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9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篇
管理学   3篇
丛书文集   22篇
理论方法论   4篇
综合类   60篇
社会学   16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5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2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鸟类是<诗经>自然审美的重要内容.<诗经>显示:先秦时代人们已能从声音、色彩、形态方面对鸟类作形式美观照,对鸟类的生活习性有深入细致的了解,对鸟起人生之情,以鸟为抒情之具,说明时人自然审美已从生理快感飞跃到心理快感,从中可见先秦审美意识的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52.
论浪漫主义诗歌中的"自然愉悦"与生态意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英国浪漫主义诗人的有机自然观深受18世纪博物学理论的影响。在其以"自然愉悦"为主题的诗歌中,自然事物的"愉悦"情感与人类情感之间存在着深刻的有机联系,通过对这种联系的独特再现,浪漫主义诗人表达了对人与自然关系的生态认识,这对当前文学批评中的生态反思有着可贵的启示。  相似文献   
53.
罗兰.巴特的文学批评实践、批评理论建构往往和他的生存紧密结合在一起,尤其是其《文本的愉悦》、《恋人絮语》等著述更是将文本创作、接受的愉悦和生活爱情的愉悦(快感)联系起来,从而开创了一种把性爱之快感与文本之快感奇妙结合起来的新文论观。这体现了巴特文本愉悦理论的人文主义色彩。  相似文献   
54.
从分层次教学、“导学、乐学、自学”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两个方面探讨“高等数学”教学改革。  相似文献   
55.
张文初 《云梦学刊》2004,25(6):63-66
华兹华斯的《抒情歌谣集序》不只是发现了创作情感的回忆性和一般性的强调了诗中情感的地位,更重要的是以非常完备的理论阐释对“快乐”的诗学地位作了本体论的认定。华兹华斯的观点成了与既同属于表现论诗学却又认定“忧愁”为诗之本体的中国古代韩、欧等所倡导的“穷工论”完全相反的诗学观。华、韩等的区别源于不同诗性主体的构成:前者从诗与生存的分离出发,以超功利的真、善、美为基本价值追求;后者认定诗与生存的一体性,以功利性的生存关注为诗性情感的本源。  相似文献   
56.
齐泽克对当代意识形态研究产生重大影响的原因在于他把拉康的精神分析学范畴变成了政治和哲学范畴。从拉康主义出发,齐泽克认为意识形态就是建构社会现实的无意识幻象。他从微观的心理层面阐明意识形态幻象如何通过剩余快感的运作方式来建构社会现实,并缝合社会的裂缝和缺口,遮蔽社会的基本对抗。总体而言,齐泽克的意识形态理论是一种纯粹的乌托邦式的理论诉求。  相似文献   
57.
伊壁鸠鲁是希腊化文明开初的启蒙思想家。在希腊化文明与罗马文明中广泛传播、持续传承的伊壁鸠鲁学派的学说,内含一种表现新时代特征的文明思想。伊壁鸠鲁学派学说的主要内容是:科学认识世界是文明进步观的哲学前提;文明在发展生产、克服战争苦难、破除宗教迷信中进步;希腊化世界道德文明的个体本位伦理观;萌发社会契约思想的大同世界理想。伊壁鸠鲁学派的哲学与文明思想是西方文明思想史的重要环节,对近代西方启蒙运动有深远历史影响。  相似文献   
58.
文章主要从淡薄人事而亲近自然的审美趋向、闲逸自适与返朴归真的审美旨趣、出乎其外的审美视角和追求更高存在的审美境界四个方面,分析了庄子之乐对中国传统文人士大夫审美情怀产生的既广且深的影响。  相似文献   
59.
明清美学是中国美学之集大成者,是中华古典美学的最后一次高峰。这一时期文化最突出的成就是小说创作。《红楼梦》则正是这一片丰美土地上滋生出来的一朵文学奇葩,它在小说构建上可能受到了《金瓶梅》的影响,但在美学思想方面则更多看到的是明清美学家,尤其是李渔的绰绰身影。  相似文献   
60.
"娱悲舒忧",这是陆游对诗文特质的认识,是其文学思想的核心.他对文学的其它见解,也多与此相关.本文具体分析了"娱悲舒忧"的理论内涵、学术渊源和它在中国文论史上的地位,并考察了其内部修养上对"气"的重视和外在表现上对风格的追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