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40篇
  免费   71篇
  国内免费   35篇
管理学   3篇
民族学   5篇
人才学   1篇
人口学   4篇
丛书文集   479篇
理论方法论   83篇
综合类   2426篇
社会学   34篇
统计学   1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25篇
  2015年   62篇
  2014年   141篇
  2013年   104篇
  2012年   183篇
  2011年   241篇
  2010年   244篇
  2009年   190篇
  2008年   213篇
  2007年   271篇
  2006年   246篇
  2005年   244篇
  2004年   206篇
  2003年   193篇
  2002年   151篇
  2001年   132篇
  2000年   83篇
  1999年   23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红色经典”是“17年文学”特定的“历史情境”的必然产物 ,其“史诗”性的创作追求一方面成就了“经典” ,另一方面也带来了其缺失 ;自“红色经典”诞生起 ,其随政治波涛起伏荣辱的历史命运更是当代文学史上的代表性现象。文章认为对经典的批评要以一定的文学理想境界作为每一位批评家的“果核”和“底子” ,从而在具体的“历史情境”下分析其文学意蕴 ,确立其文学史意义 ;轻易作出武断结论的批评态度是不可取的。同时文章也提出 ,当代文学要在新世纪开拓出一片新的天空 ,如何正确对待文学维度与政治维度关系仍是一个必须跨过的堤岸。  相似文献   
92.
批判法在比较教育研究中有着重要的方法论地位。这种地位不仅体现在比较教育的学科发展中 ,也体现在比较教育的具体研究中。笔者以哲学批判思想为依托 ,提出了一般的比较教育研究批判模式 ,其核心成分有四 :比较教育的对象批判模式 ,立足点批判模式 ,过程批判模式和结果批判模式  相似文献   
93.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工党统治下的英国被称誉为“福利国家”,其表面的繁荣掩盖了中下层人民的贫困。年轻的一代对此产生迷惘 ,愤怒之情油然而生。因此 ,英国文坛出现了一批“愤怒的青年”的作品。《露水情》便是当时较为成功的一部。小说深刻地对当时的英国进行了社会批判。  相似文献   
94.
叶南 《唐都学刊》2003,19(3):70-73
义素是词义的语义成分,义素分析是在相关词义之间进行的词义结构分解,以显示相关词义之间的联系与区别。词是造句单位,词义的语义成分制约着句法成分的语义特征和语义分布。对于句法结构相同句法意义相近的同义句式,义素分析能准确地揭示它们之间深层的语义结构和语用结构差别。"V+着"和"V+到"是一组句法结构和句法意义都相同的句子,用义素分析的方法可以准确地揭示两者的语义和语用差别。  相似文献   
95.
张奎志 《求是学刊》2003,30(1):101-105
"隔"与"不隔"是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提出的概念.王国维主要是从创作的角度谈"隔"与"不隔".其实,从文学创作、文学翻译、文学批评角度看,都存在着"隔"与"不隔".值得注意的是,对文学活动中"隔"与"不隔"的态度却迥然不同文学创作和文学翻译都提倡和追求"不隔".作家在创作时,追求一种历历在目的清晰表现,翻译家在翻译时,也力求忠实原作,与原著在风格、语调上保持一致.而在文学批评中,批评家并不担心"隔",并在一定程度上倡导着文学批评"隔"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96.
20世纪20年代是中国现代散文创作与理论初创时期。中国现代散文批评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30年代的"三足鼎立"———言志说散文批评、社会学散文批评、文本说散文批评。第二阶段,30年代至70年代的政治化散文批评。第三阶段可分两个时期,前期从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散文批评开始蜕变,从"自我"解冻深化为启蒙;后期从80年代后期开始,散文批评呈现出多元化的状况。  相似文献   
97.
在民族文化知识谱系都在进行深刻的现代性转型的背景下,20世纪中国现代历史剧的批评话语力图倡导剧作家们借用"话剧"这一现代戏剧样式,以一种宏伟的历史叙述艺术性地再现民族历史,实现历史剧的现代转型.  相似文献   
98.
英语语言交际中语用模糊的元语用意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语言交际中,语用模糊是一种特殊的意图性较强的语言现象和语言策略。语用模糊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说话人的元语用意识。元语用意识对语言选择的指导和调控作用会以不同的语言形式表现并在语用层面上留下"语言痕迹",即实现语用模糊的元语用标示,如词义模糊、一词多义、模糊限定语、句子歧义、语义命题矛盾、特定修辞格等;而通过非规约性会话含义和间接言语行为形式表达的语句模糊则没有任何语言标志,只能通过语境判断。  相似文献   
99.
《成都,今夜请将我遗忘》初在网络亮相登场,引起意想不到的轰动。对这部网络文学作品,本文从结构、语言、主旨三个方面,探查了其成败得失,并对有关的网络文学现象进行了分析。作者认为,该作品有开合有致、驰缓得宜的结构纵深,刚柔相间、沉稳活泼的语言韵味,超越传统、深刻凝重的主旨意义。正是这些原因造就了它的成功。  相似文献   
100.
探寻网络文学的学理原点需要确证这种文学的人文性审美设定,据此开辟人类的审美空间,提升文学的价值道义.在网络文学迅猛发展的时代,人类应该保持对网络技术理性的批判精神,避免网络写作中以游戏冲动替代审美动机,以技术智慧替代艺术规律,以工具理性替代价值理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