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40篇
  免费   119篇
  国内免费   63篇
管理学   8篇
劳动科学   3篇
民族学   55篇
人才学   1篇
人口学   23篇
丛书文集   691篇
理论方法论   158篇
综合类   3219篇
社会学   160篇
统计学   4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24篇
  2022年   32篇
  2021年   33篇
  2020年   34篇
  2019年   41篇
  2018年   40篇
  2017年   40篇
  2016年   58篇
  2015年   56篇
  2014年   184篇
  2013年   197篇
  2012年   222篇
  2011年   283篇
  2010年   242篇
  2009年   227篇
  2008年   285篇
  2007年   314篇
  2006年   343篇
  2005年   357篇
  2004年   345篇
  2003年   342篇
  2002年   271篇
  2001年   191篇
  2000年   96篇
  1999年   20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探究了人文教育对大学文化品位建设的影响,分析了现代大学文化中由于人文精神和理性精神的缺失带来的问题以及人文教育在大学文化品位建设中的重要作用,提出了加强人文教育、弘扬人文精神、建立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的教育融合机制、推动大学文化品位建设的教育思想。  相似文献   
992.
吴定宇的学术研究具有鲜明的文化特色,他对中国转型期文化与文学的宏观把握和独特判断,提出的“转型期中国文学”的概念,以及在巴金研究、郭沫若研究、陈寅恪研究等方面作出的重要贡献,为中国百年文学研究和文学史书写提供了新的视角,在学界引起强烈反响。吴定宇倡导文化整合的研究思路,注重对文学现象中的独立、自由精神进行追溯,为当代学术研究注入了思想活力和自由意识。  相似文献   
993.
Visuality, mobility and the cosmopolitan: inhabiting the world from afar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In earlier publications based on the research discussed in this article (e.g. Szerszynski and Urry 2002), we argued that an emergent culture of cosmopolitanism, refracted into different forms amongst different social groups, was being nurtured by a widespread 'banal globalism'--a proliferation of global symbols and narratives made available through the media and popular culture. In the current article we draw on this and other empirical research to explor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visuality, mobility and cosmopolitanism. First we describe the multiple forms of mobility that expand people's awareness of the wider world and their capacity to compare different places. We then chart the changing role that visuality has played in citizenship throughout history, noting that citizenship also involves a transformation of vision, an absenting from particular contexts and interests. We explore one particular version of that transformation--seeing the world from afar, especially in the form of images of the earth seen from space--noting how such images conventionally connote both power and alienation. We then draw on another research project, on place and vision, to argue that the shift to a cosmopolitan relationship with place means that humans increasingly inhabit their world only at a distance.  相似文献   
994.
唐前传记文学之所以能走向永恒 ,首先由于传主本身具有生命价值 ,其次传主个体生命已融入到民族生命之中 ,对民族精神的塑造起了重要作用 ,同时传记作品具有美感效应 ,给人以生命的启迪和美的享受。  相似文献   
995.
中国社会已进入转型期,当代中国公共管理面临严峻的挑战,应对挑战的关键是重塑公共管理的精神。重塑公共管理的精神要坚持中华文明的内核:以人为本的思想、仁爱思想和中庸之道,也要吸收西方民主政治和法治精神的合理成分。这样,才能保证公共管理的改革坚持正确的方向,实现社会与公民、国家与人民、政府与市场、政治与生活之间的共通。  相似文献   
996.
黑格尔意识到主体方面实践的重要性,把精神生产描述为辩证的发展过程并力求提示其内在发展规律,他不仅看到精神生产活动的严肃性,而且看到其趣味性;他还看到精神生产内部不同领域间的区别。费尔巴哈批评了黑格尔把精神生产活动与思维相分离的错误思想,对精神生产活动作了系统探讨。  相似文献   
997.
对创作主体心术情性的陶冶与培育,是刘勰《文心雕龙》的理论主旨,也是中国古代文论乃至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精神。中国儒家的心性义理之学固然有其封建性和保守性,但在摒弃了传统儒学从维护封建统治出发的种种僵化、保守、反动的糟粕之后,还是有其现代价值和积极意义的。儒家仁德、仁政的理想,中国传统文化所弘扬的仁爱、诚信、忠厚、朴实、节俭、勤劳、清廉等等高尚品德,是守护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精神家园。在商品经济大潮冲击、社会上物欲横流、唯科学主义盛行、人文精神滑坡以至缺失的今天,其越发显现出不可磨灭的光华。  相似文献   
998.
由1963年以来,雷锋报道极少间断过,在特殊的年份,雷锋报道数量迅速增长,尤其在2012年,掀起学雷锋的又一高潮。雷锋精神在中国共产党和人民的精神文明建设的桥梁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本研究主要采用的是符号学分析法,想考量在宣传雷锋精神背后的社会、历史因素。  相似文献   
999.
:2 0世纪中国杂文凝结着作家自由的批评精神 ,是作家用来进行文明、文化批评的利器。它既有着对国民性深刻的剖析 ,也有着爱国精神和现代精神的张扬 ,在整个散文的花树上 ,它是不可或缺的花朵  相似文献   
1000.
从基本环节看,和谐教育需要协调好三个方面的基本关系:知性与德性之间的关系,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关系,环境与教育之间的关系。从特征上看,和谐教育是整体性的教育,也是发展性的教育。当前,推进和谐教育,需要弘扬和谐精神,增强和谐教育的动力;建设和谐文化,涵养和谐教育的基础;构建和谐校园,把握和谐教育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