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57篇
  免费   115篇
  国内免费   85篇
管理学   5篇
民族学   42篇
人口学   20篇
丛书文集   342篇
理论方法论   132篇
综合类   2154篇
社会学   262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20篇
  2022年   27篇
  2021年   40篇
  2020年   42篇
  2019年   43篇
  2018年   38篇
  2017年   41篇
  2016年   56篇
  2015年   71篇
  2014年   179篇
  2013年   181篇
  2012年   210篇
  2011年   250篇
  2010年   201篇
  2009年   165篇
  2008年   207篇
  2007年   172篇
  2006年   208篇
  2005年   206篇
  2004年   158篇
  2003年   140篇
  2002年   99篇
  2001年   86篇
  2000年   77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王夫之对于诗歌中的景进行了前无古人的细致研究和分类,强调了景与情的结合、景的形象性,反对单纯的写景,认为情中景和景外之景是景中之尤,滞景是景中之劣.王夫之的景论是中国古代诗歌情景理论发展史上非常重要的一环,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82.
贾岛早期的诗歌明显留有韩愈、孟郊奇险诗风影响的痕迹。他因建功立业的理想受挫,渐次变得心灰意冷,其诗风则由奇险倾向,转向清苦奇僻。贾岛诗风的变迁实证了韩愈所倡导的"奸穷怪变得,往往造平淡"的诗歌理论,既反映了他生活遭际的变化,亦折射出其诗歌交游对象的变换。这与韩孟诗派的诗歌创新理论及努力方向是一致的,具有极其重要的诗史意义。  相似文献   
83.
在中国当代动物叙事创作中,以动物所处的自然生态环境为叙事基点进而揭示动物物种所面临的举步维艰的生存绝境,从而表达一种强烈的末世"挽歌"情结,这几乎可以看做是最为常见也最具代表性意义的一类主述模式表达。文章正是立足于从具体的叙事语法、艺术规范、主述框架等艺术形式层面的考察,以及根基于伦理指向、情感范畴与价值旨归等思想内容层面的深入探讨,以求从更为全面与科学化的意义上去审视这一特殊的"挽歌"类叙事类型。  相似文献   
84.
农民工小说具有突出的真实品格,这种非常艺术化的效果似乎将它与意识形态拉开了距离。然而,农民工小说叙事并未脱离意识形态,它有属于自己的意识形态,比如,实践路线、"以人为本"、经济主义等。只不过这些意识形态作用于叙事文本的形式较为隐蔽,且给小说叙事的艺术性留下了较大的拓展空间,所以在小说作品中变得隐而不彰了。当然,不应忽视的是,农民工小说叙事作为艺术所具有的反叛天性,常常使其对自己的意识形态形成挑战。  相似文献   
85.
民本思想是我国儒家的传统思想之一,早在《尚书》中就有“民为邦本,本固邦宁”的记载。儒家的“亚圣”孟子则是民本思想的集大成者,他提出:“爱民”、“恤民”、“制民以产”、“不违农时”、“劝民农桑”的观点,又以“与民同乐”为最高表现。深受儒家思想熏陶的储光羲,一生爱民、恤民,有着深厚的“民本”意识,其诗歌的字里行间充溢着浓郁的“民本”情怀。  相似文献   
86.
江西诗派的诗歌风格讲究趣味.求新求变是江西诗派达成诗趣的努力之一.江西诗派的开创者黄庭坚在诗学理论和创作实践上均以求新求变著称.黄庭坚具有浓郁的道教情结.黄庭坚的诗歌趣味来源于对道教传统的继承.  相似文献   
87.
目前 ,微型小说创作中营构“转折式”结尾已成普遍现象。“转折式”结尾的确有诸多表达上的优势 ,但把它视为“艺术规律” ,人人转折、篇篇转折 ,却又陷入了模式化的误区。清新自然、生活气息浓郁的诗化结尾不失为突破微型小说创作中这种情节樊篱的另样追求。微型小说结尾应当依文势自然而结 ,走多样化之路 ,不可形成套路。  相似文献   
88.
语境对确定语义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通过对海明威<一天的等待>之人物话语和叙事话语的分析,文章实证并指出语境分析能从真正意义上培养和提高文本解读能力.  相似文献   
89.
杨慎的《升庵诗话》是明代以前最长的诗话,其内容博大精深。它看似没有理论体系,实际却蕴含着很强的理论性。本文对《诗话》及其为诸多选本所写的序言进行梳理,探讨杨慎的诗歌体式论。  相似文献   
90.
张立群  王瑾 《南都学坛》2005,25(5):54-59
20世纪90年代女性“个人化写作”是中国当代小说中较为独特的文本之一,按照叙事学的理论,其主要表征是使用后现代的叙事策略与方法。然而,由于这种后现代手法是通过借鉴与模仿而完成的,因此,其实质应当是一种文本上的“类后现代”叙事,这种“类后现代”叙事具有反权威、拆解二元对立模式的倾向,采取“躯体描写”和“姐妹情谊”的文本策略来展示其叙事观念。在艺术上表现为对元小说的应用、破碎结构的采用和对独特语言的使用。虽然20世纪90年代女性“个人写作”在一定程度上引起了中国女性写作在文本叙述上的变革,但也存有自身的精神困境并因此走向了尽头。对此种现象我们应反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