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708篇 |
免费 | 67篇 |
国内免费 | 38篇 |
专业分类
管理学 | 3篇 |
民族学 | 10篇 |
人口学 | 4篇 |
丛书文集 | 485篇 |
理论方法论 | 111篇 |
综合类 | 2170篇 |
社会学 | 20篇 |
统计学 | 10篇 |
出版年
2024年 | 4篇 |
2023年 | 6篇 |
2022年 | 13篇 |
2021年 | 11篇 |
2020年 | 16篇 |
2019年 | 14篇 |
2018年 | 19篇 |
2017年 | 22篇 |
2016年 | 27篇 |
2015年 | 46篇 |
2014年 | 143篇 |
2013年 | 91篇 |
2012年 | 163篇 |
2011年 | 209篇 |
2010年 | 194篇 |
2009年 | 155篇 |
2008年 | 179篇 |
2007年 | 238篇 |
2006年 | 240篇 |
2005年 | 242篇 |
2004年 | 198篇 |
2003年 | 190篇 |
2002年 | 145篇 |
2001年 | 131篇 |
2000年 | 89篇 |
1999年 | 21篇 |
1998年 | 2篇 |
1995年 | 2篇 |
1994年 | 1篇 |
1993年 | 1篇 |
1991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8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5 毫秒
851.
侯桂兰 《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4):6-8
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必须将促进人的发展和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结合起来。社会经济的发展是人类全面发展的保障和基础,人的发展是社会发展的最终目的,离开人的发展,社会经济的发展也将会失去动力和目标。社会经济的发展同人的发展是相互促进相互协调的,人的全面发展会促进社会文化物质财富的不断创造,人民的生活也会得到相应的改善。将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社会发展的最高目标,落实到社会建设以及文化、政治、经济发展的全过程中,贯穿到社会发展的各项工作当中,才能不断推进社会经济的全面进步发展。 相似文献
852.
两千多年前的中国先秦时期,发生了两次大的"哲学突破"。经由这两次承前启后的"哲学突破",逐渐形成了以疑天惟人、因革变易、德刑相合、保民惠民为主要内涵的中国文化精神,这一文化精神对后世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文化之魂和赖以生存发展的不竭精神动力。 相似文献
853.
崔丽华 《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32(5):34-38
在卢卡奇把"总体性"作为检验"正统马克思主义"的标准之后,总体性始终处于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主题和核心。总体性思想的产生是西方马克思主义者对黑格尔和马克思理论的继承,是对第二国际、物化意识、实证主义的批判,是对当代社会的积极回应。深入分析和研究总体性,对理解和把握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54.
美国黑人女性文学与批评是当代西方文学与批评领域的新思潮。当代美国黑人女性文学集批判种族、阶级与性别歧视于一身,建构了独特不可融合的文学特色。黑人女性小说家和女性主义批评家则用自身的实践经验书写并丰富了西方的文学理论。 相似文献
855.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课是高校“两课”中对大学生进行基础性思维训练和提升大学生理论思维能力的重要课程。要充分发挥其功能和作用,改革势在必行。本文从四个方面对哲学教学改革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856.
大学文化精神及其涵蕴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刘鸿 《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3(4):76-79
大学文化精神是大学发展过程中积淀的灵魂和生成的精髓,是一所大学生存、延续、发展的重要支柱.新世纪的到来,赋予了大学更多更重要的使命,大学要完成这些重要的历史使命,根本点在于大学自身的完善,用一种新的观念来诠释、提升、涵蕴大学的文化精神,这种精神主要包括追求自由的文化精神、崇尚科学的文化精神、倡导民主的文化精神和富于批判的文化精神. 相似文献
857.
罗炳良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33(2):1-10
中国古代史家对历史发展和史学自身发展的认识起始甚早,并在历史评论和史学批评的实践中,总结出内涵丰富的社会历史发展理论和史学自身发展理论与方法论.在清代乾嘉时期史家中,章学诚对历史与史学的认识以及对史学批评原则的认识,包含着关于社会历史进步、历史与现实相互联系、尊重前人史学成果、知人论世评价史学牙(弊得失诸方面内容,形成了极其鲜明的朴素历史主义思想,对中国古代史学的理论与方法论的丰富和发展做出了新贡献. 相似文献
858.
何其芳的新诗理论与批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其芳的新诗和散文以及在文学史研究中的成就已经成了研究者的共识。何其芳的新诗理论与批评有着相当的重要性,如对新诗本体的认识,对诗歌发展道路问题以及民歌的看法都有很大的启示性。何其芳认为判断是不是诗并不在于简单的外在的分行排列,而在于要尽可能提供感人、新鲜、深刻的内容和相当优美的艺术表现形式。诗的表现形式在不同的时代、民族和具体的诗人都有着个性和独特的创造,但是其共同的特征是有着形象的优美与丰富,语言的精练和谐、富于音乐性。同时,可贵的是,何其芳在肯定新民歌的思想和艺术成就时,也指出民歌体是有局限的,不是完美无缺的。当然,由于时代和个人的因素,他的新诗理论与批评也有着不可避免的缺憾。 相似文献
859.
刘勉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4)
本文讨论的是古代诗歌风格批评中的若干理论问题。古代风格批评在重直觉、重感悟的背后存在一定的思维理路,其理论视角包括:个性风格论、文体风格论、文本风格论、美感风格论等诸多方面,其思辨所达到的深度远非西方风格理论可以比拟。认真加以发掘,不仅对现代风格理论建设大有助益,而且对古代作家的风格研究,甚至对文学风格史的研究也会有极大的促进。 相似文献
860.
生态技术是现代文明演进的必然产物,生态技术的出现不单是一种新型技术形态的产生,同时也是一个重大的哲学事件。这种哲学事件体现在生态技术反映了近代以来占人类意识形态统治地位的主体性哲学的自我调整,其表现为:从无限主体性转变到有限主体性,从主体—客体二元对立转变到主体—客体融合共生,从片面、抽象的人类中心主义转变到完整、具体的人类中心主义,从对自然的一般筹划转变到深度系统的筹划。这种哲学事件的实质是人类现代文明的深化与完善。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