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40篇
  免费   71篇
  国内免费   35篇
管理学   3篇
民族学   5篇
人才学   1篇
人口学   4篇
丛书文集   479篇
理论方法论   83篇
综合类   2426篇
社会学   34篇
统计学   1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25篇
  2015年   62篇
  2014年   141篇
  2013年   104篇
  2012年   183篇
  2011年   241篇
  2010年   244篇
  2009年   190篇
  2008年   213篇
  2007年   271篇
  2006年   246篇
  2005年   244篇
  2004年   206篇
  2003年   193篇
  2002年   151篇
  2001年   132篇
  2000年   83篇
  1999年   23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20世纪中国文学批评经历了"五四"、新中国、新时期发展阶段,在80年代之后借助改革开放真正开始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从而准确地为中国批评在世界批评格局、民族批评发展传统和现代社会中定位,明确中国批评发展思路,认清现代批评发展趋向一方面朝"全球化"、"多元化"、"现代化"方向发展;另一方面立足于中国现实,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在改革开放形势下,在"双百"方针指导下建设和发展.  相似文献   
102.
"富贵"这一批评范畴在词学中被关注的程度明显高于诗文批评,这和"富贵"范畴形成的社会文化背景、其本身的内涵及词学批评的特性有关词的起源(民间、燕乐、秦楼楚馆)决定了词"绮艳"的本色,其繁盛时(宋)的社会风潮、文人时尚又决定了词继续流连与"温柔富贵乡"中.因此"富贵"这一范畴在词学批评中的具体涵义就在于奠基于词人深厚的学养和博富的才情基础,词创作要既脱却穷酸寒俭之俗态,又不仅仅以镂金饰玉的财富的铺陈刻画为能事,而是超越刻意的"富"的外在形态的描摹,追求天然的 "贵"的内在气象和神韵,营造出一种雍容典雅、风流闲淡、含蓄蕴藉、旖旎优美的气韵,如此"格高气逸,韵远思深",方为真知"富贵"之上乘之作.  相似文献   
103.
语言制度有"约定"的正式语言制度与"俗成"的非正式语言制度之分,作为正式的语言制度,近年我国颁布的相关法规对言语奢化的语用异化行为提出了一系列具体禁则.这些禁则反映出语言制度创新"柔而趋刚"的语用法制化趋势,也体现出语用法制化"刚柔相济"的特征语用法规既具有人文亲和的柔性,又具有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刚性张力.  相似文献   
104.
沈从文文化批评的目的是试图在"古典"和"现代"之外寻求一个第三点来构筑他的文化理想。这样的文化理想不是任何凝固、僵滞的模式,而是要体现出生命的鲜活和流动。但是他的努力失败了,这个第三点是无法实现的。因此在40年代,他转向了"抽象的抒情"。这一转向表明他所用来表达其文化观念的自我、静观、自然、人性、神性等等范畴的内在分裂。  相似文献   
105.
"把"的宾语的句法、语义和语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三个平面的理论,分析"把"的宾语句法、语义和语用方面许多新的特征."把"的宾语不是动词的宾语前置,不是"把"后小句的主语,也不是后结构主语,它就在"把"后,是介词"把"的宾语;"把"的宾语是受动词支配和影响的成分;它不应当分析为主题.  相似文献   
106.
存在与意识的关系问题,是一个关于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之对立的老问题,并且被恩格斯表述为哲学的基本问题,这就是说,它是一个在存在论上的基本立场问题.但是,在西方近代存在论的形而上学方式中,由意识的内在性所建立的人的主体性,在根本上导致了脱离人的感性生存的抽象的意识与抽象的存在之间的对峙,后者实际上是被前者的内在性规定出来的,因此才产生了一个关于"自在之物"的难题.海德格尔认为,马克思是用"物质生产等于人的自身生产"来确立存在对于意识的优先性的,并且由于马克思的生产概念与黑格尔的生产概念没有原则区别,故而马克思仍在意识的内在性原理中.这表明他对马克思的哲学变革缺乏真正的了解.本文从马克思关于意识概念的存在论阐发入手,证明马克思的生产概念并非来自对黑格尔的生产概念的形而上学倒转,而是把物质生产理解为"勾连着"存在本身的人的对象性存在的自我实现.这正是马克思的"新唯物主义"思想的要义所在,它构成了马克思对于资本主义的存在论批判.  相似文献   
107.
本文从巴赫金的“技术”思想出发 ,对其“复调理论”和“狂欢化理论”给予了定位 ,并对其表现出的“超技术 (语言 )”批评的特点进行了分析。本文认为 ,在巴赫金的文论中贯穿着他对“技术”问题的思考 ,依次表现为他的“艺术中的技术”概念的提出、“超语言学”的理论建构和他的“超技术 (语言 )”批评的实践。“复调”和“狂欢化”作为其中的代表充分体现了“超技术 (语言 )”批评的基本特点  相似文献   
108.
“中国文学批评史”称谓的多重指涉及相互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文学批评史”这一称谓,表面上约定俗成,其实客观上存在着多重指向。从历史发展与研究现状相结合的角度来分析,它起码应该指涉三个层面学科门类,研究方向,研究对象;三者之间既有广义与狭义之分,也有历史形态的研究对象与科学形态的著述方式之分。该文试图对整个学科进行本体意义上的系统观照,并为本学科的进一步深入研究廓清思路,提供一个认知基础和逻辑前提。  相似文献   
109.
文学意象的创造不是孤立的,它深受文化传统的影响和制约。本文以“太阳”意象为例,分析了文学意象的蕴涵既有历史的积淀又有在创新过程中的转变,并从接受美学角度指出,读者的文化修养是影响文学意象理解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10.
锺惺是晚明<诗经>文学研究高潮中涌现出的一位具有代表性的"诗学家".他提出了"<诗>活物说"的理论,并以此为导向,揆之性情,参之义理,对<诗经>作了别开生面的评点,在<诗>学史上产生了很大影响,有力地推动了<诗经>文学研究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