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742篇
  免费   1162篇
  国内免费   309篇
管理学   124篇
劳动科学   9篇
民族学   406篇
人才学   11篇
人口学   271篇
丛书文集   4273篇
理论方法论   983篇
综合类   24977篇
社会学   2036篇
统计学   123篇
  2024年   47篇
  2023年   188篇
  2022年   194篇
  2021年   279篇
  2020年   412篇
  2019年   458篇
  2018年   392篇
  2017年   464篇
  2016年   527篇
  2015年   575篇
  2014年   1438篇
  2013年   1731篇
  2012年   1875篇
  2011年   2027篇
  2010年   1690篇
  2009年   1852篇
  2008年   2027篇
  2007年   2469篇
  2006年   2597篇
  2005年   2387篇
  2004年   2188篇
  2003年   2255篇
  2002年   2082篇
  2001年   1687篇
  2000年   874篇
  1999年   229篇
  1998年   73篇
  1997年   52篇
  1996年   51篇
  1995年   29篇
  1994年   21篇
  1993年   20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01.
本文从实施文化素质教育的实践出发,阐述了构建文化素质教育体系的指导思想,并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阐述了大学文化素质教育体系的构建。  相似文献   
102.
法律基础课应从改革教学内容、加大知识传授,改进教学模式、加强能力培养,改善教学方法、提高素质等方面深化教学改革,以达到素质教育的真正目的。  相似文献   
103.
文章对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现状进行了分析,通过对修订培养目标、拓宽培养途径、优化课程设置、改革教学方法、提高师资力量等方面的研讨,进一步明确了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基本思路,以促进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教学质量和人才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104.
荣辱观教育的实现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进行荣辱观教育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重要任务。荣辱观教育需要坚持正确的荣辱衡量标准,明确义利的辩证统一关系;坚持道德价值的一元与多元的有机结合;坚持原则性与灵活性的结合,使荣辱观教育既具有内在的逻辑性和层次性,又具有现实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105.
本文论述后现代主义教育观对旅游教育产生的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106.
本文对高校党建评估工作对大学生道德教育的意义等问题加以论述。  相似文献   
107.
以学生为中心,构建新时期高校学生教育服务管理体系,必须做好以下重点层面的工作:全方位、多层次、有实效的思想道德教育;促进优良学风的形成;健康、文明、有序的宿舍文化建设;学生骨干队伍建设;心理指导;帮困助学;就业指导。  相似文献   
108.
由于历史和现实的缘故,国民政府十分关注海外华侨尤其南洋华侨的教育,形成了比较完善的华侨教育体系,学校和学生数量呈上升趋势,学生素质也不断提高。然而由于国民政府侨教政策自身固有的弊病,给南洋侨教带来了相当的消极作用,限制了南洋侨教事业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09.
全面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是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作为高等学校大学生必修的一门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在担负其教学基本目标和要求之外,同时,具备不断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功能与作用。如何通过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实践,提升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人文素质、创新素质,并提出了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对于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10.
Korean ethnic education in Japanese public schools has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persistence of Korean ethnicity in Japan. In Osaka Prefecture, it began as an educational movement at the end of the 1960s. Japanese and Korean activists who led the movement had different political commitments and developed two approaches. Those interested in Korean homeland politics stressed the importance of teaching the ethnic culture of the homeland and tried to develop an ethno-national identity among Korean children. Those involved in civil rights politics in the context of Japan focused on the problem of ethnic discrimination and facilitated the formation of a political subjectivity among Korean children. The old practice of Korean ethnic education is a form of multicultural education and provides many useful ideas for today's multiculturalist teachers in Japan, who are dealing with children of newcomer foreigner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