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胡晓薇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5):132-133,140
中国以象形为基础的汉字蕴含着呈形显象的直观优势 ,因而汉代赋家在创作中注意字形的选择与字汇的排列、组合 ,力求通过凸显文字之形来直接体物呈象 ,在文学的形象性创造方面作了可贵的尝试。 相似文献
12.
杨双林 《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29(4):72-74
宋元明时期的象形研究可以郑樵为代表,他从不同的角度把象形分为十种、六象、两兼类。清代学者王筠、朱骏声、郑知同等沿袭了郑樵的分类方法;段玉裁把象形分为独体象形与合体象形两大类,这是按照象形字的形体结构所进行的分类,从而改变了宋元明学者按照意义类属分类的方法。现代学者大多把象形字分为两类,或曰独体象形与合体象形,或曰纯体象形与复体象形,或曰象形正例与象形变例。 相似文献
13.
雷黎明 《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3(2):62-65
《说文解字》中的象形字,能够体现先民的人本位、崇尚实用和追求审美的构形思维模式,具体表现为:以人类自身为参照物和以人类视觉感官观照事物创造汉字;趋向简化,竖写动物象形字和采用方块性平面营构方式;追求方形美和对称美等。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