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23篇
  免费   66篇
  国内免费   51篇
管理学   47篇
民族学   7篇
人口学   33篇
丛书文集   160篇
理论方法论   78篇
综合类   881篇
社会学   126篇
统计学   8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1篇
  2022年   23篇
  2021年   22篇
  2020年   21篇
  2019年   24篇
  2018年   38篇
  2017年   28篇
  2016年   40篇
  2015年   37篇
  2014年   70篇
  2013年   100篇
  2012年   71篇
  2011年   89篇
  2010年   63篇
  2009年   70篇
  2008年   73篇
  2007年   67篇
  2006年   78篇
  2005年   95篇
  2004年   75篇
  2003年   68篇
  2002年   54篇
  2001年   49篇
  2000年   32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61.
生物识别信息作为敏感的个人信息,深度体现个人的生理和行为特征。数字时代下,个人信息保护与经济价值产出之间产生对立,同时个人信息权益逐渐由个体私益向社会公益交织演变,构建优化多维的公益诉讼保护路径、维护个人基本权利符合发展要义。坚持行政公益诉讼为主,发挥行政机关守护社会公共利益的第一顺位作用,民事公益诉讼为辅,拓宽多元主体参与守护公共利益通道,创新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发挥传统检察优势力量与新时期救济手段相结合,完善公益诉讼救济内涵路径、增设惩罚性规则等体制机制,符合我国司法信息保护能动治理之路。  相似文献   
62.
《长日留痕》是主人公史蒂文森对个体创伤历史的记忆。他书写了个体创伤所造成的父子爱之痛、两性爱之痛和事业之痛。他的书写还映射了英国管家集体所遭受的创伤。史蒂文森通过写作来揭示伤痛,对个体创伤进行了宣泄,从而减轻了个体伤痛,而且通过“被倾听”一定程度上治疗了创伤。《长日留痕》对个体创伤的关注再现及疗救,表明了石黑一雄对人类生存状况的关怀,有助于受创伤者建立创伤疗救的希望。  相似文献   
63.
法益论视角下个人信息侵权法保护之类型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个人信息的法律属性界定为个人信息侵权法保护的逻辑起点。将个人信息绝对权化,违反《民法总则》第111条规范目的,不符合“权益区分三标准”,阻碍信息的自由流通,并背离比较法上的主流趋势,应予否定。个人信息的本质是一个法益综合体,法益的保护宜采用德国式的类型化路径,有“违反保护性规定的侵权任”和“故意背俗致损的侵权责任”两种,前者在个人信息保护上具有更大优势,应作为主要保护路径。以行为作为主要基准将有关个人信息的保护性规定类型化,具体分析每一类型确立的行为标准以及违反时的侵权判定、责任承担、抗辩事由等,能够构建完善的个人信息侵权法保护体系。  相似文献   
64.
市场经济中个人信用缺失的危害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良好的个人信用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始终占有重要的地位。进入市场经济后的中国面临个人信用缺失的严重危害。信用缺失造成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失调 ;破坏正常的市场经济秩序 ;影响社会改革和发展政策的推进 ;加大银行运营风险 ;形成道德风险 ,影响社会安定。必须加强全社会的道德建设  相似文献   
65.
我国现行个人所得税已与社会经济发展相脱节。个人所得税的改革应从税制模式的选择、应税所得的确定、税率结构的调整和征收管理模式的改革四个主要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66.
论网络交往与现实交往的互动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网络技术的发展给人类的交往方式带来了根本性的变化 ,网络交往从现实交往中分化出来 ,为现代人的交往提供了一个全新的对话方式。我们在关注人们通过网络交往给现实交往带来负面影响的同时 ,也应重视网络交往对现实人际关系的良性作用 ,因势利导 ,使网络交往成为现实交往的一种补充 ,这样才能有效地引导人们正确对待网络时代人际交往方式的变化 ,有助于确立积极、健康的人际关系  相似文献   
67.
对我国高等院校在校生的年龄段及民事行为能力、权利能力进行了划分和分析,论述了高校与学生之间的法律关系,提出了将年满16 岁不满18 岁的大学生确定为完全行为能力人的立法建议;论证了在高校内发生学生人身伤害事件的种类及责任承担原则  相似文献   
68.
问方式的疑问代词常用“怎么/怎嘛”的合音形式“咋”、“作”、“啧”以及省略形式“怎”等,少数方言用“阿地”“得嗫”等。问原因的疑问代词有两套,一套是“怎么”、“咋”、“啥”、“甚”等,另一套是“(因)为啥”、“(因)为甚”、“(因)为什么”等,少数方言用“阿”和“争”提问。问程度的疑问代词在晋方言中一般用“多”,少数用“多来”、“多嗫”、“多待”等。“咋”是“怎么”的合音形式,“作”、“争”可能是近代汉语疑问代词“作”、“争”的沿用与发展,“作么”的产生时期应比“怎么”要旱。  相似文献   
69.
Previous research has found service-learning in undergraduate social policy courses to increase students’ knowledge, skills, values, and competence. The present study utilized a sample of 60 graduate-level social work students who participated in a research-based service-learning (RBSL) project that involved collecting and analyzing data about the extent of payday loan use among bankruptcy filers and reporting results to community partners. Quantitative findings revealed significant increases in students’ personal social responsibility. Qualitative findings shed light on growth in personal social responsibility, civic awareness, policy advocacy, and personal values. Suggestions for future studies using RBSL pedagogy to teach social policy are discussed.  相似文献   
70.
运用韩礼德的系统功能语法理论(SFG),以中关两国高级领导人的24.篇政治演讲为语料,通过定量分析,对人称指称用法进行对比研究,总结出英汉政治演讲语篇中人称指称的用法和异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