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4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2篇
民族学   3篇
丛书文集   15篇
理论方法论   3篇
综合类   125篇
社会学   5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用叙事法理学方法审视晚清中国的叫魂案,提出司法过程中"人"的问题。围绕这一中心问题,以奥地利作家卡夫卡的长篇小说《诉讼》为分析文本,解读司法公权与司法人权的博弈过程,可知司法哲学的核心在于均衡两者的关系。通过对"人"的法理形象的类型分析,描绘出现代后的"均衡法理人"图景,进而得出结论:未来司法哲学应以"均衡法理人"为轴心展开。  相似文献   
42.
商业与后现代特有的现象特征有着很多的共性。后现代文化所强调的多元化、丰富性、大众化等都与商业有着很多的契合点,使得商业建筑在空间、设计手法、功能流线等很多方面受了后现代设计方法和模式的影响,呈现出大众愉悦性、复杂性、情趣性、隐喻性和符号性等后现代商业的特征。  相似文献   
43.
赫勒的后马克思主义是一种独特的理论,它一方面包含了后现代的理念,另一方面却又执著于乌托邦的建构,具体表现为对社会主义的新反思,希望在后现代的框架下建构起新的社会主义理念,我们将之称为"后现代的乌托邦"。后现代的乌托邦的理论基础是基本范式的转换,即由历史哲学转向历史理论,遵从市民社会的多元逻辑,并对其作出选择。
Abstract:
Heller’s theory of post-Marxism is special: it consists of post-modern ideas on the one hand,and insists on constructing a new kind of utopia on the other hand,namely,to reflect upon socialism and attempt to develop a new kind of idea of socialism in post-modern framework,which is called "post-modern utopia".The theoretical basis of "post-modern utopia" is the transformation of basic paradigm,namely,from philosophy of history to theories of history,which follows pluralistic logics of civil society and makes a choice of it.  相似文献   
44.
译者地位的变迁与人类知识图谱的演变密不可分,人类知识图谱的演变始终制约着译者的主体地位变迁。人类知识系统经历了神学知识系统——物理学知识系统——生态学知识系统的变迁更替,译者的地位也相应经历了仆人式译者——隐身的译者——彰显的译者的升降起伏。  相似文献   
45.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西方学术舞台上最亮丽、最引人注目的是后现代的兴起。但对什么是“后现代”,时至今日仍争论不休。有人把后现代解释为现代后的历史时期;也有人把后现代理解为一种美学风格……,通过梳理,认为把后现代理解为一种思维方式是科学的,并就后现代对哲学发展的影响以及基本特征作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46.
后现代主义表现为一种思维方式.其特征有三:反思现代性、多元化思维和否定性思维.我们应适应时代的需求,使艺术设计教育更具有前瞻性.在艺术设计教育过程中思考和融入后现代思维实质性的合理内容,会给我们在艺术设计过程中表现自己独特的个性和发挥创造性提供巨大的活动空间.  相似文献   
47.
后现代公共行政理论对中国行政体制改革的启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美国学者福克斯等人推出的后现代公共管理学说,是一种以所谓的"对话指向"为实质的和作为"第三条道路"的全新的行政理论。该理论的积极意义表现为,其一,提供了一种消解"基础主义"的哲学范式;其二,展示了一条"居间"的行政体制改革的道路;其三,建立了一种"构成主义"的新的决策方法。凡此种种,使该理论不仅为克服西方行政理论的自由主义与社群主义的两难选择而开辟了新的途径,而且同时也对徘徊于传统与现代之间的当今中国行政体制改革具有重要的启示和借鉴。  相似文献   
48.
论科技创新与思维革命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科技史证明许多伟大的科技成就都取决于方法创新和思维革命。从原子论、整体论、归纳演绎论、分析综合论、直觉论、否证论、一直到各种非理性主义, 人类思维经历了一系列的飞跃与革命。正是这些革命打破科技活动中那些僵死陈旧的研究传统, 推动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与繁荣。今天人类要想继续推动科学技术突飞猛进, 就需要在认识论和方法论上特别关注眼下普遍流行的各种非理性方法和后现代思维。  相似文献   
49.
20世纪90年代中国后现代戏剧的发展,体现了年轻一代戏剧家反叛与创新的实验姿态。其基本倾向是,90年代前半期偏向解构传统与反叛经典,剧本与文学的意义被解构,强调剧场演戏的感性直接性,乃至朝着排斥语言的形体演技、舞台综合发展,对现实人生的思考呈现出缺乏深度的“平面感”和“零散化”;90年代后半期主要走向大众文化和左派政治,其叙事、人物、语言等似乎在向传统回归,但实际上,后现代解构传统、反叛经典而重表演、轻文本的倾向仍然存在,又因为它将自己定位于“政治”或“娱乐”而忽视了更为重要的“人学”内涵,在相当程度上排斥了戏剧精神的现代性创造。后现代戏剧在某些方面丰富了中国戏剧艺术的可能性,然而,它强调剧场性和表演性而排斥文学、忽视人学,演剧流于叙事的表象化,则又突出地体现了它亟须以现代性为根本,从“人的戏剧”出发去建构其戏剧美学。  相似文献   
50.
伊卡洛·卡尔维诺(Italo Calvino)的《看不见的城市》是一部语言精练,风格独特,结构新颖,意义深远的作品。新奇的叙事策略是现代文学的艺术范本,充满想象的叙事空间是对后现代城市的反思,寓言式的书写是对文学语言的隐喻。《看不见的城市》启发人们的想象,带给读者哲思。细读此作,不仅可以看到卡尔维诺的小说艺术追求,亦能知晓其文学理想和文学期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