   92篇
  2010年   68篇
  2009年   56篇
  2008年   53篇
  2007年   59篇
  2006年   62篇
  2005年   57篇
  2004年   67篇
  2003年   42篇
  2002年   40篇
  2001年   24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This study conceptually and empirically extends a study by Wotanis and McMillan in which the authors claimed that female video producers are underrepresented on YouTube and receive much more negative (including hostile and sexist) feedback than male YouTubers. Using quantitative content analysis, this study supported the claim of female underrepresentation. Among the top 100 most subscribed YouTube channels in nine different countries (N = 900 channels), with a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roportion of only 25%, female video producers were strongly underrepresented. Additionally, a second content analysis of N = 2,400 video comments directly replicated the original study’s main quantitative results. This analysis confirmed that the popular female US comedy YouTuber Jenna Mourey (“JennaMarbles”) received much more negative (including hostile and sexist) feedback than her male counterpart Ryan Higa (“nigahiga”). However, a third content analysis of N = 6,000 video comments from five other pairs of comparable comedy YouTubers did not reveal that women’s videos generally attract a larger number of negative video comments. Possibly, women attract more negative comments only if they display their sexuality (like Jenna Mourey) or address feminist topics, but not if they conform to gender role expectations. Future research directions and practical implications are discussed.  相似文献   
52.
公平关切影响决策行为,为分析公平关切对线上与线下销售渠道决策行为和竞争策略影响,构建线上与线下销售渠道博弈模型。基于博弈模型,对比分析四种公平关切情况对线上与线下决策变量和利润影响。进一步,为获得线上与线下稳定博弈结果,基于四种公平关切构建演化博弈模型,分析不同公平关切行为对销售渠道参与者决策行为影响。研究主要得到:一方采取公平关切时,会减少另一方收益;一方采取合作公平关切策略与另一方采取公平关切密切相关,也即当一方采取公平关切概率大于某一阀值时,另一方采取不公平关切;线上与线下经过长期演化博弈,演化稳定点为双方都采取公平关切。  相似文献   
53.
近年来网约车平台的信息管控问题受到较多关注。网约车属于服务提供型电子商务平台,具有更强的人身安全保障需求,以区别于以实物商品为交易标的的商品提供型电子商务平台。网约车平台对于服务提供过程中的驾乘信息有强大的管控能力,同时也需承担承运人责任。《电子商务法》为电子商务平台直接或间接设定了信息披露义务,在《电子商务法》未明确规定或仅做原则性规定的情形下,网约车平台亦应当根据实际情况将相应信息做单独处理以满足乘客、利益相关人和国家机关合法的信息披露要求。在一般情况下,网约车平台需向一般公众提供平台信息与平台内经营者信息,特别是法律要求的基本信息,而在特殊情况下,网约车平台不仅需要提供相应个人信息与运营信息,还需满足披露质量上的即时性和全面性要求。  相似文献   
54.
网络时代高校学报编辑应具备的素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网络的快速发展给高校学报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文章分析了在网络时代高校学报面对的新环境,指出高校学报编辑不仅应具有过硬的业务能力、良好的文化素质,还必须培养自身的网络素养,掌握各种现代化技能,增强创新意识,以更好地适应网络时代的要求.  相似文献   
55.
高校校同网络舆情管理工作机制探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网络舆情是影响大学生思想和行为的新兴力量。当前,高校网络舆情管理工作主要存在管理主体不明确;网络日常管理制度不健全;网络舆情管理机制不完善等问题。高校应建立网络舆情监测机制、引导机制和舆情突发事件的应急机制,减少网络舆情对大学生产生的负面影响,促进大学生的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56.
人类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交往互动实践的出场方式上有着不同的路径与表现形态,呈现出鲜明的阶段性与历史演进的有序化、层级化特征。其中,作为网缘式的网络人际互动交往实践形态的出场,无疑是人类社会交往实践活动与形态的顶层制序,形塑着人类交往实践的崭新格局。网络人际互动创制了人类交往实践新的技术规则与逻辑、新的人伦规则与逻辑、新的经济化规则与逻辑、新的网络习俗与逻辑。网络人际互动生成着人类交往实践的新型权力关系,建构了人类交往实践活动崭新的“意义—权力”场域。  相似文献   
57.
以消费者购买决策理论为基础,探讨消费升级下在线信任及其对在线消费行为的影响,选取商家声誉、物流服务质量、平台功能和促销活动四个维度进行分析.研究表明:在线信任、物流服务质量、平台功能以及促销活动对在线购买意愿的正向影响显著;此外,在线信任在物流服务质量、平台功能以及促销活动对在线购买意愿的影响中起到部分中介作用,在商家声誉对在线购买意愿的影响中起到完全中介作用.当前,在消费升级环境下,线上零售商应注重声誉的打造,通过提高在线信任来降低减轻消费者风险,同时在运营中优化线上购买流程和商品陈列设置,精准匹配促销信息,保持顾客感知优势.  相似文献   
58.
为了探究消费者在网络购物时品牌熟悉度与商家促销方式对其购买意愿的交互影响,模拟了网络购物情景,利用消费者的双系统信息处理理论(情感处理系统、认知处理系统)对消费者的购买意愿进行分析,检验了品牌熟悉度(高和低)和网络促销方式(价格促销与非价格促销)对消费者购买意愿的交互影响以及作用机制。结果表明,对于高熟悉度品牌,价格促销比非价格促销更能引起消费者的购买意愿,其中介机制为情感处理系统;对于低熟悉度品牌,非价格促销比价格促销更能引起消费者的购买意愿,其中介机制为认知处理系统。  相似文献   
59.
角色变异:网络传播挑战“把关人”权利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20世纪末期兴起的网络传播,使大众传播的“把关人”权利受到严峻挑战。“把关人”已由传统的单向传播与控制信息向多元角色转换,成为集传播与接受、调整与变革为一体的新型网络信息调控。网络传播“把关人”的角色定位,是21世纪新闻传播需要研究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60.
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出版行业日益走向无纸化时代。网络出版具有突出的比较优势和鲜明的法律特征,也更易于产生一系列严重的著作权侵权问题,亟需通过制定统一法律规范、完善许可使用制度、建立监管体系、加强技术保护和健全集体组织管理等路径加以规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