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367篇
  免费   224篇
  国内免费   107篇
管理学   116篇
民族学   111篇
人才学   1篇
人口学   60篇
丛书文集   1226篇
理论方法论   368篇
综合类   6294篇
社会学   220篇
统计学   302篇
  2024年   17篇
  2023年   41篇
  2022年   43篇
  2021年   72篇
  2020年   65篇
  2019年   92篇
  2018年   94篇
  2017年   78篇
  2016年   106篇
  2015年   138篇
  2014年   365篇
  2013年   386篇
  2012年   505篇
  2011年   584篇
  2010年   494篇
  2009年   571篇
  2008年   576篇
  2007年   701篇
  2006年   690篇
  2005年   639篇
  2004年   626篇
  2003年   544篇
  2002年   484篇
  2001年   330篇
  2000年   199篇
  1999年   68篇
  1998年   27篇
  1997年   26篇
  1996年   27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5篇
  1984年   12篇
  1983年   9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8篇
  1980年   6篇
  1979年   3篇
  1978年   3篇
  1977年   2篇
  197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6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31.
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行为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我国证券市场存在较为严重的盈余管理现象.针对该现象,本文从盈余管理动机出发,分析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行为特征.本文采用管理后盈余分布法,研究了我国上市公司2001年至2003年净资产收益率(ROE)的分布特征,发现我国上市公司仍然存在很强的盈余管理动机,而且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行为受到政府监管的影响.最后,本文在实证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治理盈余管理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32.
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出现了一次关于“何以立国”的争论,争论的核心是“以工立国”还是“以农立国”。此次争论包括了耳熟能详的一些经济学家、哲学家、政治家等社会名流,以章士钊为代表的“守旧派”、梁漱溟、晏阳初等乡村建设运动者为代表的“改良派”和以董时进为代表的“创新派”坚持“以农立国”,他们的出发点是中国对于农国地位以及农国精神的维护;吴景超、张培刚、孙倬章则是“以工立国”派的重要拥趸,他们主要着眼于现实,提出只有建立强大的工业基础才能挽救民族于危亡之中。此外“非名流”乃至“草根”阶级也参与到了论战中,与他们相比,“名流”论战者有着更为宏观、全局性和深层次的把握。传统认为“工农之争”的论战以“以工立国”派的胜利而告终,然而从不同的视角看,“以农立国”的观点不无道理,甚至对于现阶段经济的发展仍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3.
社群主义的公民观及其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群主义是20世纪80年代产生于西方国家的一种主流政治哲学思潮.社群主义并非凭空出现,而是在一定的现实和理论背景的影响下产生的.作为一种公民教育思潮,社群主义倡导培养一种追求公共善、道德优先和社群优先的极具责任感的公民.为了培养这种公民,社群主义认为:在教育价值观方面,提倡公共善的优先性;在教育目标方面,培养有美德的积极公民;在教育内容方面,注重社群历史文化的教育意义;在教育途径方面,构建国家、社群、学校与教师“四位一体”的培育体系;在教育方法方面,强调公民的实践参与.  相似文献   
134.
以计划行为理论为基础,利用调研获取的农户数据,分析了农户当前对于低碳属性农业技术的采用现状,并采用多层Logistic回归模型估计了农业项目和农户两个层面因素对农户低碳农业技术后续采用意愿所产生的影响。结果表明:农户对于低碳农业技术采用后的效果评价较好,技术需求度和后续采用意愿均处于较高的水平上,并且不同类型农户对当前低碳农业技术的采用程度、偏好程度存在一定差异;农业生产项目和农户经营主体两个层面的因素均对农户低碳农业技术后续采用意愿产生重要影响,且对于不同类型农户后续采用意愿的作用效果存在一定差异,其中农业项目的地理特征、经济效益、资金技术要素投入强度和农户的行为意向产生的影响作用较强;农户技术采用强度受到农户个体特征和行为意向的显著影响,且作用效果在不同类型农户之间存在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35.
