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91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7篇
民族学   9篇
人口学   25篇
丛书文集   127篇
理论方法论   32篇
综合类   549篇
社会学   7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39篇
  2013年   73篇
  2012年   59篇
  2011年   53篇
  2010年   33篇
  2009年   46篇
  2008年   45篇
  2007年   70篇
  2006年   68篇
  2005年   49篇
  2004年   64篇
  2003年   61篇
  2002年   39篇
  2001年   28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801.
彭松 《北方论丛》2007,(5):29-33
现代中国文学中的底层叙述存在着四种主要的话语方式,这些不同的话语,各自构造着符合自身想象兴趣和利益需求的底层形象,显示出一系列社会观点和意识形态对底层的观察、想象和叙述的制约。这些话语之间,以及这些丰富的话语与默默生存着的底层本身之间所构成的张力结构,正可为我们当下思考"底层如何被表述"的问题时,提供深刻的借鉴和生动的资源。  相似文献   
802.
潘明娟 《唐都学刊》2005,21(5):146-150
"国之大事,在祀与戎",从礼制建筑的规模和规格来看,咸阳是秦的"俗都",而雍城是秦的"圣都".雍在祭祀方面的精神作用是主要的,它在国人心目中有着崇高的地位.  相似文献   
803.
较之元杂剧 ,讲唱文艺之作者大多文化修养稍逊 ,演出文本亦时常因口耳相传而无定 ;观众则以社会下层人士为多 ,其接受、欣赏能力和趣味不能不受到相当限制。创作者及表演者虑及生存 ,更须为迎合观众情趣而刻意追求俗媚。这种情形在《天宝遗事诸宫调》中尽可看出。故古代讲唱文艺虽是构成元杂剧内容、形式的重要来源 ,但就前者之成就乃至格调而言 ,尚无法与后者同日而语。  相似文献   
804.
论新文化运动间平民文学的源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珂 《阴山学刊》2003,16(1):10-16
“平民文学”一词是中国新文学史上重要的术语 ,特别是在五四新文化运动期间出现频繁 ,是白话运动及文学革命的产物。平民文学的真正得势是在清末民初 ,白话的繁荣为平民文学开辟了道路 ,近代报业的大发展和平民教育运动促进了平民文学的发展 ,精英文人对民间文化的重视与对贵族文化的敌视使五四时期平民文学成为时代的主潮。受当时政治激进主义和文化激进主义的影响 ,出现了平民文学与通俗文学、民间文学混为一体的现象。平民文学思潮不但影响了当时的汉诗的功能与形态 ,催生了白话诗和新诗革命 ,还极大地影响了以后中国的文学 ,使 2 0世纪的大众文学运动此起彼伏。  相似文献   
805.
宋代文学的雅俗变化及成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乔彬 《求是学刊》2006,33(4):99-104
宋代文学以雅为尚,与“雅儒”精神相关。“雅”的内涵包括语言的雅洁,作品政治内涵的“正”,具有特殊的民族意义。宋代文学在以雅为宗的同时,又呈雅俗结合的变化,经济发达,城市繁荣,市民文化消费促使了俗文学的发展;其接受效应影响了雅文学作者的创作思想,使之转向了雅俗结合。宋代文人既能接受俗文学,又有意于改造传统雅文学,努力探讨雅俗结合的创作道路。  相似文献   
806.
莫言的《檀香刑》侧重于表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隐"性层面。小说所写的三个主要人物———赵甲、钱丁、孙丙分别代表中国传统文化中刑罚文化、官场文化、民间文化的"隐"性内涵。这三个"隐"性文化层面反映和折射着民族性格中的某些内在的素质。莫言用文化批判的眼光对此作了具体而生动的揭示。  相似文献   
807.
试析中国当代民谣的修辞技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在汉语修辞学的范围内,以翔实的剖析与丰富的实例来印证当代新民谣中的多种修辞技巧,主要论及比喻、借代、夸张、对偶、对比、衬托、排比、层递、反复、复词、设问、双关、顶真、仿拟、曲解、绕口等16种修辞手段在当代民谣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808.
洮岷花儿以古朴的民歌样式和丰富的民俗文化的完美结合而显示其独特个性。花儿会是洮岷人民盛大的狂欢节日。田野资料进一步说明 ,“狂欢”是洮岷花儿的一般性格 ,戏谑事象在民间生活中的广泛存在是这一性格的重要内容。对戏谑理论的探讨和建构是基于实地的田野材料。这些初步的理论也许对认识现实的民间文艺和文化现象中的戏谑事象会有一些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09.
对《石仓契约》(第四辑)中几个方俗字词进行了考校,指出“山岗”之“”同“劈”,而“劈”为“山坡”的方俗说法;“批”“被”并当为“披厦”,其中“”“”同“厦”;“屋”“蓬”“笨蓬”分别当为“茅屋”“茅篷”“粪篷”,其中“”为“茅”字俗讹,而“蓬”“笨”分别与“篷”“粪”音同相通;“楼”“衕”(或“衏衕”)当分别为“楼行”“行衕”,其中“”“衏”并同“行”,指道路,走道;“寵堂”当为“弄堂”,其中“寵”同“弄”;“子树”当为“莲子树”,其中“”同“榬”,而“榬”为“莲”的谐音字,又“莲子树”为“楝树”的俗称。  相似文献   
810.
作为对原创作品的有益补充和指导,近年来我国翻译并引进了大量科普作品,但是,由于缺乏正确的理论指导和具体的翻译方法,许多科普翻译作品中存在着语义不通、不合逻辑的现象。文章以功能翻译理论为指导,通过分析具体实例,从科普文的定义、文本类型、译文预期功能及读者对象等方面对科普英语的翻译进行分析,以期对我国科普文的翻译以及科普事业的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