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22篇
  免费   49篇
  国内免费   12篇
管理学   100篇
民族学   1篇
人口学   29篇
丛书文集   23篇
理论方法论   26篇
综合类   463篇
社会学   57篇
统计学   28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34篇
  2018年   38篇
  2017年   40篇
  2016年   47篇
  2015年   50篇
  2014年   87篇
  2013年   88篇
  2012年   89篇
  2011年   94篇
  2010年   74篇
  2009年   49篇
  2008年   56篇
  2007年   55篇
  2006年   33篇
  2005年   25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81.
市场要素的结构性变动对房地产市场的稳定影响日益明显。 在明确房地产市场重要支撑因素 的基础上,以重庆为典型样本,利用短动态面板、面板随机前沿分析及面板门槛,系统研究要素结构变动 对房地产市场稳定的影响。 研究发现:当期居民收入对房市稳定是显著作用,房价预期与要素结构变动 也会对房市稳定产生重要影响,且存在区域异质性。 在发达地区,市场预期发挥的作用更突出,欠发达地 区更依赖市场要素结构变化。 当预期房价增长率在 0. 3 左右,其对房市稳定的影响最大。 从单项指标 看,就业人口变化对房地产市场稳定的影响最明显,后依次为住宅用地供应、住房市场存量、金融贷款。 结果表明,要保持房地产市场稳定,夯实经济,提升收入,稳定预期是基础;优化要素投入结构,吸引更多 就业人群是关键,而仅靠增加土地和住宅供应换取房市稳定,并非长久之策。  相似文献   
982.
经济集聚和乡村振兴作为区域经济学和发展经济学的重点问题和现实诉求,二者能否"相得益彰"备受关注。虽然现在脱贫攻坚任务业已完成,考虑到"贫困陷阱""顽固贫困"以及"贫困代际传递"等关键问题仍然存在的客观事实,实现传统贫困地区农村居民收入的持续增长是破除连片特困地区的相对贫困桎梏和防止返贫的关键突破口,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与现实意义。文章在空间经济学理论框架下探讨了经济集聚对农村居民收入增长的影响机制,认为经济集聚可以通过空间溢出效应影响农村居民收入增长,但对邻近贫困县与非贫困县具有显著的空间非对称特征,"经济集聚中心"对地区农村居民收入增长影响同时具有规模效应和随距离衰减特征。作者以西部经济最活跃、贫困问题相对突出的川渝地区218个区县为样本,将反映地理和经济特征的空间权重矩阵引入动态空间杜宾模型,对上述理论假说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发现:对全部样本的动态空间杜宾模型回归结果表明,经济集聚对农民的增收减贫效应在时间维度上存在路径依赖和"滚雪球"特征,具有长期的正向直接效应和溢出效应,可以显著促进农民增收,但其短期效应并不显著,农村居民收入增长仍然是较长时期内地方政府必须加以重视的工作重点。对传统贫困县和非贫困县两类地区分样本回归分析的结果表明,经济集聚对农村居民收入增长的影响具有典型的空间非对称性特征,"经济集聚中心"对农村居民收入增长的影响具有明显的规模效应和随距离衰减的特征,经济集聚不仅不能有效促进边远深度贫困地区农村居民收入增长,反而进一步加剧了当地农村居民收入状况的恶化。基于上述研究结果,文章认为在肯定经济集聚对农村居民收入积极作用的同时,特别是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后脱贫攻坚时期,既要不断增强经济集聚的广度和深度,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又要重视经济集聚对贫困县与非贫困县在减贫效果上的差异,合理调整政策,有意识地将乡村振兴战略与精准扶贫和深度扶贫政策相结合,切实做到持续改善贫困县地区农村居民的收入状况。  相似文献   
983.
基于时间序列分析方法,以1981年~2004年贫困发生率、基尼系数和农村人均纯收入等相关指标,从时序雏度考察贫困人口的变动与经济增长和收入不平等的长期均衡关系和相互作用机制.Johansen协整检验结果表明,3个变量之间存在着一定的长期协整性:格兰杰因果检验发现,农村人均纯收入和基尼系数能够预测贫困发生率的变化,反之不能成立;误差修正模型显示,贫困发生率对农村人均纯收入的弹性系数为正,对基尼系数的弹性系数为负.且前者大于后者.由此认为,农村人均纯收入的提高是促进贫困减少的影响因素,收入不平等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贫困减少,经济增长对贫困减少的积极效应大于收入不平等对贫困减少的消极效应.因此,在目前中国经济增长时期,确保农民收入大幅度增加、努力缓解收入差距是贫困减少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