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78篇
  免费   78篇
  国内免费   29篇
管理学   9篇
民族学   35篇
人才学   1篇
人口学   4篇
丛书文集   310篇
理论方法论   77篇
综合类   1561篇
社会学   70篇
统计学   18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30篇
  2019年   28篇
  2018年   24篇
  2017年   24篇
  2016年   39篇
  2015年   49篇
  2014年   118篇
  2013年   119篇
  2012年   157篇
  2011年   212篇
  2010年   155篇
  2009年   143篇
  2008年   109篇
  2007年   151篇
  2006年   144篇
  2005年   110篇
  2004年   121篇
  2003年   99篇
  2002年   90篇
  2001年   64篇
  2000年   31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与北宋中期以来包括二程、朱熹在内的许多儒家学者的有关看法相比较,王夫之关于《正蒙》的文本观念,是全面的、深刻的,有着一定的独到性、创造性和科学性。正是从这种文本观念出发,王夫之建构起富有创造性的四种诠释方法论:语言诠释方法,体验诠释方法,类推诠释方法,贯通诠释方法。运用这些方法,王夫之务必要在程朱二子之外另辟蹊径,对于张载创立的“真孟子以后所未有也”的哲学理论大力阐发,在新的社会文化条件下予以重建,从而力图推进中国哲学的发展,挽回当世“人心之横流”!  相似文献   
32.
经过近年来的发展建设,我国翻译专业人才培养已经形成了包括本科、硕士、博士在内的完整的教学体系,特别是MTI的设立形成了翻译专业建设和研究的新热潮,取得的成绩喜人,同时暴露出来的问题也不容忽视,专业建设中的重要问题需要我们不断深入思考探讨摸索,使翻译专业建设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33.
作为一门新兴学科,农业社会学近年来在中国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一门学科的发展,需要通过不断的知识积累和经验研究进行一砖一瓦的建设,其中理论建设尤其重要。同其他社会科学一样,经典文本在农业社会学的理论建设中具有核心位置。 本专题选取了三个(对)农业社会学中的经典命题:农业的生产时间与劳动时间、农业技术变迁中的占取主义与替代主义,以及技术采用中的“农业跑步机理论冶。按照时代背景、原典阐释、学术延续以及启发意义的思路撰写,尝试为农业社会学的入门者提供一种理论梳理的路径。  相似文献   
34.
介绍了广东省高职院校英语口语比赛的内容和方式,结合自身教学和指导比赛的实践,由此对现用教材、现有课程活动设置、学生的英语习惯思维以及师资引发了思考,在对先用教材和比赛用书进行比对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5.
清代满族人的汉语北京方言表达能力升至高水准,满族作家在文学创作中运用的"京腔"艺术性语言,也跟进于本民族的语言拓展,标示出高水准。清初满族刚刚登上汉语文坛不久,他们的诗人即一反中原文学引经据典、高深莫测之传统,蹊径独辟,是以天然、浑朴、俗畅、晓白著称;在中国文学的发展中,最能代表满人文学成就者,非满族小说莫属,其一以贯之的长处,也首推语言,曹雪芹《红楼梦》、文康《儿女英雄传》,以及清末大量涌现的满人京语白话小说,还有子弟书、八角鼓等俗文艺,无不引领中国近代早期白话创作风骚,开启现代"京味儿"文学先河之功用价值。  相似文献   
36.
文章概述了突厥汗国的发展变化历程和古代突厥文碑铭的发现及研究情况 ,以纪念丹麦科学家魏·汤木森成功解读古代突厥文 1 1 0年 ,并反思了中国在此领域的研究状况。  相似文献   
37.
考证《毛诗补传》,从释诗特点来看,戴氏解《诗》讲求实证,尽可能以史实、风物民情、俗语以及各种名物制度诠释诗语,力求还原诗语之本义;从诗学观点来看,戴氏解《诗》重诗旨。围绕“旨”之传达,戴氏考析诗人之“意”与作品之“辞”的复杂关系,以及诗的“喻象”、“借比”对“诗旨”的表现意义,提出“托”于表象以见“旨”的诗创作形态。  相似文献   
38.
依据中国学术的一贯传统,所谓“诠释学”实际上就是“诠释之道”,有古今之别,更有中西之异。据此,不仅可从根本上阐明中国诠释学研究的合法性,厘清中西诠释传统和理论之间的关系,更能获得中国诠释学研究在“后西方”时代的自我定位和发展方向。中国诠释学研究所要努力探索和建构的,乃是中华文明的现代诠释之道,它将继承和弘扬中华文明的诠释传统,自成一体而又具有充分的开放性、涵摄性和普适性。  相似文献   
39.
诏令是以皇帝名义颁布的命令文书的统称,是带有法定权威性与强制执行性的国家下行公文。诏令体制在汉代正式确立,在此之前,命令体制经历了一番由口头下达到书面形式命令的漫长发展过程,亦为诏令体制的确立奠定了基础。作为皇帝发号施令的载体,诏令类文体在演进和发展过程中,其名称也随之经历了一个由模糊到精确的过程。  相似文献   
40.
陈用光从姚鼐求学,为嘉庆、道光年间传扬姚鼐之学最有力者之一。陈用光与姚鼐尺牍交往颇多,尺牍成为陈用光与姚鼐讨论诗文学问的载体。通过尺牍的往来,促进了桐城派成员之间的交流;推动了成员之间的文学创作;深化了对汉宋之争等问题的认识,这无疑有利于桐城派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