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71篇
  免费   273篇
  国内免费   62篇
管理学   91篇
劳动科学   1篇
民族学   405篇
人口学   205篇
丛书文集   573篇
理论方法论   284篇
综合类   3060篇
社会学   1346篇
统计学   41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71篇
  2022年   56篇
  2021年   58篇
  2020年   121篇
  2019年   127篇
  2018年   179篇
  2017年   217篇
  2016年   189篇
  2015年   213篇
  2014年   330篇
  2013年   763篇
  2012年   397篇
  2011年   361篇
  2010年   287篇
  2009年   298篇
  2008年   292篇
  2007年   322篇
  2006年   331篇
  2005年   280篇
  2004年   271篇
  2003年   247篇
  2002年   191篇
  2001年   170篇
  2000年   105篇
  1999年   38篇
  1998年   22篇
  1997年   23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281.
本文给出了两个组合恒等式的统一推广。  相似文献   
282.
全球化时代民族国家面临的认同分化既有纵向的也有横向的,在这里作者主要探讨的是横向的阶层分化:首先从认同整合的角度回顾了近代西方民族国家的形成及“公民权”和“人民”两种认同整合机制;其次,从经济全球化带来的阶层认同分化的角度分析了民族国家面临的政治挑战;最后,提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民族国家以及当代中国在这一问题上面临的双重挑战。  相似文献   
283.
当前,我国民办高校快速发展,学生人数大量增加,民办高校大学生这一特殊群体的素质教育问题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通过分析民办高校专业及课程设置的特点及学生的思想现状.指出人格教育对于民办高校大学生素质提高和全面和谐发展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从重视传统文化教育等角度提出民办高校大学生人格教育的几种途径。  相似文献   
284.
顾肃 《晋阳学刊》2008,(5):64-70
民族主义是任何一个国家的政治精英和民众在不同程度上存在的一种政治意识,它靠对国家民族的情感而维系,也靠传统的集体意识和理念来强化,而其中的一个重要因素便是宗教。任何一个国家民族,无论现在是否为政教合一的政治体制,宗教在其民族情感和整合当中的作用仍然是相当复杂的。虽有强弱之分,宗教对于国族认同的作用仍然不可忽视,在有些国家甚至还是至关重要的。民族主义是一把双刃剑,它既可以加强国族的团结和整合,但其极端的、非理性的发展,又往往导致盲目排外、抗拒文明、拒绝普遍道义的蒙昧主义,其结果是维护落后、政治上极端保守,给国家民族带来大灾难。我们对此必须保持足够的警惕,而考察历史上的宗教与民族主义的复杂关系和互动,正是这种积极态度所需要的。  相似文献   
285.
梅启波 《晋阳学刊》2008,(6):101-104
欧洲文化在某种程度上对留学英国的老舍在认知结构等方面形成了某种制约。更明确的说,就是欧洲关于东方的知识使老舍认识中国文化和欧洲文化形成了某种定式,让老舍形成某种“自我东方主义”的思维方式,使老舍在小说创作中受这种思维方式影响而不自觉。20世纪30年代老舍回国后,试图摆脱这种影响,在这方面开始了痛苦的文化探寻:突破自我东方主义的影响,探寻中国文化身份。他~jtl,说《猫城记》和《断魂枪》记录了这一转变历程。  相似文献   
286.
审美从来都是一种生活实践和社会交往方式的展现,体现着人们对社会生活的一种既有精神性又有交往性的心理需求。因此,不同的社会阶层表现出不同的需求意向和审美内涵;人们也自然而然地以不同阶层、身份和生活方式为区分尺度,逐步形成不同的审美群体,即"趣味共同体"。这是理解当代审美泛化("日常生活审美化"和"审美日常生活化")现象的方法论和认识论前提。  相似文献   
287.
文化唯物主义莎评是20世纪80年代在英国兴起的莎士比亚批评流派。它凸显莎士比亚研究的文化政治意蕴,从种族、阶级、性别、性以及莎士比亚与文化机制的关系的视角对莎士比亚文本进行政治学的解读。它不仅与历史上的莎士比亚文本对话,还跨越历史的空间与当下文化展开对话,这种历史的纬度使其显示出马克思辩证法的特色。  相似文献   
288.
语文建设对蒙元时期的群体性认同产生深远影响。畏兀儿蒙古文的选择和使用促进了蒙古民族的认同形成,八思巴字的创制试图构建超越性的国家认同,北元时期的语文规范化建设最终形成了蒙古民族的现代认同格局。蒙元语文建设具有一定的历史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289.
Drawing on Delgado and Yosso’s counterstory, Yosso’s community cultural wealth, and Alsup’s borderland discourses, the authors, who are women of color academics, use narratives from their lives to discuss the ways in which they draw on resources in managing and reconfiguring their multiple identities within the academy. These include identities of scholars, mentors, teachers, community members, mothers, and partners. They suggest that rather than merely being socialized into cultural reproduction, as much of the literature oriented toward women of color advises them to do in order to become successful, they seek to actually engage in transforming their roles and that of the academy by consciously and repeatedly making present and visible facets of identity that have previously been more-or-less absent in higher education. By presenting these counter-narratives the authors attempt to engage with ways of self-positioning that are, especially for women of color in academia, not frequently discussed or presented.  相似文献   
290.
Within sexual geographies, sexual struggles over urban public spaces are frequently explored. Less common is research on sexual struggles within sexually shared spaces and gay spaces. The aim of the article is to examine discursive struggles of meanings of gay male identity enacted in discussions of commodification/capitalism, disclosure, and space in Swedish gay press during 1969–1986. We trace the ambivalent feelings or the emergence of a new gay male norm situated between commercialism and non-commercialism within the Swedish gay press back to the 1970s. In the article we show how a monosexualization process was taking place in both the Swedish gay press as well as within sexual spaces. We explore rhetorical struggles between two competing discursive meanings of (ideal homonormative) male homosexuality, gay culture, and space: one wider (inclusive) and one narrower (exclusiv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