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8篇
  免费   2篇
民族学   3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7篇
理论方法论   2篇
综合类   86篇
社会学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5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对绵阳市稻田 7种种植方式的产量效益、经济效益、能量转换效益和养分平衡效益进行了分析 ,并进行了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综合评价 ,结果表明 :7种种植方式中小麦 (油菜、大麦 )—中稻至今为主要的种植方式 ,综合效益较好 ;小麦 (油菜、大麦 )—中稻—蔬菜这一新型种植方式综合效益最好  相似文献   
42.
数字化是农业现代化的制高点,农业碳减排则是“三农”问题的难点,研究数字化与农业碳减排二者关系,有助于为农业生产领域“双碳”目标实现探寻新的路径。在构建乡村数字化水平和农业碳减排指标的基础上,对2003-2018年30个省(市、区)乡村数字化水平和农业碳减排二者的动态关系进行了分析,并进一步分析了不同区域乡村数字化水平对农业碳减排的影响差异。研究发现:(1)乡村数字化对农业碳减排的动态影响呈现出产业差异,面临乡村数字化的冲击,种植业净碳汇在整个考察期呈现出稳定的正面响应,畜牧业碳排放则总体呈现出负面响应,从后期趋势来看乡村数字化对种植业的冲击力度要大于畜牧业;(2)乡村数字化水平提升可以显著促进全国层面农业碳减排,但乡村数字化水平对畜牧业的影响则受到人力资本水平的制约,对种植业的影响则不会受到制约;(3)乡村数字化水平对农业碳减排的影响存在地区差异和产业差异,有利于显著增加东部地区种植业净碳汇,显著降低东部和中部畜牧业碳排放量,但对中西部种植业和西部畜牧业不显著;(4)财政支农力度的增加有助于农业碳减排,财政支农力度除对西部地区畜牧业碳减排不显著外,对其他地区农业碳减排都比较显著。  相似文献   
43.
“一年之计莫于种稻,十年之计莫于树木,百年之计莫于育人。”本文在借助瑞典可持续发展教育实践中“百年育人”的思维模式解读了中国古人“树木之道”成功与失败的原因后。认为基于“逆人之性以致其害”的今人“育人之困”,可持续发展教育的“育人术”必须是“顺天致性”。其行动应该是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其方法则应是尊重多种多样的差异性,而其理想则是鼓励“学为创造”的自主性。  相似文献   
44.
以我国柑橘主产区152个农户的调查数据为依据,采用Logit模型对农户柑橘种植意愿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表明,柑橘种植农户户主年龄、是否参加过技术培训、从事柑橘种植的年限、是否了解市场行情等因素对农户柑橘种植意愿有显著的影响。对橘农进行培训、提供及时的信息服务能有效提升农户柑橘种植意愿。  相似文献   
45.
“令”是现存隋法的基本形式,也是林业法制的基本形式。“弛山泽之禁”、“均田”、厚偿运河植树等规定,皆以“令”的形式表达。唐法律、令、格、式、格后敕并行,不少条文涉及林业,但与田制配套的植树规定则因田制变化在唐前期与唐后期显著不同。五代十国基本沿袭中晚唐的林业法制,但有其值得重视的特点,如后周、南唐、北汉视林业为生存发展之所需,一些规定较前代有过之而无不及。  相似文献   
46.
中国植柳史与柳文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古代有着悠久的植柳历史。历史文献和考古资料证实中国植柳起源于夏商时期,周代以后得到了很大发展,并保持着长盛不衰的历史景象。古代中国人植柳主要是植柳护堤(护堤树)、植柳护路(行道树)、植柳美园(园林造景树)。中国人在长期的植柳历史中,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柳文化,主要体现在:① 柳崇拜:视柳树为女性生殖器崇拜的象征、吉祥和神的象征而祭拜;② 柳民俗:存在着插柳戴柳习俗、折柳赠别和折柳寄远习俗、射柳及柳舞习俗;③ 柳诗文:柳树被历代文学家赋予表达“离情别意”的符号象征而极力讴歌;④ 柳绘画:视柳树为美与善的象征而成为山水画作中的主要表现景物。  相似文献   
47.
本文主要介绍了浙江、江西、江苏、安徽、河南、山东六省16个县(市)的种草养畜(禽)的现状,在此基础上,笔者提出了发展种草养畜(禽),不仅能够促进我国农民增收,而且能够促进我国农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  相似文献   
48.
鸦片泛滥曾是近代西北地区的一个非常严重的社会问题。西北的鸦片问题起源于英、俄等国不法商人的走 私,后因清王朝、国民党政府的放纵和谋利而兴盛。加之地方军闽、官僚的穷兵黩武和贪得无厌,甚至逼民种鸦片, 武装贩运,致使鸦片种植达到了惊人的地步。大量的鸦片生产使西北的城乡经济走向畸形,加速了农村经济的破 产,并造成了一幕幕的人间悲剧。  相似文献   
49.
通过对尼雅遗址出土的亻去卢文简牍中相关农业经济方面文书的研究,揭示出农奴社会制度下的精绝国土地所有制之形态。土地私有是精绝国土地所有制的主要形式。作为私有财产,无论是买卖,还是抵押葡萄园土地,双方均立有契约或协议书。葡萄种植是精绝国的一项经济支柱产业。精绝国大面积种植葡萄促进了葡萄酿酒业的发展。国家对酒业的管理十分严格,设立有专门征收税酒的酒局,以村或百户为单位向酒局上缴税酒,国家将税酒还通过商运销售到周边国家与地区。葡萄种植户拖欠税酒是要支付利息的。酒税是精绝国的一项主要财税来源。  相似文献   
50.
劳动教育是促进儿童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涵养幼儿劳动意识,发展幼儿劳动技能,培植幼儿劳动情感是幼儿劳动教育 的内在要求,也是我国新时代学前教育的重要目标。笔者以合肥市T幼儿园为例,基于园所特有的大区角种植园开展幼儿劳 动教育实践的探究。研究初步厘清了幼儿园种植劳动教育的内涵,并基于活动观察、师幼访谈与文本分析系统呈现其主要实 践。同时,笔者从活动目标达成情况,以及幼儿、教师、家长等视角综合分析实践成效与不足。基于此,应提升成人对幼儿园种 植劳动教育幼儿主体关注度,加强对幼儿种植劳动教育的理论教研与实践关联,强化户外种植操作与室内种植教育的相关整 合,完善以幼儿为主体参与种植劳动的全实践设计,吸纳家庭社区多主体参与幼儿种植劳动教育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