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586篇
  免费   419篇
  国内免费   105篇
管理学   735篇
民族学   120篇
人口学   128篇
丛书文集   942篇
理论方法论   482篇
综合类   6176篇
社会学   652篇
统计学   875篇
  2024年   38篇
  2023年   101篇
  2022年   137篇
  2021年   174篇
  2020年   216篇
  2019年   167篇
  2018年   200篇
  2017年   280篇
  2016年   255篇
  2015年   285篇
  2014年   350篇
  2013年   854篇
  2012年   628篇
  2011年   631篇
  2010年   453篇
  2009年   357篇
  2008年   519篇
  2007年   704篇
  2006年   676篇
  2005年   636篇
  2004年   543篇
  2003年   479篇
  2002年   393篇
  2001年   350篇
  2000年   250篇
  1999年   98篇
  1998年   56篇
  1997年   42篇
  1996年   45篇
  1995年   42篇
  1994年   32篇
  1993年   20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16篇
  1990年   16篇
  1989年   13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8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951.
仰海峰 《求是学刊》2003,30(3):14-19
20世纪40年代之后,对大众文化的批判构成当时欧洲思想界的一个重要主题,巴特是其中一位重要代表.与法兰克福学派从思辨角度批判大众文化不同,巴特主要从索绪尔结构语言学方法入手,揭示经过大众传媒这一中介后,大众文化如何将自己建构为一种符号机制,并在日常生活中将人们吸收到这个体制的过程.巴特认为,这不再是人直接被物所支配,而是人被符号创造出来的虚像所支配,这是现代意识形态的重要特征.<流行体系>是巴特结合结构语言学方法分析大众文化的代表作.  相似文献   
952.
光绪九年,清朝设立了顺天府备荒专用经费,此后,清政府不断加强对该项经费的解缴、使用的管理。这是中国社会救济史上的一件大事,是清末救灾救济思想和实践发展的标志。  相似文献   
953.
路英浩 《社会》2007,27(5):89-89
本文根据费孝通的有关理论、观点提出“乡寰视野”、“劦业乡”两个概念,尝试以此来诠释费孝通关于中国城乡社会发展与世界经济之“休戚与共”的理论和实践活动。文章阐述了费孝通“乡寰视野”观的渊源、演进;从概念结构上解明“乡寰视野”中的“乡”和“寰”,以及“劦业乡”各自的内涵构成;通过对映衬费孝通“乡寰视野”历史意识的理论梳理,以及对费孝通晚年就“乡”“寰”关系问题所作阐述的把握,试图以更具综合性的视域对费孝通的这一重要思想作出较为系统的学理解释。文章最后指出,费孝通倡导“文化自觉”体现出了更为宽广、更为仁至的人文关怀的情愫。“乡寰视野”中的纯真的愿景,是“‘美好社会’的意念”。  相似文献   
954.
本文基本概念的争论和确立是国内当代女性文学批评的一项基础工作。由于受到西方女性主义理论和批评实践的影响,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人们对女性文学相关概念的理解存在诸多分歧。由强调"差异"到注重"社会性别"、"身分",理解越来越趋于学理性。这些不同的理解,大致可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种。  相似文献   
955.
尼采的伟大,其哲学思想的深邃,其影响之深之广,历史已给予了很好的证明。尼采的主要思想观点有酒神精神、重估一切价值、超人哲学、永恒轮回和强力意志。这些观点中所包含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思想,对我国当代青年仍有积极的教育意义。  相似文献   
956.
在汉初确立大一统国家统治思想形态问题上,黄老之学主张兼收并蓄,而其所以可能需要有道和道家的独尊。“小察”与“大理”之分是以道独尊的天道依据,人欲可因论则是道家独尊的人道依据。然而理论和现实的制约使得道家的虚体式的独尊不可能成为理想的统治思想模式。  相似文献   
957.
论学术批评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张茂泽 《学术界》2001,(2):85-99
中国学术现代化,呼唤学术批评的繁荣.创造性学术批评,有赖于健全的学术批评观."学术"是中国传统语词,含哲学、科学意义在内;"批评"是来自日文的外来词.阐明并丰富"学术批评"一词的意义,是本文任务之一.从中西学术历史看,学术批评是学术活动的有机组成部分或一环节.它和学术盛则俱盛,衰则俱衰.学术批评的进步,集中体现为学术批评方法的进步,而学术批评方法的进步,正是学术发展的标志;学术批评是学者们在真理面前进行的理性对话,批评的结果,学者之间没有输赢,真理才是唯一的胜利者;从实质看,学术批评是以真理为标准进行的自我批评.真正的学术批评,是民主的、科学的批评,是具体的、历史的客观批评,是责任感和理性、革命性和建设性、独创性和真理性有机结合的批评,是融理论性和实践性、民族性和世界性于一体的批评,是科学批评、历史批评、哲学批评的有机统一体.  相似文献   
958.
早在理性时代和启蒙时代(17、18世纪),西方解释学的哲学化进程就迈出了重要的一步,而不是等到施莱尔马赫出现以后。理性主义时代的解释学集中体现在丹豪尔的普遍解释学、克拉登尼乌斯的教育解释学、迈耶尔的符号解释学以及宗教的系统内的虔信派的情感和应用的解释学。它们都从不同的角度突出了解释学的普遍性,具有深刻的时代特点。  相似文献   
959.
在西藏民主改革中,中国共产党对西藏农牧区进行民主改革的同时,根据马克思主义宗教理论,从西藏实际出发,对西藏的寺庙也进行了创造性的民主改革,进一步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宗教理论。中国共产党对西藏寺庙民主改革的成功实践,在今天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960.
陆扬 《河北学刊》2004,24(3):141-144
爱德华·萨义德的《文化与帝国主义》可视为文化批评的开山之作之一,作者承阿诺德传统,将文化定义为一个民族所知所思的最好的东西,进而揭示文化帝国主义怎样渗入了此一精英主义的传统文化定义,以及19世纪英国小说如何不自觉地为此一帝国主义意识形态所左右。文化批评的一个直接结果是,"文类"(genre)概念移位和拓展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