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99篇
  免费   91篇
  国内免费   56篇
管理学   8篇
民族学   27篇
人才学   1篇
人口学   12篇
丛书文集   714篇
理论方法论   91篇
综合类   3365篇
社会学   28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21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32篇
  2018年   20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38篇
  2015年   43篇
  2014年   157篇
  2013年   104篇
  2012年   215篇
  2011年   226篇
  2010年   215篇
  2009年   246篇
  2008年   240篇
  2007年   396篇
  2006年   378篇
  2005年   395篇
  2004年   403篇
  2003年   340篇
  2002年   288篇
  2001年   228篇
  2000年   119篇
  1999年   33篇
  1998年   19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4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51.
文章对“以德治国”与思想政治工作的关系进行了论述,文章认为思想政治工作是“以德治国”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德治国”是思想政治工作的指导思想和重要内容,“以德治国”为思想政治工作作用发挥创造了有利条件,“以德治国”对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52.
鲁迅国民性思想的发展和“重在改造”的精神实质 ,即剖析国民性弱点、挖掘国民劣根性病根、表现理想国民性格  相似文献   
53.
思维是写作过程运思阶段的核心 ,应用文的语言和结构是思维的外化形式 ,应用文体有特殊的语篇思维模式 ,本文认为大部分应用文体呈现出直线型语篇思维模式 ;并探讨了应用写作实践中常见的语篇思维模式的特点及相关思维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54.
以江泽民同志创新思想为指导 加强高等学校创新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江泽民同志创新思想为指导 ,加强创新教育 ,是高等教育面临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一是要充分认识创新和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性。二是要明确高等学校在创新人才培养中应肩负的历史使命。三是要努力转变教育观念 ,不断加强教育教学改革 ,切实采取有效措施为加强高等学校创新人才的培养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55.
自“中国哲学”学科产生以来 ,有关该学科的一些根本性的问题一直有所争议 ,迄今未获定论。这些问题主要涉及到中国哲学的“合法性”、中国哲学史料的选择、中国哲学史的写作方法、哲学史与思想史的分别等内容。本文就有关这些问题发表的不同意见作一总结并略加评论。  相似文献   
56.
中国古代和谐思想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纵观中国传统文化,就会发现古人对和谐的理解是多方面、多层次的,是一种大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人的和谐;人与自身的和谐,世界的和谐。关于和谐的本质、和谐的价值、以及如何能够达到和谐等方面,在中国传统和谐文化中有比较完善的思想论述。  相似文献   
57.
本文通过分析当前我国高等院校的思想道德教育现状,力求找出困扰各高等院校德育的关键所在。结合教育信息化的大趋势,本文重点论述了在网络环境中以建构主义为基础的思想道德教育的教学设计以及在目前我国高等院校中具体思想道德教育过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相似文献   
58.
论感觉的形成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感觉问题历来成为哲学家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 ,因而也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重点关注的研究课题。然而 ,过去对感觉问题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感觉的含义、感觉的性质、感觉在人类认识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等问题上 ,而对感觉的形成机制问题关注甚少 ,或限于当时科学发展的水平 ,只是对这一问题作些一般性的描述 ,而缺少具体的阐述和论证。实际上 ,感觉的形成过程是十分复杂的。感觉的产生、形成 ,既是客体作用于主体的结果 ,也是主体的生理机制、思维机制、社会机制共同作用 ,能动地感知客体的结果。全面、深入地认识感觉的形成机制 ,对于我们完整、准确地把握马克思主义的感觉理论 ,进而完整、准确地把握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 ,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9.
图表作文是近年来硕士研究生英语入学考试作文部分的命题特点。了解图表作文的写作思路和步骤 ,学会看图 ,分析 ,归纳和描述的技巧 ,把图表中明示的和隐含的信息巧妙地概括在短文中 ,对提高写作成绩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60.
对1927年顷茅盾的思想与创作的历史评价,历来存在两点分歧:一是怎么理解茅盾所说的我“有点幻灭”,但“并没动摇”;二是对他失去党的组织关系的原因和应作何评价。两者都应站在历史唯物主义立场上,放到当时中国革命现实、国际共运与中共党史史实大背景上作宏观考察。一是茅盾“幻灭”的,是他参与建党时就形成的“革命速胜论”,即认为中国革命是一步到位的“无产阶级革命”,但是他的共产主义信仰从未动摇过。二是茅盾失去党的组织关系的主要原因,在客观方面不在主观方面,因为他公开反对一度控制中共中央的“左”倾盲动主义路线,在具此“左”倾思想的党内负责同志看来,不能认为是“表现得好”而予以恢复党的组织关系。这一切充分表现出茅盾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勇于自我批评,勇于反对错误路线的难能可贵的政治品格与高尚人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