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39篇
  免费   222篇
  国内免费   69篇
管理学   32篇
劳动科学   3篇
民族学   42篇
人口学   19篇
丛书文集   895篇
理论方法论   248篇
综合类   4489篇
社会学   295篇
统计学   7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31篇
  2022年   48篇
  2021年   54篇
  2020年   82篇
  2019年   86篇
  2018年   71篇
  2017年   80篇
  2016年   100篇
  2015年   97篇
  2014年   355篇
  2013年   326篇
  2012年   383篇
  2011年   398篇
  2010年   363篇
  2009年   328篇
  2008年   361篇
  2007年   408篇
  2006年   439篇
  2005年   436篇
  2004年   413篇
  2003年   421篇
  2002年   321篇
  2001年   218篇
  2000年   119篇
  1999年   26篇
  1998年   19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881.
提炼出延安精神的主要内容是以马列主义为哲学基础,核心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主要表现是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以及艰苦奋斗的生活作风,探讨了新时期下延安精神的时代价值。  相似文献   
882.
通过对人文精神与体育教育关系的研究,联系普通高校体育课程改革热点,分析当前普通高校体育教育中大学生人文精神培养状况,对普通高校体育教育中大学生人文精神培养的方法与途径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883.
基于CDIO的教育理念,针对本专业设立以产品为教学项目,以实训为教学手段,以能力培养为教学重点,以项目研制为教学目标的综合实训教学环节,探索基于产品的实训新模式。  相似文献   
884.
城市精神是一座城市的灵魂,是城市的一面旗帜。城市精神理应是城市所追求的一种境界,这种追求不一定是经济增长这种直接的目标,而是准确概括出被实践证明对经济社会文化发展具有重要推进作用的因素;大庆精神是大庆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战略资源",它深深地熔铸在城市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大庆精神塑造着大庆城市的气质与风骨,彰显出城市的特色与魅力,构成了大庆"软实力"的核心,是代表和展示大庆城市形象的"名片"。  相似文献   
885.
从实证研究的角度出发,通过问卷调查与个别访谈等相结合,对安徽省示范性高职院校的职业礼仪教育现状进行带调查,结果显示:现有职业礼仪教育目标比较模糊、观念相对滞后、教育效果不甚明显等。要改变这种状态,必须转变思想观念,积极构建高职学生职业礼仪养成的师资队伍;注重积极引导,努力开拓高职学生职业礼仪教育途径;努力搭建平台,积极实现高职学生职业礼仪养成的实践创新;注重合力作用,不断丰富高职学生职业礼仪教育的人文营养。  相似文献   
886.
大学生村官岗位职业化建设需要一套长效机制.工商业职业经理人制度经过近两个世纪的发展,各种管理规范已经完备,大学生村官的职业化建设可以借鉴工商业职业经理人制度的成功经验,从完善选聘机制、进行岗位细分、规范聘用合同、强化责任落实四方面进行.  相似文献   
887.
运用建构主义的基本理论,通过高职商务英语家学中对任务教学法的实践体验,发现其相对于传统的听说模式口语教学来说,通过选用学生感兴趣的行业内新鲜素材,在仿真的实训环境下进行“职场交际任务”的训练,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能有效地强化其学习、应用英语的学习动机.  相似文献   
888.
生态精神不仅包含了以人类为中心的人文精神,更超越了狭隘的人文精神,它是深化了的人文精神;大学英语教学在加强对学生语言能力的培养和进行正确的文化引导之外,还应起着陶冶学生精神素养的作用.用生态精神引领大学英语教学有利于培养出真正的生态卫士——具有“生态理性”的社会人.  相似文献   
889.
大学生党员作为党组织的一个特殊群体,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主力军,是党和国家未来的希望所在。文章围绕大学生党员党性修养方面存在的问题,论证了加强大学生党性修养教育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提出加强大学生党员修养教育工作的主要内容,积极探索新形势下提高大学生党员党性修养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890.
如何重建新人文主义,这是探讨中华人文精神,构建富有时代特点、并符合当今及今后人类社会发展尤其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核心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课题。由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中国古代优秀文化、资本主义优秀文化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优秀成果构建多元融合的新人文主义,则为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文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