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55篇
  免费   63篇
  国内免费   39篇
管理学   31篇
民族学   12篇
人口学   18篇
丛书文集   390篇
理论方法论   91篇
综合类   2178篇
社会学   132篇
统计学   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24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29篇
  2017年   20篇
  2016年   34篇
  2015年   51篇
  2014年   113篇
  2013年   125篇
  2012年   137篇
  2011年   157篇
  2010年   143篇
  2009年   183篇
  2008年   167篇
  2007年   205篇
  2006年   257篇
  2005年   222篇
  2004年   228篇
  2003年   218篇
  2002年   167篇
  2001年   167篇
  2000年   90篇
  1999年   26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91.
论创造性人才的人格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创造性人才是能进行创造性劳动,有所创造,有所发明,对社会作出了较大贡献的人。他们在人格、品德方面具有超越于一般人的显著特点。这些特点主要表现在:具有远大的志向,具有勇于探索、敢于冒险的精神,具有不怕挫折的坚强意志和毅力,具有健全的人格,团结协作的精神等等。  相似文献   
192.
社会的现代人格体系的构建,是建设以人为本的和谐发展社会的重要内容。理性地阐释我国社会人格现状存在的若干弊端、形成弊端的原因以及该弊端对所引发的人格障碍,指出面对人格现状必须进行社会人格整合与重塑的必要性以及整合重塑应循的基本原则。我们以马克思主义理论武器,推动当前我国社会主义人格文明的全面建设,适应并促进我国社会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93.
在精神损害赔偿制度中,赔偿范围的确定历来是法学理论界关注的焦点问题,也是立法过程中的难点问题。在今后的立法中,应当规定对法人所受的精神损害予以赔偿,并逐渐完善有关人格权方面的精神损害赔偿制度。  相似文献   
194.
《尘埃落定》是藏族作家阿来20世纪90年代的一部优秀之作,作品以独特的视角讲述了一个藏族土司的“傻子”儿子的传奇经历,通过“傻子”的眼光来观察和认识这个土司世界的奇异和奥秘,以冷峻的目光审视了土司制度下人性的丑恶、宗教的虚伪以及命运所赋予人们的种种痛苦与不幸,刻画了那个靠近东方的藏族部落的末代土司及其家族的悲欢离合,展现了土司制度下的权力以及在这种权力制约下人性的异化。  相似文献   
195.
杨国荣 《文史哲》2006,(5):125-135
《庄子》区分了体道之知与极物之知:后者限于经验领域,前者则指向形上的智慧;通过二者之分,《庄子》彰显了道的智慧对人之“在”的意义。体道之知与人的存在之间的关系,具体地展开为“真知”与“真人”之辩;真知在融入于意识与精神世界的过程中化为人的具体存在,人的存在境域又在不同的层面上构成了面向对象、敞开世界的本体论前提。以如何得道为指向,《庄子》一方面提出了坐忘与心斋之说,由此强调了解构、消除、净化既成精神世界对于把握道的意义;另一方面又突出了“以神遇”的直觉方式。对《庄子》而言,以道为内容的“真知”不同于经验层面的知识:经验之知所指向的是外部对象,“真知”则旨在提升人自身的存在形态(广义的成人),后者蕴含着认识与涵养、认识方式与存在方式的交融。  相似文献   
196.
中国古代司法总体上是以儒家思想为指导,通过对中国传统法律文化下司法活动作历史的考量,再现了古代司法的特定语境,演绎出司法活动的两大特点:一种情怀,任意不任法;一种悖论,锻炼成狱。封建统治者在处理法有明文规定案件时,往往基于诸多律外因素作所谓“衡平”处理,任意罗织罪名,文致于法,这种情况几乎存续于整个封建社会,是中国法律文化下的特定生成物。  相似文献   
197.
《萨勒姆女巫》是一部因个人过失在无序的世界中丧失身份进而在更高层次上实现道德升华、完成救赎的平民悲剧。米勒开拓性地塑造了一位平民悲剧英雄并表达了积极乐观的悲剧精神,激发了观众的共鸣和心灵净化之感。该剧专注于社会改造和道德净化,力图为陷于生存困境之人提供道德启谕。笔者在总结米勒独特悲剧观的基础上从荣格个体化理论的视角分析该剧主人公向悲剧英雄蜕变的心路历程,阐释该剧现代文化背景下具有普遍意义的道德关怀,挖掘其独特艺术魅力和深刻思想主旨。  相似文献   
198.
朱德发 《河北学刊》2005,25(6):75-78
朱德发从人类视野探讨了集体英雄与个体英雄相互依存的辩证关系,在精神意识深层开掘了集体英雄和个体英雄的灵魂构成,认为英雄既有个性主义意识又有集体主义思想,二者并非对立而是有机统一的。王寰鹏认为,梁晓声知青小说的英雄主义既带有浓重的历史印记又体现了人性的本能,歌颂英雄主义和反思历史是梁晓声知青小说中同时存在的价值追求。李宗刚认为,“十七年”文学英雄叙事是中国革命这一宏大历史的缩影,其中隐喻着中国革命在艰难曲折中最终走向更伟大的胜利;同时,英雄叙事还契合了主流意识形态的需求,满足了主流意识形态时“个人魅力型权力”的眷恋。李钧从英雄性格入手,比较了《犯人李铜钟的故事》与《天下荒年》这两篇小说的英雄观及其文化哲学的差异。张伟忠通过对《人间正道》和《抉择》中的改革英雄形象的艺术分析,认为他们身上既有对传统君子型英雄人格优秀品质的继承,也有对当代改革英雄品质的发扬光大。改革英雄的人格结构并不全是现代性的,其中还有权威人格和长官意志等传统人格负面因素的残留。杨新刚认为,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英雄叙事小说具有如下特征:从“英雄的人”向“人的英雄”的转进;英雄类型的世俗化和当代性;游走在主旋律与消费主义之间的叙事策略;由反传奇性向生活化叙事抵达等。  相似文献   
199.
急公好义、刚柔相济、谨言慎行、外圆内方,这16个字可概括茅盾人格的主要内涵与个性特征。受极"左"思想的影响,五四文化精英的幸存者,虽面对自我人格时代扭曲的同样厄运,但因其内在条件与主观能动性存在差异而分化为"左"、"中"、"右"三种类型。茅盾人格从"刚柔相济"发展到"外圆内方"、"以柔'蔽'刚",并非人格自律标准的降低,而是"所处的社会状态"使然,他不得不调整策略以适应特殊的环境压力。  相似文献   
200.
在我国<公司法>修改的立法背景下,通过考察公司法人人格否认制度的法理基础和特征,解析传统公司法人人格否认制度在概念表述上的困境,提出符合公司法人人格否认制度实质含义的科学表述"无视公司法人人格制度"或者"股东有限责任否认制度",并提出在我国设置公司法人否认制度的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