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086篇 |
免费 | 38篇 |
国内免费 | 11篇 |
专业分类
管理学 | 1篇 |
民族学 | 3篇 |
丛书文集 | 116篇 |
理论方法论 | 39篇 |
综合类 | 968篇 |
社会学 | 8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篇 |
2023年 | 4篇 |
2022年 | 6篇 |
2021年 | 10篇 |
2020年 | 4篇 |
2019年 | 8篇 |
2018年 | 5篇 |
2017年 | 5篇 |
2016年 | 12篇 |
2015年 | 18篇 |
2014年 | 70篇 |
2013年 | 26篇 |
2012年 | 56篇 |
2011年 | 75篇 |
2010年 | 81篇 |
2009年 | 74篇 |
2008年 | 82篇 |
2007年 | 81篇 |
2006年 | 109篇 |
2005年 | 94篇 |
2004年 | 76篇 |
2003年 | 84篇 |
2002年 | 55篇 |
2001年 | 43篇 |
2000年 | 45篇 |
1999年 | 7篇 |
1997年 | 2篇 |
1996年 | 1篇 |
1995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1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孙世军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20(4):96-99
意象是现代诗歌艺术形象构造的基本元素。意象解读与分析是现代诗歌鉴赏中的核心环节。准确解读与把握意象的内涵与构成机制以及意象群的组合模式,对于揭示诗歌意象的审美内蕴和整个作品的审美意蕴和艺术价值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2.
陈学祖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24(1):63-69
沈从文湘西小说有两种诗性:抒情诗性和哲理诗性。沈从文早期和中期的小说创作以原生态和象征态叙事来构筑抒情诗性,浓郁的抒情性和理想化色彩是这种小说的突出特征;其后期的湘西小说则转向观念态叙事,深沉的思索和智性的灵光显示出批判的锋芒。如果说沈从文早中期的湘西小说呈现出唐诗的意境美,那么其后期的湘西小说则是一种宋诗般的理性美。 相似文献
123.
魏新俊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15(4):110-112,116
埃得蒙·斯宾塞是生活在乔叟时代和莎士比亚时代之间的英国最杰出的诗人。他继承了乔叟所开创的英国诗歌的优秀传统,加以丰富和发展,把诗歌的火炬传给后来的诗人,因而被称为“诗人的诗人”。他创立了一种新的诗歌形式——斯宾塞诗体。后来的不少诗人从他那里学到了这种美妙的诗歌创作技巧。仅19世纪就有浪漫主义诗人拜伦、雪莱、济慈分别用斯宾塞诗体写出了传世佳作。本文详细分析了诗人和相关的诗篇,以便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种艺术形式。 相似文献
124.
陶春军 《盐城师范学院学报》2006,26(3):42-47
刘恒、池莉的作品虽然都以凝重写实的风格,表现了人的生存艰难和生命卑微,但他们在叙述悲剧之源、叙事美学、作品的潜性主题等方面是不一样的。较之刘恒作品,池莉作品还包涵了执着的理想,而读者评论者往往忽略池莉作品中的潜性表现。 相似文献
125.
李广仓 《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5(2):68-71
雅各布森的语言学诗学批评一直是文学理论的难点。本文通过对其诗学理论中几个重要概念的探讨分析,展示了雅各布森诗歌批评的思维逻辑和“诗歌语法”批评的操作方法。 相似文献
126.
纵观赋的发生与发展,从“赋者,古诗之流”开始,继而发展成独立的文体,与诗的关系始终是相分又相合。赋不断从诗体中吸取养分,使体物铺叙和诗意抒情相融合,推动自身向更为完善的形态发展。同时,赋所具有的铺陈手法及俳偶特点也给了诗以影响,从而丰富了诗歌的表现手段。 相似文献
127.
危机与救赎——《宠儿》的生态女权主义视角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莹 《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102-105
文章从生态女权主义视角对美国黑人女作家托妮.莫里森的长篇小说《宠儿》进行解读,探讨黑人女性在种族和性别压迫下的所面临的精神生态危机,并寻找出路得到救赎,从而构建一个健康平衡的生态系统。 相似文献
128.
程鹏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3):87-88
本文试图通过分析作家在<到灯塔去>中意识流创作手法的及小说的诗化手法与绘画手法的成功运用,从而揭示使得这部小说在意识流小说衰落以后,仍然能在文坛上绽放光芒的原因. 相似文献
129.
王佩 《石河子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23(4):47-49
北宋思想家张载的《西铭》是一篇仅253字的短文,但其一出现就受到学术界的高度重视,随之引起多次的争论。《西铭》一文意境深远,该文从天人合一、民胞物与、存顺没宁三个方面对其境界作新的阐释与把握。 相似文献
130.
韩泉欣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33(3):115-121
在唐代因科考而重《文选》的普遍风气下,杜甫在其《宗武生日》诗中督责其子研习《文选》,却主要是为了绍述家学和继承传统的目的.对于"熟精《文选》理"的"理"字,其基本内涵应在"使字"和"诗法"两项.前者指向形象意境,后者偏于形式技巧,杜甫以此为研习《文选》着手之处.但抉取其中的精髓,关键还在对于前人遗产必须采取分析的方法和"乐取于人以为善"的态度.这一方面是基于杜甫所持的文学发展观念,同时也可以从其创作实践得到验证.作为诗歌革新家,杜甫实行"以文为诗"和"援古入律"等措施,都离不开对《文选》的学习和借鉴.据此可知,"熟精《文选》理"实为老杜一生心得之言.其中"熟精"二字,尤堪研味.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