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466篇 |
免费 | 28篇 |
国内免费 | 12篇 |
专业分类
管理学 | 6篇 |
民族学 | 28篇 |
人口学 | 5篇 |
丛书文集 | 216篇 |
理论方法论 | 79篇 |
综合类 | 1160篇 |
社会学 | 10篇 |
统计学 | 2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篇 |
2023年 | 6篇 |
2022年 | 6篇 |
2021年 | 4篇 |
2020年 | 8篇 |
2019年 | 10篇 |
2018年 | 2篇 |
2017年 | 7篇 |
2016年 | 12篇 |
2015年 | 23篇 |
2014年 | 55篇 |
2013年 | 30篇 |
2012年 | 59篇 |
2011年 | 94篇 |
2010年 | 75篇 |
2009年 | 85篇 |
2008年 | 114篇 |
2007年 | 116篇 |
2006年 | 132篇 |
2005年 | 129篇 |
2004年 | 112篇 |
2003年 | 141篇 |
2002年 | 107篇 |
2001年 | 91篇 |
2000年 | 46篇 |
1999年 | 19篇 |
1998年 | 7篇 |
1997年 | 7篇 |
1996年 | 2篇 |
1995年 | 2篇 |
1994年 | 2篇 |
1993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5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高向远 《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22(3):38-40
抗战时期,彼得·弗拉基米洛夫曾在延安担任共产国际驻中共区联络员和苏军情报组负责人,在共产国际和苏联同中国共产党的关系中发挥过重要作用。但是,《延安日记》是前苏联政治需要的产物,并非弗拉基米洛夫当年著述,其真实性和严肃性都值得怀疑。 相似文献
992.
佛教艺术也像其它宗教艺术一样,是以神为本的.在佛教传入中国后的历史演绎中,由于社会发展和现实生活的变化,以及起着决定性作用的佛教艺术的创作者的理性创造和人本主义情结,佛教艺术的内容越来越接近人的现实生活,越来越世俗化.人本精神自然地、不自觉地乃至自觉地进现、强化甚至稳固、发展.这种情况到了宋代表现得尤为明显.被誉为"海内第一名塑"的灵岩寺宋塑罗汉像,充分体现出在佛教艺术中人本精神从神本主义的回归,既不失佛教神祉的精神气韵,又具有世俗人物的音容笑貌,表现出与神性并无矛盾的人性与人情之美. 相似文献
993.
黄土高原植被建设中几个方向性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黄土高原植被建设多年来存在着造林成活率低、保存率低、林木生长率低的所谓“三低”现象。其原因很多 ,既有自然问题 ,也有技术问题 ,还存在着管理问题。生态学理论和多年的实践证明 ,仿拟自然植被群落结构是植被建设的基础 ;实施抗旱集流造林技术是植被建设的核心 ;开展人工植苗造林是植被建设的主要手段 ;加强对病、虫、鼠、兔、牛、羊危害的防治是植被建设的关键。这些方面的问题解决了 ,必将再造一个“山川秀美”的黄土高原地区。 相似文献
994.
李世琦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28(4):132-134
黑塞是人类文化史上一位伟大的智者。这是由黑塞独特的作品和独特的文化性格决定的。黑塞具有超越民族和意识形态的文化眼光,他的作品充满智慧,他的生活态度超凡脱俗。他的作品和为人,对当代中国的文艺、文化工作者很有启迪作用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95.
白长青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31(6):1-5
《周易》对于人生行为的教化意义,是《周易》文化精神中的一个重要内核。以"天人合一"的基本原则对社会人生的敦淳启喻的教化作用,是这种哲理思想的生动的社会显现,也是《周易》人文精神的基本内核。《周易》还进一步从道德教化的范畴,提供了一个"圣人"教化的遵循模式。《周易》中的"圣人"明显带有中国文化的特色,是由中国文化的独特精神所决定的,"圣人"与"天"的和谐一致,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至善至美至真的境界。此外,《周易》还提出了个人自我道德约束的行为准则。 相似文献
996.
闫吉青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42(3):44-47
维谢洛夫斯基是俄国历史比较文艺学的奠基人 ,一生著述甚丰。《历史诗学》是其最重要的著作。在《历史诗学》中 ,维谢洛夫斯基从诗人的产生、诗歌的起源到诗歌的艺术风格和语言的构成 ,全面建立起了历史诗学的理论框架 相似文献
997.
张世花 《青海民族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31(3):58-60
民间信仰作为民众生产生活经验的累积和心理信仰的表现,是一种区别于官方文化、上层文化而又在一定程度上受其影响的、具有民族民间特色的、反映民众精神生活层面的社会文化现象。青海门源汉族的民间信仰主要展现了人们的求吉避祸心理,表达了向往健康长寿、家人平安、生活美满、社会安定的良好愿望。 相似文献
998.
李挚萍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45(5):42-47
环境法是一个新兴的法律部门,虽然它是为了应对环境问题而产生,但其职能已超越纯粹的环境保护,在全面实现环境正义、扭转传统法律制度中的“反自然”倾向、建立全新的人与自然的关系、构建与自然相和谐的经济社会发展模式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我国环境法的完善应该体现环境法的现代职能。 相似文献
999.
丁成际 《石河子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20(5):22-23
孟子“性善”之“性”,是人天赋之中可以有自我作主的成分,是“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是使心(以体言)在待人接物时产生恻隐、羞恶、辞让、是非之心的根据。孟子的性善说是一个通过性命之辨、人禽之辨、心性之辨而逐步展开的理论。 相似文献
1000.
缪志红 《盐城师范学院学报》2001,21(3):22-26
关于科学技术发展与人的发展的互动,我们有这样的认识人类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伟大实践中推动科学技术的发展;科学技术的发展为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创造了条件;人与科学发展的互动是可持续的良性互动.现代社会科学技术发展与人的发展的互动具有全球性、长远性、组织性、系统性的特点.实现互动的基本途径是坚持科学服务于生活;加强科普教育创造良好的科技氛围;弘扬科学精神;加强科技立法,规范互动行为;构建互动"转换体",协调科技与人的发展的互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