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1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3篇
管理学   2篇
民族学   7篇
人口学   2篇
丛书文集   46篇
理论方法论   14篇
综合类   282篇
社会学   5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27篇
  2008年   35篇
  2007年   38篇
  2006年   37篇
  2005年   43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本文对美国当代诗人艾伦.迈克尔.帕克的诗作《散文般的时光》加以浅析。  相似文献   
42.
“和平崛起”战略是我国的一项重要对外战略,它的提出主要基于以下三个依据:苏联解体的深刻教训给我们重要启示,中国周边环境的严峻形势要求我们韬光养晦,我国实行维持现状政策很容易被他国误解。然而仅仅韬光养晦还是不够的,中国必须要有所作为。为了实现和平崛起的目标,必须努力发展经济,在经济上有所作为;全方位有重点地与各国发展关系,在外交上有所作为;努力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争取在文化上有所作为。  相似文献   
43.
如何处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两种不同制度国家间关系 ,是列宁当时面临的一个全新问题。对这一问题马克思没有提出更多的建议 ,因为他始终认为未来的社会主义革命将在几个或多数个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同时发生 ,社会主义很快取代资本主义 ,不存在两种制度长期共存的情况。列宁从俄国的实际和当时的国际形势出发 ,开创性地提出以和平的方式处理与资本主义国家的关系 ,并逐步形成了其处理国际关系的和平共处思想。  相似文献   
44.
毛泽东曾提出过和平解放台湾的设想 ,主张台湾和祖国大陆统一后 ,台湾的政务仍归蒋介石国民党管理。台湾的生活可以照旧 ,台湾的社会制度不变 ,台湾可以继续实行三民主义和保留自己的军队。这是毛泽东和中共中央关于“一国两制”的最早设想。  相似文献   
45.
论文化自觉的时代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化自觉不仅具有深切的理论关怀,而且有其强烈的实践意图。它旨在指导和参与文化变迁,获得文化转型的自主地位和自主能力,是对人类文化危机的反思和觉醒,也是文化发展新方向、新道路的开拓,是各民族文化乃至整个人类文化的自我升华之路。  相似文献   
46.
与二战后日本、德国在国际社会全面限制与强大压力下形成的外源被动式和平崛起战略不同,中国和平崛起新战略渊源于中国文明的和平本质,根源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国家身份的再定义,是典型的内生主动式战略,这决定了中国必将走出一条和平崛起的新道路。  相似文献   
47.
对党的三代领导人防止"和平演变"的战略思想进行比较分析,提出发展社会主义经济、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加强思想意识形态的引导和培养无产阶级革命事业接班人在防止"和平演变"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明确在新形势下,领会和把握该战略思想对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事业胜利向前发展,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8.
随着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的发展,人类的命运紧密结合,国际合作成为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诉求。西方传统国际合作精神以新现实主义的“霸权合作论”主导国际合作已久,但已无法适应当今时代发展的需求,渐渐显现其理论和实践困境。为协调当前国际合作与发展,中国在吸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总结国际合作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以共商共建共享为要义,以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为宗旨,适应新时代发展需求的中国特色国际合作新精神,为构建新型国际关系和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了中国力量、展现了中国作为、彰显了中国担当。  相似文献   
49.
国权是国家的基本权利,是国家主权、民族自决权和发展权的统一体。周恩来国权思想是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国家独立、民族自决是国权得以存在的先决条件;独立自主发展本国经济是国权得以实现的物质基础和内部条件;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是国权得以实现的外部条件。  相似文献   
50.
孟浩然诗大致属于"清淡"一派.可从感情来看,孟诗大都并不平静.他是一个不善于理性反思、不喜欢节制感情的诗人.仕进无缘的焦灼,羁留异乡的孤苦,宴饮聚游的欢洽,放情山水的逸兴,在他的诗歌里都可以形成浓郁激越或畅茂飞扬的感情之流.孟诗的魅力不在淡、静、幽、远,而在于用极为自然的语言叙写生活与感情的本然状态,平淡的外表下流动着飞扬的意兴,清淡的意象中贯注着浓郁的情感,把盛唐时代一个颇有豪情而又性喜自然的"隐士"的诸般情怀生动地表现出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