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305篇 |
免费 | 352篇 |
国内免费 | 6篇 |
专业分类
管理学 | 14篇 |
民族学 | 29篇 |
人才学 | 1篇 |
人口学 | 109篇 |
丛书文集 | 132篇 |
理论方法论 | 485篇 |
综合类 | 1145篇 |
社会学 | 744篇 |
统计学 | 4篇 |
出版年
2024年 | 73篇 |
2023年 | 66篇 |
2022年 | 39篇 |
2021年 | 66篇 |
2020年 | 91篇 |
2019年 | 112篇 |
2018年 | 120篇 |
2017年 | 129篇 |
2016年 | 127篇 |
2015年 | 74篇 |
2014年 | 133篇 |
2013年 | 315篇 |
2012年 | 155篇 |
2011年 | 142篇 |
2010年 | 143篇 |
2009年 | 112篇 |
2008年 | 98篇 |
2007年 | 135篇 |
2006年 | 109篇 |
2005年 | 90篇 |
2004年 | 79篇 |
2003年 | 79篇 |
2002年 | 57篇 |
2001年 | 35篇 |
2000年 | 34篇 |
1999年 | 11篇 |
1998年 | 8篇 |
1997年 | 9篇 |
1996年 | 8篇 |
1995年 | 3篇 |
1994年 | 4篇 |
1993年 | 5篇 |
1992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6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31.
梅继伟 《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2020,36(10):40-45
主要运用测量法,对参与暑期游泳培训儿童作为研究对象,分为3-4岁(不含4岁)、4-5岁(不含5岁)、5-6岁(含5岁) 三个年龄段,对其游泳基本动作进行测量与分析。研究目的:探讨游泳基本技术动作是否符合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 要求。一方面,补充幼儿园开展体育活动的内容;另一方面,规范与指导暑期儿童游泳培训市场。研究结果发现:学前儿童学 习游泳具备基本的身体素质基础,并对身心健康发展起到积极促进作用;该阶段儿童熟悉水性的基本动作当中,水中行走和站 立基本掌握,其憋气时间和滑行距离与年龄成正比;在蛙泳手和蛙泳腿技术动作以及游泳距离方面,3-4岁下阶段儿童无法掌 握,4-5岁下阶段儿童表现欠缺,5-6岁(含5岁)阶段儿童能够基本掌握;3-6岁儿童游泳基本动作规范与发展分为启蒙、提高 和巩固三个阶段。特色创新:首次在指南背景下对儿童游泳基本动作进行探讨;将儿童游泳基本动作上升到学术概念;初步形 成一个模式和系统;对该阶段儿童的游泳动作学习提供有效的指导与参考。 相似文献
132.
以中国的《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和英国的《早期基础阶段法定框架》为主要研究对象,从幼儿社会性领域的目标、基本原则和内容等方面进行文本比较和分析,探讨中英两国早期儿童社会性学习和发展标准的异同,并对我国新阶段的幼儿社会性教育改革进行思考,认为:应重视0-6岁儿童社会性发展的连贯性和整体性;幼儿社会性发展标准的指向性需更明确具体;突破幼儿社会性学习中品德知识教育的局限。 相似文献
133.
蒲俊丞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42(3):158-169
自确立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来,农地制度变革始终遵循着土地承包经营权自我完善的制度变迁路径。当前,日益深刻的农民分化现象使土地承包经营权的自我调适作用捉襟见肘。\"三权分置\"顺应农地权利分化趋势,超越农地制度变迁的路径依赖,开辟了探索农地第三种权利的路径。然而,\"三权分置\"创设的农地第三种权利——土地经营权存在理论缺陷,且未充分体现农地利用市场多方主体的多元农地利益。继续探索农地第三种权利应以农地市场化利用的基本方式——出租为规范的事实基础,以多方多元正当利益为规范目的;将农地租赁权作为一项独立权利构造,以农地租赁权取代土地经营权作为第三种权利;维持农地租赁权的债权性质,在农地租赁当事人协商一致的基础上,经依法登记后赋予农地租赁权享有某些特定的物权效力。 相似文献
134.
