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40篇
  免费   115篇
  国内免费   74篇
管理学   29篇
民族学   44篇
人才学   1篇
人口学   27篇
丛书文集   517篇
理论方法论   102篇
综合类   3122篇
社会学   106篇
统计学   81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29篇
  2021年   40篇
  2020年   42篇
  2019年   45篇
  2018年   38篇
  2017年   45篇
  2016年   52篇
  2015年   84篇
  2014年   217篇
  2013年   193篇
  2012年   282篇
  2011年   315篇
  2010年   250篇
  2009年   221篇
  2008年   286篇
  2007年   323篇
  2006年   291篇
  2005年   266篇
  2004年   222篇
  2003年   225篇
  2002年   190篇
  2001年   140篇
  2000年   90篇
  1999年   26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3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81.
摘 要:《中国建设》杂志坚持实事求是的办刊原则,将宏大叙事与微小叙事相结合,广泛采用新旧对比的写作手法和借助外宾的表达方式,从政权、民生、文化三个层面构建出新中国的国家形象:政府与人民休戚与共、水乳交融的政权形象;百姓生活日益改善、妇女地位不断提升的民生形象;传统文化守正创新、文教事业不断发展的文化形象。其构建新中国国家形象的外宣实践,为新时代对外宣传与国家形象构建工作提供了珍贵的历史经验。  相似文献   
82.
江南名山是中国名山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形象的开发和利用为古代文人和知识分子所主导,是当前完善名山风景建设的关键因素,而诗词文本则是江南名山形象构建的见证。本文以江南名山茅山为研究案例,结合元代刘大彬所著《茅山志·金薤篇》中记载的茅山相关诗词及网络搜集的补充诗词为文本材料,运用扎根理论对文本内容进行三级编码,归纳形成包括山地、生物、天象、气象资源等在内的十五个初始范畴和自然资源、文化特征、审美活动、行为互动、建筑设施五个主范畴,进而利用文本分析软件ROST CM6进行词频分析、社会网络与语义网络分析、情感意象分析。分析发现诗词文本中自然资源构成了茅山风景区核心景观资源。情感意象分析发现,中性情感比重最大,"归隐"频次最高,反映出诗人普遍以茅山寄托隐居志向,积极情感多表达诗人对自然资源的由衷喜爱。最后构建江南名山形象塑造过程的模型,认为永嘉之乱后江南名山得到了发展,优越的自然条件作为风景要素,是形象认知的起点和自然供给力。宗教文化的发展进一步推动了山岳诗文的创作,二者构成重要的文化供给力。隐居和游观活动的兴盛则是江南名山文化吸引力的重要体现。总结得出了茅山江南名山形象,为后续江南名山形象认知的研究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83.
本文从认知语言学范畴理论来讨论汉字及其复合构词。论文首先讨论了意象如何是主观想象活动对认知信息进行加工的产物,意象图式是语义概念范畴里重要的成分。论文然后分析汉字由形义符和声义符构造的隐喻意象图式特性,以及范畴意象图式所揭示在单字词原型意义(本源义)。论文最后讨论汉语复合词的特点以及与范畴复合的映射,在此基础上讨论汉语复合词的词核构造里的广义形态,以及广义形态里的语义句法关系。  相似文献   
84.
旅游形象是一个区域或城市旅游吸引力强弱的关键所在。依据RIS框架理念,北京的旅游形象应该从横向、纵向两个维度进行策划,北京旅游形象总体可以定位为“文化之都”、“动感之都”。奥运会的召开是北京向全世界宣传自己旅游形象的绝佳时机,应通过精心组织旅游线路,制定鲜明的旅游宣传口号,创新营销理念和方式,做好旅游形象的维护和拓展管理,把北京美好的旅游形象根植于国际国内旅游者心里。  相似文献   
85.
《弗兰肯斯坦》中女性形象丰富、寓意深刻,折射出这部作品所蕴藏的玛丽.雪莱极具洞察力的、极具远见性的女性观,其中包括对十九世纪初西方女性的生存状况、女性的奴化与反抗意识以及对女性出路的深刻反思。  相似文献   
86.
张承志的小说打破了小说和诗歌两种文体的严格界限 ,使二者之间能够进行对话和交流。他的小说充满了诗情画意 ,同时 ,象征手法的运用 ,又使之蕴涵着深刻的哲理意味。他的小说呈现崇高、深沉的美学风格  相似文献   
87.
诗学审美意象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梳理了意象从卜筮—礼法—哲学—文学领域的历史生成和语义转换 ,界定了审美意象的词义层面 ,辨析了审美意象与物象、表象、形象的区别 ,从表现手法、感觉功能、物质属性三个逻辑起点 ,划分了诗学审美意象的类型  相似文献   
88.
Given spatially located observed random variables ( x , z = {( x i , z i )} i , we propose a new method for non-parametric estimation of the potential functions of a Markov random field p ( x | z ), based on a roughness penalty approach. The new estimator maximizes the penalized log-pseudolikelihood function and is a natural cubic spline. The calculations involved do not rely on Monte Carlo simulation. We suggest the use of B-splines to stabilize the numerical procedure. An application in Bayesian image reconstruction is described.  相似文献   
89.
ABSTRACT

The migration of the Chinese community to Malacca in the 16th century has enabled the process of cross culturing and culinary acculturation, producing a unique mixture of Baba Nyonya food. Even though Baba Nyonya food is pretty much has been localised (Malay), its Chinese representation cannot be denied. This study aims to assess how the acculturation of the Baba Nyonya community affects Malacca food identity. A quantitative methodology is employed in this study. This study classifies Baba Nyonya food acculturation through (1) types of food; (2) methods of cooking; (3) ingredients; and (4) eating decorum. From the regression analysis, this study found that Baba Nyonya cultural polarity explains significant variation in the formation of Malacca food identity. This study then elaborates on the importance of Baba Nyonya food in Malacca destination branding.  相似文献   
90.
杨义 《北方论丛》2016,(1):1-12
思考中国现在的文明形态和人文气象需要建立起贯通文、史、哲、宗教、人类学的人文学,其战略思想和核心方法是将空间维度有机嵌入时间维度,确立汉族和少数民族共同创造中华文明的整体文化观,高度关注并科学对待不同文化层次的本质价值和互动关系问题,还原历史文化典籍蕴藏的生命状态和生命过程。具体到先秦诸子研究领域,则可以利用上述文化要义破解诸如老子的母系氏族特征、“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的含义、孙武其人的有无、墨子的出生地、庄子的家世、《疠怜王》的作者等六大迷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