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89篇
  免费   20篇
  国内免费   10篇
管理学   34篇
民族学   7篇
人口学   8篇
丛书文集   95篇
理论方法论   10篇
综合类   721篇
社会学   23篇
统计学   12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22篇
  2014年   27篇
  2013年   57篇
  2012年   50篇
  2011年   36篇
  2010年   46篇
  2009年   48篇
  2008年   55篇
  2007年   76篇
  2006年   112篇
  2005年   72篇
  2004年   50篇
  2003年   68篇
  2002年   57篇
  2001年   45篇
  2000年   37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321.
古文、骈文并行的状况,至南宋时期,发生了彼消此长的变化。汪藻处于两宋之交,对骈文的再次繁荣起了关键作用。其骈文创作既有严守法度、精工谨严的一面,又有出于绳墨之外,以长句为对,颇具散文笔致的一面,集中体现了“宋四六”的风格特征,有集大成的意义。  相似文献   
322.
现代信息教育技术对学生体育学习具有多方面的促进功能。对促进功能的研究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认识现代教育技术在体育教学中的优势作用,促进当今体育教学改革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323.
本文通过对面向对象技术基本概念的分析,研究了面向对象在光学课程CAI系统界面和数据库两方面的应周,为实现“OCCAI”人机界面的交互式和数据结构的集成化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324.
目的:改革教学模式,革新教学手段,提高教学质量。方法:(1)改变以传统的课堂讲授为主的方式,创造以多媒体手段为主导的教学模式。(2)有针对性地录制音像材料,创造以实际工作需要为主线的教学模式。结果:使学生能够扎实地掌握学习内容,并能在学完之后将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验中去。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有助于提高学生实际应用的能力。结论:以多媒体手段为主导的教学模式具有节省动物和便于学生掌握实验技术难点的优点,是完成医学动物实验课教学的最佳选择之一。  相似文献   
325.
审美教育的当代意义及其运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社会转型期大众审美文化向经典美学与院校传统审美教育提出的时代挑战入手,以文化批判眼光重新审视现实的和历史的经验,从而导向施体与受体审美心理的当代重构。个中既有对“大德育论”与艺术技能主义的认识论辩证,更有运作上的具体举措,作者还特别提出从审美教育走向审美化教育的主张,对当前的民间行为和政府行为都不无建设性意义。  相似文献   
326.
根据电子清纱器的纱疵在线监测要求,提出了一种可降低成本,监测及时,漏检及错检率低的高速多路纱疵监测技术.系统采用MCS-96系列单片机,运用MCS-96的高速事件输入(HSI)功能实现对4种类型纱疵的高速监测,以提高对多路纱线的监测性能  相似文献   
327.
《诗法论》是翁方纲诗学专论中重要的一篇,代表着作者对诗法问题的总看法。本文联系作者其他言论,对文中诸多难点和矛盾之处加以阐述。翁方纲对诗法的总观点是有法而无定方,重复了诗法论的传统观点;他把诗法为“正本探原之法”和“穷形尽变之法”,而对其意义的阐述又有矛盾之处,本文认为这一矛盾正反映中国诗法论的固有特征。翁方纲《石洲诗话》历代诗歌的分析,正是以“穷形尽变”之法进行诗歌“肌理”批评的实践范例。  相似文献   
328.
同步课堂教学模式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系统科学理论、现代远程教育理论和现代教育技术理论为基础,提出了基于网络开放教育的同步课堂教学模式,对如何突破传统的教学观念,扩展优秀教师的受益面,解决优秀教学资源分布不平衡和配置不合理、教学活动的单向性、封闭性的矛盾以及提高教学质量有着重要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329.
Deprivation, ill-health and the ecological fallacy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The use of ecological studies in explain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deprivation and ill-health is widespread in many health applications. However, inferences drawn from these studies about individuals are susceptible to serious bias known as the ecological fallacy. Our paper demonstrates the ecological fallacy effect in this context but also shows how it can be considerably reduced by taking into account different population structures at the aggregate level. Two regression analyses of limiting long-term illness are performed, one at the individual level and one at the electoral ward level, using the 1991 UK census sample of anonymized records and the small area statistics. The analyses compare several measures of deprivation including the standard Carstairs index, with the separate variables which make up the indices, to determine their effectiveness in explaining rates of illness. Two of the deprivation scores are constructed using latent variable modelling techniques which enable a score to be generated at the individual level as well as at the ward level. It is shown that, given the right choice of socioeconomic variables and taking into account the age structure of the population, it should be possible to construct a single aggregate deprivation index that will explain most of the variation in rates of illness across the study region.  相似文献   
330.
根据国家《基础课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标准》研究大纲 ,结合我院实际 ,提出了建立电子技术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具体方法 ,并对其可行性进行了分析。在现有条件下 ,建立电子技术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是必要的和可行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