对行政强制措施实行检察监督是十八届四中全会赋予检察机关的改革任务。在全面依法治国和监察体制改革背景下,检察机关履行行政强制措施检察监督职能既有必要性,也有可行性。在下一步检察改革过程中,应当坚持有限监督、适时监督、行政先行救济原则,探索采用检察建议、支持起诉、督促纠正违法、提请责任追究等方式对违法行政强制措施进行监督。  相似文献   
136.
经史之学与清代书院科举文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代书院官学化,很多书院重视科举。有些书院虽从事科举文教育,但不唯之是从,而是将科举文教育与经史之学教育结合起来。此举上溯于中国古代社会推崇经史之学的优良传统,根植于孔子“博学于文”的思想主张,来源于以学术导向矫正利禄歪风的迫切要求。生徒只有学充养邃,才会眼界高、气味厚、笔力健。清代一些书院将科举文教育与经史之学教育结合起来,使得生徒学文不是局限于写作技巧的训练,而是拓展为与炼品、践行、培识的结合。这些书院通过教育,能够为社会培养有用人才。  相似文献   
137.
顾炎武不仕贰朝的道德形象被晚清以来的政统与道统肯定。学界将顾炎武不仕贰朝的原因归结于个人超群绝伦的道德品质,这种解释既无视顾氏与新朝频繁接触的史实,也没有考察顾氏不仕贰朝的具体原因。要解释顾氏思想与行为的变化应该到清初制度环境中寻找,清政权实施一系列的汉化与尊儒制度,为顾炎武等人与清政权的接触提供了制度环境。顾炎武与清制度共同推崇的儒家思想是二者耦合的思想基础。顾炎武的思想与行为是现实的,他的形象也应是具体的、相对的,而不是抽象的、绝对的。  相似文献   
138.
通过构建一个农民工追求跨期效用最大化的OLG模型,理论分析了均衡条件下农民工收入及风险偏好因素对其养老保险参与决策的影响;基于全国31个省市的调查数据,利用双变量Probit模型实证分析了个人与家庭特征、收入与土地、务工状况与预期等因素对农民工养老保险参与决策的影响。结果表明:务工与务农收入对农民工参与养老保险决策的影响并不显著,而恩格尔系数和非收入性因素却大多显著地影响了农民工的参保决策。为此,一方面,要提高农民工的收入水平、生活宽裕程度和支付能力,使之更有意愿和能力参与养老保险;另一方面,要增强农民工对未来生活确定性的预期和安全感,使之参与养老保险的水平得以提高。  相似文献   
139.
促进人民群众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认同,是当前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而构建动力机制、健全引导机制、完善保障机制有利于强化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认同.构建动力机制,需要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激发认同的情感动力,以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增强认同的利益动力,以理论的科学性增加认同的思想动力;健全引导机制,需要以理论研究为支撑,完善教育机制;以正确舆论为导向,强化宣传机制;以阵地建设为平台,健全导向机制;完善保障机制,需要壮大经济基础,突出利益认同;健全民主政治,增强政治认同;坚持文化自信,强化价值认同;夯实民生基础,巩固社会认同;推进绿色发展,提升生态认同.  相似文献   
140.
抗日战争期间,国立浙江大学被迫西迁,马一浮应浙大校长竺可桢之请为浙江大学师生开设国学讲座,为浙大创制校歌,这段历史成为浙大校史上光辉的一页。但相关文献和档案却显示,马一浮与浙江大学的交往充满各种误会与纠结,浙大险些因此错过这位“士林宗仰”的国学大师;而走过国立浙大的马一浮亦在他唯一任教的大学里,利用各种机会引导学生摒弃实用主义的现代工业观,回归对文化根本的关注,尽管讲学效果与其预想相距甚远。马一浮在浙大讲学并传道,结集而成的《宜山泰和会语》是马一浮一生讲阐六艺国学最集中的部分,由此完成了更为高迈、通贯的学术思想和学术人格的构建,并以一场场思想与精神的盛宴,寄予浙大很深的希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