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466篇 |
免费 | 28篇 |
国内免费 | 12篇 |
专业分类
管理学 | 6篇 |
民族学 | 28篇 |
人口学 | 5篇 |
丛书文集 | 216篇 |
理论方法论 | 79篇 |
综合类 | 1160篇 |
社会学 | 10篇 |
统计学 | 2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篇 |
2023年 | 6篇 |
2022年 | 6篇 |
2021年 | 4篇 |
2020年 | 8篇 |
2019年 | 10篇 |
2018年 | 2篇 |
2017年 | 7篇 |
2016年 | 12篇 |
2015年 | 23篇 |
2014年 | 55篇 |
2013年 | 30篇 |
2012年 | 59篇 |
2011年 | 94篇 |
2010年 | 75篇 |
2009年 | 85篇 |
2008年 | 114篇 |
2007年 | 116篇 |
2006年 | 132篇 |
2005年 | 129篇 |
2004年 | 112篇 |
2003年 | 141篇 |
2002年 | 107篇 |
2001年 | 91篇 |
2000年 | 46篇 |
1999年 | 19篇 |
1998年 | 7篇 |
1997年 | 7篇 |
1996年 | 2篇 |
1995年 | 2篇 |
1994年 | 2篇 |
1993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5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51.
马克思认为"人的价值"之类的命题在本质上是资本主义经济的思想反映.因而,它决非是关于人的本性、尊严和幸福的永恒观念,而仅仅是资产阶级的特殊要求、愿望和幻想的反映.它同共产主义的世界观是根本对立的.在共产主义社会中,新的命题"每一个人的自由发展"将取代陈腐的命题"人的价值". 相似文献
52.
李敬巍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32(1):67-71
卢梭的道德教育思想是其道德共同体政治构想在教育领域的延伸。其任务在于培养自然人及道德公民,两者统一于人的自由的实现这一总体目标。符合人性发展规律的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是贯穿于自然人教育过程中的核心线索;而培养具有国家整体向心力的爱国公民则是道德公民教育阶段的终极旨归。卢梭的道德教育思想对于解决我国社会转型时期道德教育功利化、道德价值多元化等问题,重塑社会核心价值体系、有效发挥道德教育的育人功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3.
李均 《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18(1):74-78
“畴学”是西周世禄世官的政治制度、学术官守的学术管理制度及学在官府、官师合一的教育制度下的产物。本文探讨了畴学这一颇具特色的教育形式 ,认为畴学具备专科教育的性质和主要特征 ,可视为中国古代专科教育的萌芽。畴学不仅为西周中高级技艺人才的培养和科学技术知识的保存做出重要贡献 ,对春秋以后专科教育的发展也有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54.
汪雪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4(3):17-20
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由来已久,自从人类从自然界进化出来以后,人与自然便建立起一定的关系;这种关系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发生变化,从最初的原始统一到后来的"人类中心主义",人与自然愈益疏远,陷入了现代文明的悖论:人追求理想的家园,却破坏了自身的存在和发展的生态环境。面对危机和困境,人类必须要重构人与自然的关系,应当认识到人与自然通过互为对象的关系而内在的形成了一个和谐统一的有机整体。建立低碳社会,创新发展模式,是我国当前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缓解人与自然矛盾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55.
张炜丽 《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26(6):122-127
随着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大量农民转变为市民。然而,在农民市民化过程中,广大城郊地区却出现了“被市民化”现象,即一种农民非自主选择的制度性市民化现象。农民失去土地是“被市民化”的根本途径,而户籍制度改革、职业变更、劳动力流动等因素在农民“被市民化”过程中具有间接辅助作用。文章对农民“被市民化”过程中存在的“暴富”后的困境、精神边缘人等相关问题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对新市民的角色再造加以思考,以期为“被市民化”的相关研究及实践完善提供参考与启示。 相似文献
56.
亨利·大卫·梭罗(1817-1862)美国著名超验主义作家、自然主义者、环境主义运动的倡导者。《瓦尔登湖》作为生态文学的经典凝结了梭罗一生的人生哲学和生态智慧,体现了他丰富的生态思想,流露出他对大自然的热爱。从生态学视角出发,分别从浪漫的生态观、超验的生态观和整体和谐的生态观三方面进行分析,我们从中能体会到作者超前的生态人文精神和生态思想。 相似文献
57.
58.
薛文波先生是上世纪著名的回族学者,学识渊博,多才多艺.一生汲汲追求真理,为弘扬回回民族爱国爱教的传统精神而努力.中年遭遇冤案,蒙受巨大苦难;晚年幸逢改革开放,以有限的精力投入到回族历史文化和中国伊斯兰教问题的研究,取得重要成绩,对回族学学科的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他的遗稿已被汇编成<雪岭重泽>1、2两卷出版,今逢薛先生逝世20周年之际,<雪岭重泽>的第3卷即将出版,作者特撰序言以志纪念. 相似文献
59.
Recent work has documented the need to engage with how men construct masculinities within postfeminist discourses in the workplace. Postfeminism has sparked debates concerning the changing ideals of masculinities, highlighting the tensions between traditional forms of patriarchy and ‘new’ ways of being a man (e.g., emotional, a ‘new father’, in crisis). Men have been depicted as being in search of a new identity, opposed to the ever‐growing confidence and empowerment of women. In mobilizing postfeminism as a discourse, this article illustrates how men working in an Italian pharmacological research centre (managed by men but dominated by women) assume subject positions that contradictorily fluctuate between tradition and fluid modernity, to reveal a masculinity which we identify with the ‘new industrial man’. The postfeminist masculinities exposed in the analysis mesh pro‐ and anti‐feminist ideas by appealing to un/heroic and romanticized subjectivities. The analysis also shows how un/heroic masculinities and men's appeal to biological differences to reinforce social ones and devalue the feminine obfuscate organizational gender inequalities. The article advances masculinity theory by offering a nuanced analysis of how masculinities and men are affected by paradoxical contemporary pressures for more egalitarian gender relations and a renewed emphasis on patriarchal traditions, which continue to support the gendering of the workplace. 相似文献
60.
本文探究黎族原始先民创造的生存技术,以展示黎族原始社会发展的历史轨迹。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