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34篇
  免费   83篇
  国内免费   45篇
管理学   58篇
民族学   21篇
人口学   7篇
丛书文集   395篇
理论方法论   78篇
综合类   1928篇
社会学   37篇
统计学   38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27篇
  2021年   29篇
  2020年   39篇
  2019年   39篇
  2018年   28篇
  2017年   29篇
  2016年   31篇
  2015年   42篇
  2014年   149篇
  2013年   122篇
  2012年   183篇
  2011年   169篇
  2010年   189篇
  2009年   167篇
  2008年   181篇
  2007年   196篇
  2006年   202篇
  2005年   179篇
  2004年   147篇
  2003年   116篇
  2002年   113篇
  2001年   81篇
  2000年   43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71.
早期西方马克思主义奠基人之一安东尼奥·葛兰西指出,掌握文化领导权是引导大众走向自觉的最为重要的路线,而专注于经济上的领导权则会弱化政治领导.这一思想对于现阶段处于消费意识中的丧失精神家园的人们来说无疑有着方向性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2.
求真务实 ,是马克思主义科学精神的本质属性 ,也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科学精神所应具备的基本品质。开拓创新 ,是马克思主义科学精神的外在体现 ,也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科学精神所应具有的优良作风。与时俱进 ,是马克思主义科学精神的本质要求 ,也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科学精神所应确立的价值目标。三者的统一 ,构成马克思主义科学精神的基本内涵 ,形成坚持马克思主义科学精神的鼎足之势。  相似文献   
173.
2 0世纪 90年代美学界令人瞩目的景观是实践美学与后实践美学之间的论争 ,以及修辞论美学、否定主义美学的异军突起。这场批评与反批评、超越与双重超越的论争展示了世纪之交美学界多元化的理论景观 ,集中体现了中国美学正在发生的深刻变化和发展的趋势 ,显示出中国美学蓄势待发的生机活力和前途。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值得人们去进一步思考 :后实践美学自身存在的诸多局限 ;美学理论与争鸣和现实的脱节 ;美学界匮乏原创冲动  相似文献   
174.
论自然的历史观与历史的历史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践哲学是以人类行动为题域的哲学,在其进展中,从以政治、伦理为主题到以道德、历史为主题,再到以存在为主题,实践哲学逐步把自身作为一种历史哲学的意蕴开展出来;与此同时,它也把实践哲学的基本问题——世界所是与生命所是的关系明确下来。实践哲学的开展本质上是围绕这一基本问题而进行的,与此交织的是自然的历史观与历史的历史观,前者属于无人身的存在论,后者则属于无自然的人类学。它们共同构成了实践哲学基本问题的问题性。从这样一种视角来把握西方实践哲学,可以看到,实践哲学将以一种更高的形式走出人类学,回归存在论。  相似文献   
175.
The degree to which I want something often affects the amount of pleasure or other benefit it will bring me if I get it. This, in turn, should affect the degree to which I want it. In theJournal of Philosophy,89 (1992) 10–29, Anna Kusser and Wolfgang Spohn argue that decision theory cannot cope with this mutual determination of wants and benefits. This paper argues, to the contrary, that decision theory can cope with it easily.  相似文献   
176.
诺斯制度变迁理论的演进及其应用价值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王玉海 《东方论坛》2004,(4):102-107
诺斯所致力研究的是如何获得经济长期持续的增长 ,这关键不是资源配置的效率 ,而是适应性效率 ,为此制度就要相对于市场竞争相对价格的变化而进行调整 ;在制度变迁过程中 ,路径依赖自我强化的机制既会造成增长和改善 ,又会导致停滞和锁定 ,问题是累积报酬递增的增长不会自然实现抵消和补偿均衡 ,这样作为利益结构调整的制度变革就必须面对利益得失的补偿问题 ,这将是我国渐进性制度变革能否持续推进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7.
试论早期儒家对人的自然属性的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早期儒家对人的自然属性的认识是从“性”开始的,通过“性”他们得以对人的自然属性进行界定,以此为他们各自的理论学说服务。早期儒家认为人的自然属性包括感官之欲和情。同时还认为道德构成了人的本质,用道德因素制约人的先天属性,才能使人性由物性状态升华到人性状态。早期儒家既看到了人的自然属性具有客观必然性,也看到了它潜在的危险性,认为对人的自然属性要进行以节欲、养性和修心为内容的调控,才能稳固人伦秩序和向理想的人格飞跃。  相似文献   
178.
传统哲学追求世界不变的基始或本原,以一种终极存在去把握一切事物。马克思哲学以实践为第一原则,为世界的统一性找到了现实的基础,也为本体论问题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思维方式。无论是实践本体论、生产本体论、社会存在本体论都是对马克思哲学本体论的一种揭示。实践哲学把万事万物与现象看成人的活动及其相关物,哲学变成了人生活之内的东西。马克思哲学与旧哲学是在新的基地上相互解释的关系,而不是相互替代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9.
马克思和阿伦特都对资本主义意识形态问题提出了尖锐的批判。马克思指出资本主义意识形态具有“虚假性”特征,其“虚假性”根源在于实践意义的失落,他批判的旨归是唯物史观的确立;阿伦特以“行动”出发的两种政治生活对比,通过意识形态批判揭露现代资本主义“虚假政治”问题,并指出意识形态问题是造成极权主义的重要原因之一。对于如何超越资本主义意识形态问题,马克思走的是一条更为深刻的“变革生产方式”的道路,而阿伦特将希望寄托于回归“行动”意义以重塑“真正的政治”。相比之下,马克思的批判更为彻底。  相似文献   
180.
综合传世文献引录与建国以来新出土的南朝墓志资料,系统考察南朝墓志文体的演进过程,可以看出,南朝墓志在其发展定型过程中,逐步形成自身特有的文学品格和审美特征,墓志作品日趋呈现出文学化的创作倾向。如果把这种现象置放于南朝文学与文化的双重背景下去思考,则可以发现,南朝墓志文体之所以呈现出文学化倾向,与南朝葬制的变革、墓志文体承载功能的变化、勋贵与文人的积极参与,以及时代文风的变化等有着重要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