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12篇
  免费   36篇
  国内免费   7篇
管理学   31篇
民族学   25篇
人口学   35篇
丛书文集   90篇
理论方法论   35篇
综合类   556篇
社会学   70篇
统计学   1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22篇
  2014年   51篇
  2013年   84篇
  2012年   56篇
  2011年   74篇
  2010年   53篇
  2009年   50篇
  2008年   58篇
  2007年   82篇
  2006年   46篇
  2005年   46篇
  2004年   33篇
  2003年   28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22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31.
In this paper an empirical model is presented thataccounts for adaptation behavior in self-reports onlife-satisfaction. The model is used to determinepreference drift – adaptation to income levels – inlife-satisfaction. With preference drift, the effectof income on life satisfaction varies with the levelof life satisfaction. It is found that preferencedrift mainly occurs among individuals with a highlevel of life-satisfaction.  相似文献   
132.
生命原理与人口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原华荣 《西北人口》2001,(3):39-42,,38,
平衡原理、关联原理、生命伦理是以生存原则为前提的三大生命原理.生物种群、生物量与环境容量必须保持平衡的平衡原理及平衡原理贯彻的必然性和破坏性,提供了人口控制的必然性;生物数量、体形(质量)、寿命以环境容量空-时限定为背景的相互关联,和人类作为一个"生态学悖论"的存在,表现了人口控制的紧迫性;而生命伦理,则体现了人口控制对人类和生物的道德性.  相似文献   
133.
基于云南通海蒙古族的实证研究表明,文化适应是族际通婚的充分不必要条件:政治领域文化适应是族际通婚的重要内核;民族心理交融是族际通婚的深层根源;地理和社会领域文化适应是族际通婚的客观条件;族际通婚不必然导致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消弭。在族际通婚逐渐增多的情况下,通海蒙古族仍然具有传承本民族文化的强烈愿望。这表明少数民族文化适应的实践路径具有复杂的多面向,族际通婚是一项实现深层次民族文化交流和心理交融的方式。构建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仍需少数民族在更多领域文化适应的支持。  相似文献   
134.
目前,随着越来越多的少数民族学生进入普通高校学习,对他们来说面临最大的问题就是汉文化适应,这将关系到少数民族学生个人的发展前途、民族地方的建设发展、民族团结、校园稳定.因此,应充分分析少数民族学生汉文化适应的现状、过程及模式,提出了加快少数民族学生文化适应的策略.  相似文献   
135.
苯教是青藏高原土生土长的本土宗教,也是藏族文化的源泉;苯教文献是古代藏族人民在人类文明史上留下的辉煌篇章。甘肃宕昌藏族家藏苯教文献,是研究和认识藏族及其文明的极其重要的历史文献资料,尤其是研究7—9世纪甚至5—6世纪以前藏人的思想、哲学、宗教、政治、经济、文化、科学技术等的弥足珍贵的资料,是开掘苯教文化、承续藏族远古文明薪火的重要文本。本文对宕昌家藏苯教写本文书考察和收集进行综合述评,并对苯教渊源考述、佛苯融通及苯教文化的适应谈了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136.
文章就利玛窦在华的跨文化交往的诸多经历进行了跨文化分析,对他的克服跨文化交际障碍的方式方法进行了梳理与突显,并深入探讨了他那不凡的跨文化成就对跨文化交际的启示,即坚定的信仰、巧妙手法以及从语言、外表、行为到思想、信仰的本土化。  相似文献   
137.
人类社会是由男女两性共同构成的一个整体,社会的存在、发展和进步离不开男女两性的共同努力和密切合作.但在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妇女长期处于不平等的地位,歧视妇女的现象至今仍在世界各地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易地搬迁的苦聪人在其生计模式的重塑过程中,妇女的社会地位正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138.
翻译适应选择论将达尔文生物进化论中的"自然选择"、"适者生存"学说引入翻译理论研究,凸显了译者的主体性——译者的选择性适应与适应性选择,为翻译研究开辟了一条新路径。在翻译适应选择论的指导下,以鲁迅早期译介域外科学小说为个案研究对象,指出译者在翻译过程中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选择、适应特定的翻译生态环境,并依此择译合适的文本、实现"多维度适应与适应性选择转换",以提高"最佳翻译"的"整合适应选择度"。  相似文献   
139.
基于武汉市150位维吾尔旗农民工的调查发现,由于未能熟练掌握汉语、文化程度偏低、缺乏职业培训、固有的文化差异以及部分市民的误解等原因,身处内地城市的维族农民工作时间长,劳动保障水平不高,就业途径狭窄,社会交往少,缺乏归属感,情感孤独,生活质量不高,难以迅速融入内地城市生活。为此,应积极完善城市民族社会融合政策,管理与服务并举;提高维族农民工的文化水平,加强专业技能培训;增加民族间沟通与交流,消除双方偏见,以逐渐增强维族农民正在城市的生存发展能力,创造内地城市居民和维族农民工之间的相互信任的、具有包容性的环境,提升其城市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40.
汉英公示语在对外交流和经济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然而,目前我国公示语翻译存在不少问题,如表达不当、语义含糊、可读性差、译名混乱、误译等。关联论和顺应论为规范汉英公示语翻译提供了理论依据。译者必须根据原文作者提供的种种明示,理解原文作者的信息意图和交际意图,并在翻译过程中顺应各种语境因素,选择最简洁、贴切的译文,最大程度地减少读者理解译文时所付出的心力,以取得最大的语境效果,顺利传递公示语原文作者的交际意图,实现成功交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