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03篇
  免费   101篇
  国内免费   43篇
管理学   3篇
民族学   16篇
人口学   6篇
丛书文集   534篇
理论方法论   115篇
综合类   3120篇
社会学   48篇
统计学   5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30篇
  2016年   44篇
  2015年   71篇
  2014年   236篇
  2013年   132篇
  2012年   250篇
  2011年   313篇
  2010年   231篇
  2009年   245篇
  2008年   229篇
  2007年   292篇
  2006年   319篇
  2005年   290篇
  2004年   255篇
  2003年   245篇
  2002年   207篇
  2001年   176篇
  2000年   127篇
  1999年   28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诗歌翻译要忠实于原作,但这并不意味着译作对原作亦步亦趋,生搬硬套。译者要在原作的制约下发挥主观能动性,进行“再创造”。“再创造”是法汉诗歌翻译中必不可少的手段,而不同的创造形式,又形成了法汉诗歌翻译中忠实性、牺牲性、叛逆性的创造风格。  相似文献   
62.
论周密等人西湖词社的创作活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周密等人的西湖词社是一个以杨缵为中心人物、以西湖周围的景物为活动地点、以作词为主要内容的词人吟咏活动的社团形式 ,可考知的主要人物有杨缵、施岳、张枢、周密等九人 ,活动时间则在宋理宗景定四年 (12 63 )至度宗咸淳元年 (12 65 )。他们作词坚持词的音乐性 ,以“雅”为指归。“雅”的第一个标准是语言不能鄙俗 ,第二个标准是格调不能软媚 ,第三个标准是意思不能狂怪直露。宋亡后 ,周密与王沂孙、张炎等词人咏物唱和 ,可视为西湖词社的后期活动。这些词作寄托身世之感 ,艺术手法含蓄隐蔽 ,对于清代常州派的词论影响甚大。  相似文献   
63.
张天虹 《南都学坛》2008,28(5):32-35
唐代的商品经济处于恢复和发展的阶段,商品竞争日渐激烈。唐代的酒肆在面临行业内激烈的市场竞争情况下,采取了悬挂酒旗、酒幔、酒旆等广告促销与以美貌女子当垆、以酒妓佐饮助兴等人员促销的多种手段,以助其经营。这些活动多记载在唐诗和笔记小说当中。唐代酒肆的促销活动并非孤立的现象,而是当时商品经济水平提高、市场逐渐发育的一个表现。  相似文献   
64.
改革音乐欣赏课的部分内容 ,采取新颖的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 ,从而培养学生的综合欣赏能力  相似文献   
65.
李德懋作为熟谙汉诗创作规律与技巧的朝鲜诗人,他创作诗歌"锤字炼意,力扫凡谿",别开异境",造句新颖和工巧,深化感情且开拓意境.同时,他对诗中对仗的妙用,不仅造成了结构上的稳定性和外观美,而且极富内在节奏感,从而凸现其辞采美与中和美.  相似文献   
66.
在杜甫诗歌中,燕子是一种用得比较多的动物意象,可以把它描述为政治理想状态下的燕子、审美意义状态下的燕子和道德理想状态下的燕子。杜甫在诗歌中对燕子的吟诵,勾画出了他在个人政治理想追求和士人道德理想追求过程中的内心变化和心路历程。  相似文献   
67.
本文就不同的译文风格在不同层次的当代读者群中的走势进行了调查、分析与总结。结果发现如果读者是普通大众,他们偏向于宽式风格译文;如果读者是文化层次较高者,特别是有一定诗歌常识的读者,他们就会偏向于严式风格的译文。  相似文献   
68.
大学英语教学中语法教学的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大学英语教学要重视语法教学外语教学中的主流思想是交际教学法,“流利优于正确”,“教语言而不是教关于语言的知识”等教学思想的大潮使我国大、中学的语法教学受到了猛烈的冲击,许多英语教育者由语法教学法完全转向听说教学法,他们抛弃了所有的语法教学,努力使教学过程交  相似文献   
69.
闻一多先生在《诗的格律》中提出的“三美主张”是他在中国新诗创作上的创新之一。本文试从闻一多诗歌传统物象的纯色之美、自然与现实的色彩对比之美和理想生活中的色彩斑斓之美三方面探讨闻一多先生一生追求的祖国的繁荣昌盛和生命色彩的美。色彩虽有不同,但闻一多先生“美的精神”永恒。  相似文献   
70.
古诗文名句训诂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古诗文名句流传甚广,人们对其部分的理解尚有不妥之处。本文择其十者作一辨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