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269篇 |
免费 | 29篇 |
国内免费 | 17篇 |
专业分类
管理学 | 2篇 |
民族学 | 2篇 |
人口学 | 3篇 |
丛书文集 | 141篇 |
理论方法论 | 44篇 |
综合类 | 1109篇 |
社会学 | 12篇 |
统计学 | 2篇 |
出版年
2023年 | 3篇 |
2022年 | 7篇 |
2021年 | 11篇 |
2020年 | 4篇 |
2019年 | 9篇 |
2018年 | 11篇 |
2017年 | 6篇 |
2016年 | 9篇 |
2015年 | 17篇 |
2014年 | 68篇 |
2013年 | 33篇 |
2012年 | 69篇 |
2011年 | 83篇 |
2010年 | 89篇 |
2009年 | 82篇 |
2008年 | 93篇 |
2007年 | 102篇 |
2006年 | 118篇 |
2005年 | 114篇 |
2004年 | 90篇 |
2003年 | 98篇 |
2002年 | 67篇 |
2001年 | 62篇 |
2000年 | 52篇 |
1999年 | 10篇 |
1998年 | 1篇 |
1997年 | 2篇 |
1996年 | 2篇 |
1995年 | 1篇 |
1993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3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谢立团 《河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3)
从生态女性主义批评视角对邝丽莎的小说《雪花秘扇》进行分析与解读。首先对《雪花秘扇》和生态女性主义进行了简单介绍;然后,从女性与自然和谐相处、父权制社会对女性与自然的迫害、女性与自然对父权制社会的解构和邝丽莎和谐生态观与诗意地栖居等四方面进行分析,进一步阐述了作者关于实现男性与女性平等相处,社会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诗意地栖居”的美好境界。 相似文献
122.
陈学祖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24(1):63-69
沈从文湘西小说有两种诗性:抒情诗性和哲理诗性。沈从文早期和中期的小说创作以原生态和象征态叙事来构筑抒情诗性,浓郁的抒情性和理想化色彩是这种小说的突出特征;其后期的湘西小说则转向观念态叙事,深沉的思索和智性的灵光显示出批判的锋芒。如果说沈从文早中期的湘西小说呈现出唐诗的意境美,那么其后期的湘西小说则是一种宋诗般的理性美。 相似文献
123.
孙世军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20(4):96-99
意象是现代诗歌艺术形象构造的基本元素。意象解读与分析是现代诗歌鉴赏中的核心环节。准确解读与把握意象的内涵与构成机制以及意象群的组合模式,对于揭示诗歌意象的审美内蕴和整个作品的审美意蕴和艺术价值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4.
刘玉娥 《吉林师范大学学报》2014,(3):34-38
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惟一的女皇帝,也是古代社会杰出的政治家,她与嵩山因缘际会,留下诸多遗迹与碑刻,其中一些诗歌正史阙载,是靠碑刻传下来的,可补正史之不足。对嵩山武则天诗碑进行研究,有助于深入了解武则天嵩山活动、文学素养以及对初唐诗坛的引领和激荡作用。 相似文献
125.
意象派诗歌是美国现代诗歌的开路先锋,代表人物主要有:庞德、H.D.罗厄尔等。他们在对待诗歌"意象"上,主要强调意象和"意象并置"。20世纪五、六十年代,罗伯特·勃莱、詹姆斯·赖特等把意象派诗歌发展成深度意象派诗歌,无论是诗歌理论或是诗歌创作实践,他们在对待诗歌"意象"上与庞德的意象派诗歌有着一定的差异;他们也强调诗歌的意象,但认为深度意象是对无意识的开掘,强调意象的跳跃和比喻的转换。通过从定义和概念、哲学基础、文化来源以及创作实践四个方面的对比分析,可以看出意象派诗歌和深度意象派诗歌在"意象"处理上的差异。 相似文献
126.
汤天勇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4(1):65-69
李健吾的文学批评虽有西学背景,却放弃了西方文论的学理言说,从直观出发,整体把握,致力于开掘批评者与作者之间的灵魂共振;用隐喻与象征的形式表达生命体验,以艺术通达真理,呈现出鲜明的诗性特质。其文论的诗性品质正是中国诗学传统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7.
丁燕燕 《淮南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87-90
李健吾的文学批评在古典文论的影响下形成了独树一帜的批评风范.他强调直觉感悟,善于营造意象,运用比喻、象征、类比等手法传达阅读感受,形成“托物取象”的论证方法;形式自由,短小精悍,文字飘逸、饱含诗情,形成了诗性言说下的散漫文体与诗意语言风格. 相似文献
128.
钱韧韧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114-118
结合现代汉语诗歌语言研究的历史与现状,从现代汉语诗歌语言理论研究、现代汉语诗歌文本语言研究、现代汉语诗歌虚词研究三个方面评析了现代汉语诗歌语言研究近二十年来的成绩及其存在的问题,希冀为现代汉语诗歌语言研究的进一步深入提供参照。 相似文献
129.
张中宇 《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2)
节奏、韵、平仄等韵律要素构成的诗学效果,中西文艺理论通常称为"音乐性".但细考发现,节奏是一种早于音乐、诗歌的自然或生命属性,音乐进一步改造成更鲜明、精确的"音乐节奏";语言则通过语音组合构成不完全"等时"的"语言节奏"或诗歌节奏,它与"音乐节奏"并不等同.韵、平仄则原本就是语言的属性,也是作为语言艺术的文学尤其是诗歌的特性:不同国家诗韵的差异只与该国语言有关,而与该国音乐的差异无关.这一性质认定意味着,"废韵律"失去的不是"音乐性",而是"诗性". 相似文献
130.
语言的诗性与诗的语言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张世英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0,(1)
日常语言一般皆有诗性 ,即具有暗指未说出的东西 ,从而使个人独特的东西得到他人理解的特点和功能。诗的语言在语言中最具“思辨性” ,最大程度彰显了语言的诗意本性。从中国古典诗作中我们可以解读出诗的语言具有如下特点 :言约旨远 ;象征性和暗喻性 ;画意性 ;音乐性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