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71篇
  免费   69篇
  国内免费   29篇
管理学   41篇
劳动科学   1篇
民族学   35篇
人口学   26篇
丛书文集   350篇
理论方法论   89篇
综合类   2204篇
社会学   145篇
统计学   78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22篇
  2020年   29篇
  2019年   37篇
  2018年   51篇
  2017年   56篇
  2016年   37篇
  2015年   46篇
  2014年   122篇
  2013年   147篇
  2012年   185篇
  2011年   209篇
  2010年   171篇
  2009年   183篇
  2008年   163篇
  2007年   204篇
  2006年   235篇
  2005年   202篇
  2004年   235篇
  2003年   182篇
  2002年   159篇
  2001年   127篇
  2000年   56篇
  1999年   25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论认知隐喻观的理论阐释力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人类对隐喻的研究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阶段,隐喻理论的解释范围不断扩大。从古希腊的修辞观到对语言本体进行解释的语法隐喻以及语法化研究,从语言和思维相结合的概念隐喻到完全彻底的认知隐喻观,所有这些都对隐喻的研究做出了重大贡献。但一直以来在这些研究的背后,缺乏一种具有统一解释力的理论,即共性。从认知的角度出发我们可以发现,认知域之间的叠加和互动是各类隐喻最基本的工作原理,是隐喻的基本思维方式,是隐喻的共性;另一方面,隐喻的内容又是因民族和文化的不同而有所差异,这是隐喻的个性。  相似文献   
92.
《野草》和《巴黎的忧郁》是鲁迅和波德莱尔的散文诗集,两位伟大的作家选择了相同的文体,运用象征手法,选择特有的意象,表达时代的抑郁和苦闷。由此形成了两者的话语共鸣,体味出新的审美典范。散文诗以其特殊的话语形态表达作者的心理情感及其想像空间,鲁迅与波德莱尔一方面具备写作散文诗的特质,另一方面时代也促成了他们选择这样的话语形态,由此透过两位大作家的文字,我们体味到两者文本之中的话语共鸣——精神的忧郁、心灵的苦闷;同时也体味到世界文学的共鸣。  相似文献   
93.
大数据正以其对规律和趋势的分析预测功能,对人们生活和影视内容生产产生日益深刻的影响。数据化思维是贯穿当下影视生产创作的重要思维形态,延承的正是传统数据化思维的基本认知过程。大数据驱动下的互动参与生产模式主要体现在,借助于受众行为数据分析,可以对导演、故事、表演、影像、剪辑和声音等影视元素进行选择,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生产或再生产。这些将推动影视内容生产在技术和观念上不断变革。  相似文献   
94.
Given recent public focus on the use of digital tools to engage in discrimination and harassment, online platforms have come under increasing scrutiny to address online incivility. Many of these efforts have been critiqued for relying too heavily on technical tools or burdening individuals with the responsibility for reporting inappropriate actions. This research examines practices of digital bystander intervention on the anonymous localized mobile app Yik Yak. Through an analysis of the firsthand experiences of college students in the United States, this research identifies and investigates practices of networked intervention—that is, strategies of content moderation where success relies on collective action. Rooted in a general uncertainty and skepticism regarding reporting tools provided by the platform, findings suggest a preference for intervention practices that depend on distributed responsibility and networked activity. Taking inspiration from research on college bathroom graffiti—a parallel discursive environment—this paper employs the feminist theory of relational autonomy to explore the possibilities and limitations of networked intervention to cultivate individual and collective empowerment.  相似文献   
95.
This study conceptually and empirically extends a study by Wotanis and McMillan in which the authors claimed that female video producers are underrepresented on YouTube and receive much more negative (including hostile and sexist) feedback than male YouTubers. Using quantitative content analysis, this study supported the claim of female underrepresentation. Among the top 100 most subscribed YouTube channels in nine different countries (N = 900 channels), with a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roportion of only 25%, female video producers were strongly underrepresented. Additionally, a second content analysis of N = 2,400 video comments directly replicated the original study’s main quantitative results. This analysis confirmed that the popular female US comedy YouTuber Jenna Mourey (“JennaMarbles”) received much more negative (including hostile and sexist) feedback than her male counterpart Ryan Higa (“nigahiga”). However, a third content analysis of N = 6,000 video comments from five other pairs of comparable comedy YouTubers did not reveal that women’s videos generally attract a larger number of negative video comments. Possibly, women attract more negative comments only if they display their sexuality (like Jenna Mourey) or address feminist topics, but not if they conform to gender role expectations. Future research directions and practical implications are discussed.  相似文献   
96.
新时期的诗歌创作曾一度将诗语的典雅奇异推向一种极致,随后开始了面向生活语言的俗化的回归,一直发展到当下的“口水诗”,走到了另一个极端。与此同时,以歌词、短信等为代表的社会生活俗语,却出现了全面诗化的现象。诗语俗化和俗语诗化的文化背景和动因,可以概括为诗的娱乐化和娱乐的诗化。一方面,俗语作为娱乐的一部分需要审美的诗意元素的参与;另一方面,诗歌为了迎合娱乐和市场的需要则选择了全面俗化,诗语的俗化正是其中的一个重要侧面。  相似文献   
97.
以武夷山南源岭乡村民宿作为研究对象,选取携程旅行网的顾客评价数据为样本,利用ROST CM 6内容挖掘软件,进 行评论信息提取,建立3项一级指标和13项二级指标,并将点评内容与民宿服务质量测评指标相对应,分析武夷山南源岭乡村 民宿服务质量。最后,针对服务质量的不足提出升级民宿硬件设施设备、加强民宿经营者培训等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98.
阐述了英国浪漫主义时期浪漫主义诗人的不同特点。浪漫主义诗人分为两大流派 :积极浪漫主义诗人和消极浪漫主义诗人。通过比较和分析三首分别由浪漫主义诗人华兹华斯、拜伦和雪莱所写的爱情诗 ,将他们在诗歌创作中的艺术特点的相似性和差异、各自诗歌的风格、诗人的个性及诗人对崇高爱情的追求充分展现出来。  相似文献   
99.
韩毅 《河北学刊》2003,23(5):167-171
宋代是中国佛教史学发展的黄金时期 ,各类僧史著作的编写相当引人注目 ,其中尤以南宋僧人志磐的《佛祖统纪》最为著名。从《佛祖统纪》可以看出 ,宋代僧人的史学思想 ,不仅丰富了佛教史自身 ,扩大了它的社会影响 ,而且也为中国史学乃至中国文化带来了新的成分 ,它的出现有着历史与宗教的双重意义 ,值得作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00.
新闻传播学中刻板印象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汪露 《云梦学刊》2010,31(3):152-155
“刻板印象”这一概念引入中国已有20年。在这20年中,我国新闻传播学界对刻板印象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四个方面:媒介内容中的刻板印象、使用刻板印象的原因及其效果、刻板印象的突破和“反用”、具体媒介工作流程中的刻板印象。当前我国新闻传播学界在刻板印象与媒介关系的研究中似存在如下两个尚待解决的问题:首先。对什么是“刻板印象”的界定有待廓清与统一。仅从媒介内容归纳刻板印象的内容,多少有误用概念之嫌,既不能全面揭示特定时段中刻板印象的内涵,也无助于深入探索媒介与刻板印象的复杂关系。于是,如何在廓清概念的基础上,揭示刻板印象与媒介的复杂关系,也就成了当前另一个需要进一步深入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