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24篇
  免费   111篇
  国内免费   39篇
管理学   330篇
劳动科学   1篇
民族学   29篇
人口学   32篇
丛书文集   319篇
理论方法论   113篇
综合类   2012篇
社会学   132篇
统计学   106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27篇
  2022年   35篇
  2021年   37篇
  2020年   57篇
  2019年   58篇
  2018年   67篇
  2017年   73篇
  2016年   87篇
  2015年   78篇
  2014年   164篇
  2013年   240篇
  2012年   200篇
  2011年   217篇
  2010年   156篇
  2009年   166篇
  2008年   169篇
  2007年   182篇
  2006年   181篇
  2005年   141篇
  2004年   127篇
  2003年   156篇
  2002年   136篇
  2001年   118篇
  2000年   83篇
  1999年   29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61.
以系统科学视角从理论和实证角度将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分解为四个因子。通过主成分回归发现,水资源禀赋等自然生产力因子是影响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基本因素;机械化率等技术生产力因子和耕作制度等管理生产力因子是主要促进因素;政策生产力因子影响不太显著,却是保障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稳定因素。在目前生产条件下,稳定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改善农业基础条件,提高技术投入,选择良性生产模式,改革耕作制度,发展多熟制的间作套种,是今后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主要方向。  相似文献   
162.
民国时期的小学地域布局表现出分布较为全面但分布不均衡的特征;校别布局上表现出主要分布在公立小学,私立小学也占一定比例;时间分布上呈现出抗战后公立小学数量依然增加,私立小学数量减少。这些特征的形成主要缘于政府政策、经费支撑以及社会需求等因素。当前学校布局调整要合理继承和创新,重视政府的整体调控,布局及调整中要以学生为本位,制定好合理的标准并做好合理评估。  相似文献   
163.
数据作为生产要素创造的价值备受关注,但目前对数据与其他生产要素的结合机制缺乏明确的解释。本文从互补性资产理论出发,分别探讨数据与技术、资本、劳动生产要素的结合机制。研究表明:在与技术要素的结合上,数据要素的加入能够帮助创新企业更有效地使用互补性资产,从而产生技术创新;在与资本要素的结合上,数据要素的加入降低了企业获取作为生产资源和营销资源的互补性资产的成本,从而产生成本创新;在与劳动要素的结合上,数据要素能够从产品设计和生产方面提升互补性资产的生成效率,从而产生流程创新。最终,数据要素在与核心生产要素的有机结合下,极大促进了数字经济的创新与发展。  相似文献   
164.
统购统销是我国计划经济时期物资短缺造就的制度产物,是国家主导社会资源配置的强制性制度变迁结果.为了使制度有效运行发展,国家在农产品资源社会生产总过程中实行“定产、定购、定交、定消和定销”政策,当制度执行偏差影响到民众生产生活时,他们便会通过自主行为来表达自身利益诉求和对国家政策的不满.随着社会生产力发展,统购统销制度的弊端日益凸显,严重束缚了社会经济的发展,最终被市场经济制度所取代.  相似文献   
165.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模式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镇转移的单一模式已不适应中国的现实要求,应当寻求多种转移模式。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有四种基本模式:农业产业化模式;"离土不离乡"模式;"离土又离乡"模式和异地产业内开发模式。各地可以从实际出发,多渠道、多层次地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把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与乡镇企业的发展、小城镇的建设、中西部地区的开发相结合。并且实施农村土地使用权流转制度,给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以更大的空间与自由,从而实现农村劳动力资源的有效配置。  相似文献   
166.
基于ArcGIS软件,运用空间分析法,从公平性和均衡性视角,对全国31个省市(不包括港澳台地区)养老机构的空间布局特征展开研究,探究我国养老机构整体发展历程与演化特点,并利用改进的两步移动搜索法对各县域养老机构的空间可达性进行测算。结果表明:我国养老机构的发展历程可划分为萌芽期(1949—1977年)、增长期(1978—1998年)、规范期(1999—2008年)和建设期(2009—2020年)四个阶段,各阶段具有不同的分布特征;养老机构总体区域分布差异较大,主要集中在东部和中部地区,而西部地区较为分散,供给水平尚未达到预期目标值;我国养老机构空间分布出现多个聚集核心,布局总体呈“品字形”分布,密度由聚集中心向周边地区逐渐递减;按规模划分有效服务半径评价养老机构的空间可达性更为有效,我国东南部地区的可达性明显优于西北部地区,西北部多数为可达性低值区,养老机构资源配置有待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167.
以二元经济理论和新古典经济学理论为依托,构建了农业劳动力流出对粮食产出影响的理论模型,提出了农业劳动力流出最优点的研究假设,并运用面板数据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得出,中国东部和中部区域正处于二元经济结构转换中期,农业劳动力流出数量已经越过农业劳动力流出最优点,对粮食安全构成了直接威胁;而西部区域正处于二元经济结构转换初期,农业劳动力流出数量还未到达农业劳动力流出最优点,存在着过剩的农业劳动力。  相似文献   
168.
马克思的精神生产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这一理论对于我国正在进行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构建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构建须重视意识形态的阶级性,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须重视对我国社会生产方式的研究;须重视对价值体系自身发展规律的研究;须正确处理价值取向的一元性与多元性的关系问题;须尊重自己的母体文化,重视文化的传承性;须具有世界眼光,实现世界性与民族性的统一。  相似文献   
169.
“供给侧改革”背景下中国能源经济形势展望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当前,中国经济已进入“新常态”,“十三五”规划正在稳步推进,“供给侧改革”也进入了深化和攻坚阶段,对国民经济的一些重要行业和能源领域产生了重大影响。基于“供给侧改革”的总体背景,展望中国能源经济形势,并遵循绿色健康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运用情景分析法预测2020年前中国煤炭消费量、能源消费总量和能源消费结构。结果显示:在基准情境下,预计煤炭消费量将逐年下降,能源消费总量增长将逐渐放缓,能源消费结构也将伴随着供给侧改革的深化持续优化。  相似文献   
170.
在分析无偿转入土地对粮食生产效率影响的基础上,运用逆概率加权的方法,实证检验了其影响效果与作用机理。研究发现,与有偿转入土地相比,无偿转入土地是基于家庭社区伦理关系的非市场化行为。在解决了样本选择偏误的基础上,无偿转入土地整体上不利于粮食生产效率提升。其中的原因在于,流转租金缺位的无偿转入土地更容易弱化要素价格的信号功能与农户的生产改进意愿,进而使其在土地细碎化与农业长期投资上不能得到与有偿转入土地农户相同的改进。这一消极影响在户主年龄较小或文化程度较高、获得农业补贴较多或市场化水平较低、转入土地规模较小或期限不明确的农户群体中更为突出。长期来看,随着农村集体经济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继续发展壮大,农村土地无偿流转的情况或将持续减少。但同时,也仍应当充分尊重土地无偿流转的现实选择与价值,立足于各地的具体情况来识别与谋划今后规模化经营的具体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