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21篇
  免费   144篇
  国内免费   45篇
管理学   28篇
民族学   26篇
人口学   19篇
丛书文集   546篇
理论方法论   146篇
综合类   2756篇
社会学   283篇
统计学   6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24篇
  2022年   44篇
  2021年   46篇
  2020年   68篇
  2019年   69篇
  2018年   67篇
  2017年   61篇
  2016年   75篇
  2015年   84篇
  2014年   289篇
  2013年   271篇
  2012年   284篇
  2011年   235篇
  2010年   271篇
  2009年   229篇
  2008年   209篇
  2007年   236篇
  2006年   255篇
  2005年   230篇
  2004年   208篇
  2003年   206篇
  2002年   137篇
  2001年   96篇
  2000年   56篇
  1999年   21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4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61.
高校人才培养与企业实际需求存在匹配度较低的问题,因而有必要构建新的大学生专业操作能力优化教学模式.新的教学模式涵盖目标描述、目标支撑、流程管理、经验教训、工具与表单五个方面.它可以让学生的学习从抽象到具体,从理论到实践,从宏观到微观,从被动接受到主动思考,达到对该模块更深刻的学习、掌握与运用,从而更加适应企业与社会的需求.  相似文献   
62.
接受美学是一种强调读者地位与作用的美学理论,在解读与赏析文本中可以拓宽研究的视角,更深层面地挖掘作品的价值与意义。本文基于接受美学视域对莎士比亚经典戏剧《李尔王》的叙事话语与文化内涵进行阐释,从作品情节、人物命运、叙事语言、叙事风格、意象、宗教色彩等方面力求突破文本限制与障碍,以期让独具魅力的经典作品焕发新的生机。  相似文献   
63.
《蜀道难》是李白的不朽杰作,甫一问世,就惊世骇俗,广为传颂,“蜀道”也从此成为历代墨客笔下道路难行、仕途险仄的 代名词。从齐梁到明清,前后“蜀道难”系列诗歌体现了蜀道山水诗表现手法上从现实主义到浪漫主义,构思从景情分咏到情 景有机融合;无论是五言、七言、杂言,以李白《蜀道难》为界经历了从自然山水与历史典故结合到极写山水化用典故与神话传 说的转变;诗人感情抒发从热烈而隐晦到直白而冷峻;情感内涵从感慨个人寄寓向着更具有社会性、现实性的忧生之嗟的慨叹 转变。  相似文献   
64.
以问卷和面谈相结合的方式,调查了重庆地区21家外贸企业对商务英语专业外贸人才从业能力的要求,并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高校商务英语专业应该培养国际化应用型外贸人才;国际化应用型外贸人才应该具备英语语言应用能力、跨文化交际能力、国际贸易专业实践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才能适应“一带一路”战略的需求,并为重庆高校国际化应用型外贸人才培养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65.
通过对全国19个省市39位优秀新型职业农民的生命历程进行分析,发现其成长轨迹呈现出折勾型、倒梯型、V字型、阶梯型以及N字型五种类型,并且不同来源、不同世代的新型职业农民成长轨迹具有一定的差异性。究其原因,新型职业农民终身发展的动力支撑显得不足;新型职业农民的个体主观能动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政府扶持与引领作用有待继续加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时机并未得到恰当的把握;影响新型职业农民成长的相关利益主体分布比较广泛。针对以上情况,提出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策略:强化政府主导力量,增强新型职业农民职业吸引力;吸收年轻优秀群体,壮大新型职业农民的新生力量;重视人地实际需求,把握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时机。  相似文献   
66.
基于在甘肃、湖南和贵州三省的调查数据,运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了回流农民农业经营决策和新型农民职业化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回流农民是否从事农业经营和能否成为新型职业农民同时受到个人禀赋、农业信息感知和乡土情结的影响。个人禀赋的影响表现为:教育程度较高和非常健康的回流农民从事农业经营的可能性低;有培训经历和非常健康的回流农民成为新型职业农民的可能性高;农业信息感知的影响表现为:惠农政策感知水平越高,回流农民从事农业经营的可能性越大,成为新型职业农民的可能性也越大;农业风险感知水平越高,回流农民从事农业经营的可能性越低;支农举措感知水平越高,回流农民成为新型职业农民的可能性越大;乡土情结的影响表现为:有土地流入经历的回流农民从事农业经营的可能性更大,爱农情结越深的回流农民越容易成为新型职业农民。建议从改善农业经营金融扶持与农业保险体系、强化农业技术培训、提升农业信息传播效果和激发回流农民乡土情结四个方面入手,吸引更多回流农民从事农业经营,培育更多回流农民成为新型职业农民。  相似文献   
67.
人类文化都是以符号化的思维及符号化的行为表现出来的,并且人类文化的全部发展都依赖于这些不同符号的表达,蚕桑文化也不例外.远古时期的华夏民族群体生活中,留下了内涵丰富的以蚕桑为中心的图像符号、传说及史实记载,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古代中国农耕社会的原初面貌以及变迁发展.以桑、蚕、丝为主要内容的蚕桑文化元素,成为华夏民族文化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蚕丝及蚕丝服饰成为儒家文化所倡导的礼治思想的外在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68.
文化回应性教育能力主要包括态度与责任、认识与理解、技能与实践、反思与批判四个维度,以及乡土情怀、乡土知识、文化回应性教学能力、文化回应性课程能力、文化回应性评价能力、文化回应的敏感性六要目。目前,乡村教师责任担当存在理性与感性的相互割裂、乡土知识的认知与理解较为窄化零散、文化回应性教学设计和实施流于形式、文化回应性课程资源转化有限且碎片化、文化回应性评价内容和方法单一、文化回应性反思批判的敏感性薄弱等问题。基于此,需营造滋养乡村教师情感的乡村文化生态,构建文化回应的教师教育课程教学体系,聚焦乡村教育的实践情境搭建支持体系。  相似文献   
69.
以往我们的法律解释研究更多考虑的是法律的客观性方面,重于制度性问题的探求,而法律实施过程中人的主观性问题本身就是一个不容回避的现实性问题。法学是一门涉及到人与法律关系的科学。[1]本文试图从司法过程中法律解释的非制度性方面这一视角入手,谈谈几点看法,以图回应我们现今司法改革所面对的问题。  相似文献   
70.
社会工作专业从产生之初就产生了两极化的趋势,即萌生于慈善组织会社的注重提供个人服务的取向和产生于睦邻组织的注重环境的改造及建立共同利益的取向。Spetch和Courtney在《背叛的天使》一书中批判了社会工作者心理治疗化的现象,认为社会工作者是背叛的天使,远离了自己的服务对象,背叛了社会工作的使命。本文通过回顾社会工作两极化产生的历史,分析社会工作心理治疗化的原因及限制,同时通过回顾中国大陆社会工作产生的背景,反思社会工作专业化的定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