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33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5篇
管理学   5篇
民族学   11篇
人口学   2篇
丛书文集   90篇
理论方法论   19篇
综合类   708篇
社会学   20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31篇
  2013年   33篇
  2012年   45篇
  2011年   53篇
  2010年   44篇
  2009年   53篇
  2008年   53篇
  2007年   82篇
  2006年   71篇
  2005年   64篇
  2004年   80篇
  2003年   66篇
  2002年   48篇
  2001年   44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人依赖于自然,又能动地作用于自然,既是自然的一部分,又是自然演化发展的新因素、新力量。生态环境问题不是一个纯粹的自然灾害问题,而是由人的活动引起的自然生态的大倒退、大毁灭,是社会生产与自然生产、社会生产力与自然生产力矛盾尖锐化的表现,其实质是人的危机、文明的危机,是传统价值观念、自然观念和行为方式的危机。生态环境问题的产生直接缘于人类未能正确认识并妥善处理自身活动的双重效应,深刻原因却在于私有制度的长期存在和发展,在于导致并支撑这种制度的错误价值观和片面自然观。解决生态环境问题,首先要树立人与自然的整体现念。其次要解决好人类社会的自身问题,再次要依靠先进的科技成果,合理实现人与自然的物能变换,同时还要合理调整社会价值观,这是有效解决生态环境问题的认识基础、必要前提、主要途径和根本所在。  相似文献   
72.
语用学可从哲学和认知科学两个角度研究。对间接言语行为的施为用意的研究主要是从哲学角度进行的,然而哲学并不能满意地回答受话者是如何以光速领悟说者的间接施为用意的。Panther和Thornburg提出言语行为图式的假设,认为言语行为是个整体,各部分由借代链接连接,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对这一问题给与比较合理的回答,是当代认知语用学一个重要发展。  相似文献   
73.
直接与间接是矛盾的,同时又是统一的.这种对立统一主要体现在直接言语行为和间接言语行为、直接测试和间接测试以及直接教学法和间接教学法三方面.  相似文献   
74.
本文结合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转变及实施素质教育的新形势,针对大学生学习成才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高等学校教学质量重教轻学的倾向,以社会存在的多样性和人的有限理性为逻辑始点,以社会需求和高校体制与机制的转换为分析路径,指出大学生自主学习与个性化成才的重要性和一致性,以期引起大学生及有关社会人士的重视,引导大学生顺应社会需求,立足自主学习努力个性化成才。  相似文献   
75.
公共服务市场化的主体多元性探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我国在进行经济体制改革的同时,逐步开始了公共服务市场化的步伐。当前,参与提供公共服务的组织多元化,主要有政府机构、企业、第三部门和社区自治组织等,他们对市场机制的作用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6.
依命令之职务行为的合法化前提是必须存在一定有效的、具有约束力的命令。有效、约束命令的范围为不明显违法的命令。是否明显违法,应当从命令的形式和内容两个方面进行考察。对有效、约束命令的认识错误属于对合法化事由前提条件的认识错误,应阻却故意的成立;在法律规定处罚过失犯的情况下,成立过失犯罪。  相似文献   
77.
教唆、帮助他人实施侵权行为理论上属于广义上的共同侵权行为,但在民事责任的承担上具有特殊性.从规范模式看,教唆、帮助他人实施侵权行为在我国经历了由司法解释到民事立法的演变过程,但现行立法规定仍有完善必要.教唆人与帮助人在侵权行为中的主观恶性及其对后果的影响等方面明显不同,因而在民事责任承担上应有所区别.教唆、帮助非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侵权行为的,应根据被教唆、帮助的对象不同确立相应的民事责任承担规则.即教唆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侵权行为的,由教唆人承担全部责任;教唆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侵权行为的,由教唆人承担主要责任.  相似文献   
78.
尚晓明 《北方论丛》2002,(4):106-110
回顾20世纪展望21世纪语用学理论的建构、发展及其未来走向,令国内外语言学界所关注.探讨语用学理论的哲学思想基础、语用学流派及其研究方法,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出现的新语用推理机制,将展示语用学无限生命力及其跨学科的魅力.  相似文献   
79.
不作为犯理论一直被两大问题纠缠:不作为与作为的界限;不作为犯的因果关系。不作为与作为的界限植根于规范,即违反命令规范还是禁止规范,而命令规范同禁止规范的分野则应从立法意图及选择可能的角度进行考察,不能仅着眼于规范表述。刑法的因果关系属于社会的因果关系,不同于自然或哲学的因果关系,因此不作为犯的因果关系具有规范性,在判断时需结合假定消去法与假定肯定法。  相似文献   
80.
危险犯既遂后主动排除危险状态行为的定性问题是刑法学的一个重要的理论与实践问题,为此学者们进行了不断的探讨。理论上存在危险犯既遂说、危险犯中止说以及实害犯中止说三种观点。本文在评析这些观点的基础上,赞同实害犯中止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