家庭是儿童接触的第一个环境,家庭养育方式对学龄前儿童发展有重要影响,改善家庭养育现状有助于改善农村学龄前儿童的生存环境,促进其健康发展。本研究采用问卷法和访谈法,从家长教育观念、家长素养、亲子互动和家庭教育指导等四方面通过对陕西农村地区1161名0-6岁儿童家长的调研发现,农村地区学龄前儿童的家长重视家庭养育,存在重智倾向,家庭养育受家长生活环境和家长实践智慧的影响,家庭教育指导难以满足家长不断增长的养育需求等。据此,通过依托社区建构0-6岁儿童的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发掘社区本土资源提高家庭教育指导的实效性,建立政府主导的联动机制保障家庭教育指导的可持续性发展等策略,建构适宜于农村的家庭教育指导服务模式。 相似文献
135.
教育转型给幼儿园课程实施带来巨大变化。本研究基于课程转型的角度,运用问卷调查法、观察、访谈法,对安徽省淮南市六所幼儿园进行调查研究,探讨教育转型期农村幼儿园课程实施问题。结果表明:我国幼儿园教师的课程理念与实际行为脱节明显,其原因在于幼儿园管理体制不健全、幼儿园师资数量不足素质不高、课程资源匮乏等。据此,我们提出建立健全幼儿园管理体制;加强幼儿园园长对课程领导实施工作的参与和支持;优化农村幼儿教师专业成长模式,提高教师专业素质;加强幼儿园教材建设,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等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36.
张民 《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2019,35(10):1-7
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主要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园本课程是幼儿园按照国家与地方政府课程的基本精神而进行的课程选择、重组与整合而形成的适合幼儿园特点的个性化课程体系。本研究选择幼儿园园本课程内容的构建作为研究内容,以天津市河东区第八幼儿园的小、中、大班幼儿为研究对象,采用行动研究的方法,力求从“核心素养”的精髓和内容入手,重点解决建设教学活动资料库问题。基于核心素养的园本课程建设要以核心素养为指导思想。要把握核心素养精髓,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立足点,确立3-6岁各年龄段核心素养的具体内涵,继而本着“眼中有孩子,心中有内涵”的原则确定园本课程的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和课程评价。 相似文献
137.
王守仁的儿童自然教育思想是以“明人伦”的教育目的、“心即理”的心学理论作为其思想的基础,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总结形成的思想理论体系。他以树为喻,认为儿童的教育要遵循自然规律,这在当时具有先进性和科学性。本文主要通过解读王守仁的自然教育思想,即教育要顺应性情,因材施教,注重独立探索等。其思想对当今幼儿家庭教养方式的启示为:清晰认识儿童,把握自然生长规律;随人分限所及,对儿童有适度期望;尊重而非压制,创造和谐家庭氛围;注重德行习惯,促进儿童全面发展;重视潜移默化,言传身教树立榜样;着重实践探索,锻炼儿童独立思考。 相似文献
138.
为考察不同类型留守儿童与一般儿童自我接纳的差异,从而为提出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采用自我接纳问卷对310名留守儿童和714名一般儿童进行调查。结果发现:(1)一般儿童自我接纳得分最高,显著高于各种类型的留守儿童;母亲外出的留守儿童自我接纳得分最低,显著低于其他类型的留守儿童。(2)性别和留守类型在自我评价上的交互效应显著,表现为母亲外出留守儿童中女生的自我评价得分显著高于男生。(3)学段和留守类型在自我接纳上的交互效应不显著,但学段的主效应显著,表现为SAQ总分上随着学段上升而上升,且各个学段之间的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139.
赵浩 《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2019,35(2):29-35
运用问卷调查法以三所农村幼儿园350名幼儿作为研究对象来探讨农村留守幼儿的亲子关系与自信心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非留守幼儿在母子亲密、父子亲密方面的得分极其显著地高于留守幼儿,在母子冲突、父子冲突方面的得分极其显著地低于留守幼儿;非留守幼儿在自信心及各维度上的得分均极其显著高于留守幼儿;留守幼儿的母子亲密、父子亲密与自信心及各维度之间存在非常显著正相关;父子亲密、母子亲密能对留守幼儿自信心能够产生正向影响,父子亲密对留守幼儿自信心的影响作用大于母子亲密对留守幼儿自信心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0.
生活是对人的存在方式的一种最为关切、最为明了的概括,人是经由生活实现成长的。而教育本然的“教育性”也即源于教育是一种生活。所以,教育作为一种饱含对儿童的生活意义以及生命价值以人文关怀的领域,本身就具有伦理意义。然而,由于受功利主义幸福生活观的影响,人们对儿童发展和儿童教育产生错位理解,造成作为关涉儿童生活幸福的教育逆“幸福公理”行事,发生物化,进而导致儿童生活的异化,迫使儿童远离符合自己缪斯天性需要的生活,丧失滋养自身健康成长的基本条件。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