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12篇
  免费   36篇
  国内免费   7篇
管理学   31篇
民族学   25篇
人口学   35篇
丛书文集   90篇
理论方法论   35篇
综合类   556篇
社会学   70篇
统计学   1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22篇
  2014年   51篇
  2013年   84篇
  2012年   56篇
  2011年   74篇
  2010年   53篇
  2009年   50篇
  2008年   58篇
  2007年   82篇
  2006年   46篇
  2005年   46篇
  2004年   33篇
  2003年   28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22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王文创 《北方论丛》2005,(4):145-148
机会主义行为假设是交易成本经济学治理机制的根本性行为假设之一,而专用性资产是治理结构选择的重要维度.当资产专用性很强时,内部组织比市场组织更有优势.利用要挟与反要挟双方博弈,最终促使要挟方履约的机制,得到了克莱因的强调.  相似文献   
122.
解决国际支付的法律冲突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解决管辖权、法律选择适用等方面的问题,有利于解决国际支付的纠纷。  相似文献   
123.
在分析软新闻特点的基础上,结合中英文软新闻翻译的实例,就功能主义翻译理论对软新闻翻译所运用的各种"改译"手法和处理艺术进行了研究探讨,揭示了功能翻译理论为软新闻翻译所创设的理论基础和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124.
近年来,艺术界出现了一系列的"改编"、"翻拍"、"翻唱"之风,其对象是被称为"经典"的老影视剧、老歌以及更早的文艺名作,改编的方向是适应新一代受众的审美心理,最终目的则是获取最大的市场份额。从"老戏新拍"、"老歌新唱"等现象来看,传统的艺术经典似乎又获得了新生。通过对消费文化语境下的艺术经典变容的途径与产生这种现象的社会根源的分析认为:大多数改编后的作品并没有将原有的精神继承下来,也没有融入真正的现代精神,改编者首先考虑的是如何将古老的经典与现代观众的文化心理对接起来,对"经典"本身的继承或创新则退居其次,这种改编者与观众的互动影响产生的只能是貌似繁荣实则颓败的艺术经典的另类"变容"。  相似文献   
125.
新时期以来社会话语生成的多元性趋向和权威性理念走向对话的文化语境使得反讽修辞受到充分重视,电影编导们对原作中的言语反讽和情景反讽进行借鉴创新,进一步扩充反讽修辞的展现视阚和表达深度,但同时也因文本样式的差异而出现无奈割舍和流于表层的错位现象,因此正确认识和积极发挥反讽以解构和超越权威的价值立场游走在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审美场域之间的表达优势,仍是文学和电影创作的重要艺术生长点。  相似文献   
126.
莎士比亚作品的电影改编由来已久,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许多电影工作者在将莎士比亚的作品搬上银幕时已对其作品进行了大胆的僭越与颠覆,《哈姆雷特2000版》便是其中的代表影片。这部电影带着深深的后现代主义烙印进入到观众视野。以弗雷德里克.詹姆逊的后现代理论为依据阐述这部电影当中的后现代主义特征,可以探寻这一时期莎士比亚作品电影改编的新特征。  相似文献   
127.
林语堂是20世纪中国集翻译理论与实践于一身的翻译家之一,他的翻译思想具有明显的独创与超前意识,为我国译学研究提供了许多值得挖掘的话题。从生态翻译学的视角出发,以林语堂英译《浮生六记》为例,对林语堂先生的翻译思想进行解读,指出林语堂的翻译思想与实践都体现了翻译适应选择论中"和谐统一"、"译者中心"、"选择/适应"及"译有所为"的理念。  相似文献   
128.
在跨文化语境下,委婉语的使用与理解受到文化差异的制约。西方的未来取向与中国的过去取向形成了不同的文化心理,相同的事物被赋予不同的含义以及迥异的委婉表达;相应时代与社会的规约促使交际者在即时语境中选择不同的委婉语;由于基督教的影响,英语中有多达百余种关于死亡的委婉语,而汉语中的死亡委婉语则受到道教与佛教的影响;封建制度所导致的中国文化根深蒂固的等级观念与西方倡导的自由平等观念在名讳、疾病与死亡、职业委婉语中得到了充分的展现。交际者在跨文化语境下应正确理解并恰当适时使用委婉语,动态地顺应交际语境、语言语境与文化语境,促使交际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29.
维索尔伦提出的顺应论从语言使用即语言选择的观点出发,阐明语言使用的过程是语言使用者随交际环境和交际对象而不断进行语言选择的过程。法律文本翻译过程是动态顺应的过程,语境关系顺应及动态顺应为法律文本翻译中的词义选择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30.
道德适应是一种道德流动的过程,其逻辑起点是我们对新的道德环境的需要与价值认同,是他者世界与道德发展之间的良性互动;道德适应的逻辑可能主要是从道德适应的形式之维与实质规定两方面加以展开,道德适应的形式主要细分为道德传播与道德涵化;道德适应的逻辑衍化以融合和分离的状态显现,最终分化为道德认同、道德学习、道德实践、道德内化四个阶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