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0篇
  免费   6篇
管理学   1篇
民族学   4篇
人口学   2篇
丛书文集   15篇
理论方法论   9篇
综合类   109篇
社会学   14篇
统计学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71.
高校毕业生就业过程的信息不对称性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学毕业生就业市场中存在着的信息不对称是当前毕业生就业困难的重要原因之一,它所引起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会加大交易成本,降低市场效率,制约就业市场的发展,对毕业生的就业产生负面作用.因此,我们必须采取有效措施消除信息不对称所带来的不利影响,促使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得以顺利解决.  相似文献   
72.
道咸经世派的先驱——严如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乾嘉之际 ,考据学仍占据思想、学术界之主流地位 ,但已有一批学者开始关注经世之学 ,他们是道咸经世思想的先驱 ,严如即为其代表之一。严氏之经世思想主要体现为 :以经世致用为著述之主旨 ;充分发挥史学的经世功能 ;以舆地之学为经世之具 ;关心民生疾苦 ,探求解决之道。严氏之思想言行 ,对当时的学术思想界特别是魏源、陶澍等人 ,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73.
国际政治的发展演变离不开个体的活动参与。无论是身居国家权力阶层中处于决策者位置的政治家、领导人,还是超国家的社会精英或普通民众,诸类行为个体均属于重要的国际政治资源,有其自身的运行特点,对国际政治有着重要的影响。在国际政治发展进程中,应充分开发和利用属于行为个体因素的国际政治资源。  相似文献   
74.
李大钊在中国率先宣传唯物史观 ,为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提供了思想指导 ,同时李大钊还为构建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了大量的努力。这一努力表现为心物关系、群己关系的唯物史观说明 ,历史变迁的辩证解析 ,大同理想的哲学探讨。李大钊是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开创者。  相似文献   
75.
美国认知语义学的奠基人塔米(L.Talmy)关于认知语义学及其他认知科学的研究是认知语言学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并提出了注意力视窗理论.其中的参与者交互视窗理论与时态某些用法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76.
从南北朝有大批文人诗出现以来,人们就试图给诗坛作者的创作成就作出高低层次的定位。但六朝的诗人品第论受政治等级观的影响,唐宋的诗人层次论出现长期复杂混乱状况。刘克庄最后对这一理论领域作全面纠正和系统总结,把诗坛分为高峰诗人、开创诗人、大诗人、特色诗人、缺陷诗人等部分,形成最合理、最系统的诗人层次论。  相似文献   
77.
基于知识溢出的高新区"二次创业"对策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我国高新区为研究对象,结合高新区发展阶段理论,确定我国高新区"二次创业"是由产业主导中期阶段向创新突破阶段的过渡。依据内生增长理论中知识溢出相关理论以及生产函数的推理,对知识溢出和我国高新区"二次创业"进行了分析和研究,提出基于知识溢出的高新区"二次创业"的发展对策,为我国高新区"二次创业"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8.
张学军 《文史哲》2003,(3):75-80
先锋写作中的叙事方式是在叙述角色上 ,通过叙述者的不断变换 ,或叙述者在过去与现在之间的自由往来 ,改变了故事的组合方式 ;并打破了故事时间线性发展的模式 ,创造出故事呈现的共时性空间 ,重视故事时间的重复和循环 ,由此造成了一个自足的圆形结构 ;而多重文本的结构方式 ,在多重文本的互动互补中则产生了新的意义 ,也带有“元小说”的特性。先锋作家对叙事方式的重视 ,具有文学本体论的意义  相似文献   
79.
我国超常教育先驱者沈亦珍的教育思想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沈亦珍是我国现代超常教育的先驱者。他于1936年获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育学博士学位,曾任中央大学教育学教授。早在20世纪30至40年代,沈亦珍就提出了超常教育的思想,并且进行了超常教育的实践探索,他的超常教育思想包括超常人才的客观性、超常教育的重要性、超常教育的特殊性、超常教育的实践性与创造性等观点。抗日战争胜利后,沈亦珍在上海中学主持实施超常教育实验计划。当年参与实验的师生的反映表明,超常教育的效果是显著的。从当时受到实验影响的上海中学学生的后期发展来看,超常教育的意义是深远的。沈亦珍的超常教育思想与实践已经在我国超常教育的发展史上留下了厚重的记录。  相似文献   
80.
屈原的“楚辞”在表现自然美上的突出地位在于其既继承前人,又自铸伟辞,开启后世,成为由《诗经》到魏晋而下兴起的山水诗发展中极重要一环,在表现自然美方面,屈赋在语言形式、意象开拓及情景契合上均有可喜的创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