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37篇
  免费   223篇
  国内免费   69篇
管理学   32篇
劳动科学   3篇
民族学   42篇
人口学   19篇
丛书文集   895篇
理论方法论   248篇
综合类   4488篇
社会学   295篇
统计学   7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31篇
  2022年   48篇
  2021年   54篇
  2020年   82篇
  2019年   86篇
  2018年   71篇
  2017年   80篇
  2016年   100篇
  2015年   97篇
  2014年   355篇
  2013年   326篇
  2012年   383篇
  2011年   398篇
  2010年   363篇
  2009年   328篇
  2008年   361篇
  2007年   408篇
  2006年   439篇
  2005年   436篇
  2004年   413篇
  2003年   421篇
  2002年   321篇
  2001年   218篇
  2000年   119篇
  1999年   26篇
  1998年   19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71 毫秒
951.
<实践论>主要从四个方面体现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真精神:从哲学视阈上看,<实践论>是相对注重"生活公式"的哲学;从哲学功能上看,<实践论>是注重"前导理念"的哲学;从哲学信念与使命上看,<实践论>是"为时立言"的哲学;从哲学发展方向上看,<实践论>关注"中国问题"的哲学.历史是不能割断的,如果不真正了解<实践论>,就不能真正理解毛泽东的哲学思想,也就不能对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有更深刻的认识.  相似文献   
952.
论国民精神总动员运动对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抗战的胜利是在中国共产党倡导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下,以国共合作为基础,各民族、各阶级、各党派、各界人士以及海外侨胞紧密团结、浴血奋战的结果,也是100多年来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第一次取得的完全胜利.战略相持阶段到来以后,国民政府为适应新形势发动了国民精神总动员运动以挽救民族危亡,抗战建国,中国共产党始终以民族大义为重,既支持、肯定运动的积极面又不失时机对其消极面进行斗争,灵活运用统战政策维护了裂而不破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对抗战的胜利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对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工作经验的不断总结和思考,可以为我们党在新阶段加强执政能力建设和开展统战工作提供经验和借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53.
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是美术教育的重要任务。长期以来,应试教育的影响导致了人文精神的培养受到很大程度的忽视。加强美术教育中人文精神的培养必须联系学生生活经验,充分挖掘各种教育资源;注重学生情感体验,着力培养和提高审美能力;广泛掌握中西文化的背景知识,了解不同文化的发展和特色;打通美术与其他学科的坚壁,发挥学科整合的优势。  相似文献   
954.
100多年以前,我国爆发了伟大的五四运动,青年是发起五四运动的主力军,在五四运动中起了关键作用,表现出了大无畏的牺牲精神、敢为天下先的精神和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从此,青年在广阔的历史舞台上活跃起来,开启了青年发起进步运动的先河。当代青年应继承和发扬五四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  相似文献   
955.
广大农村地区是涵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根据地,乡村治理体系建设是新时代国家治理现代化、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条件。受传统宗族观念、家国情怀和邻里互助文化影响,乡村社会中公共空间普遍存在。在基层社会构建公共空间、培育场所精神,需借助物质空间、精神空间、社会空间的有机融合,加快乡村治理政策的落实。公共空间培育能够化解当地居民生产生活实践中的纠纷和难题,助推乡村治理体系建设,更好地服务于乡村振兴战略,促进和谐社会的建设与发展。  相似文献   
956.
大数据时代,数据即共享,建立在群体理性和契约精神基础之上的共享价值观逐渐成为大数据时代的主要伦理精神。大数据时代共享价值观的主要伦理效应在于解决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同时破除因信息壁垒阻隔而形成的“信息孤岛”现象,促进信息的共享流转和价值转化。大数据时代,共享价值观面临着信息的高成本获取与低成本共享之间的矛盾、共享数据被污染的潜在风险,以及信息共享行为强化了媒介的“反向驯化”、“数据鸿沟”加剧了信息传播的不平等挑战。践行共享价值观,需要把握信息获取者与共享者之间的权利“平衡点”,强化社会监督与法治,以确保信息的科学和准确;充分挖掘智能技术在信息伦理建设方面的作用,以避免数据“过娱乐化”陷阱;注重共享的广泛性与公平性,以促进信息与数据负责任、有价值的共享。  相似文献   
957.
立德树人是高校人才培养的根本任务,课程思政是实现立德树人的重要途径。在课程教学中,将基础课程、专业课程、综合性课程与思政内容有机融合,可以有效实现全过程育人。经济数学课程的教学应立足教学内容,深度挖掘经济数学的思政元素,将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价值塑造等融为一体。在经济数学的课前准备、课堂教学和课后延伸中,可以通过引入数学发展史和数学家科学精神、讲述学校文化背景和历史传承、探究经济应用问题典型案例、分析讨论行业发展对经济数学的需求等教学措施,实现经济数学课程思政教学的目标,使经济数学教学与思政教育同向同行,互融互促,培养出社会主义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相似文献   
958.
何克抗教授及其团队致力于教师专业发展研究20多年,形成了“基础教育跨越式发展创新试验研究”项目(简称“跨越式试验研究”项目)。该项目通过创新信息化教学理论、模式、技术、方法推动教师专业发展,尤其在乡村教师专业发展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其关键在于用“4+2”信息化教学创新理论武装乡村教师。所谓“4+2”理论,其中的“4”是指“创造性思维理论、新型建构主义理论、信息技术与课程深层次整合理论、新型教学设计理论”;其中的“2”是指儿童思维发展新论和“语觉论”(即儿童语言发展新论)”。2020年7月,教育部等六部门发布《关于加强新时代乡村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恰逢“跨越式试验研究”项目推行20周年。何克抗教授提出用“4+2”信息化教学创新理论和实践模式指导和培训乡村教师,创新教师教育模式,探索新时代中国特色乡村教师发展之路;推行“跨越式试验研究”项目,倡导构建新型的“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相结合”的乡村学校课堂教学结构,提出“向课堂40分钟要质量”,关注“跨越式教学”的实际成效;聚焦乡村教师专业发展,推动“4+2”信息化教学创新理论在乡村落地,赋能乡村教师队伍,为新时代乡村教师队伍建设提供卓有成效的服务和大力支持。  相似文献   
959.
面对国家质量转型、社会发展和学习者对职业整合能力的需求,从业者提升职业素养已显得极为重要。中小学教师作为基础教育现代化发展的重要主体,树立正确的继续教育质量观,不仅是促进自身职业能力提升的重要前提,也是保障基础教育质量稳步提升的关键。然而,当前对于中小学教师“能力本位”继续教育质量观的内涵与养成路径还存在一些模糊认识或难以消解其模糊界定。基于此,梳理中小学教师典型的继续教育质量观,深度解读中小学教师“能力本位”继续教育的内涵和表征,继而基于“能力本位”的增值性质量观,通过以能力增值为评价标准、以提高质量为保障标准等实践路径,整体提升中小学教师的个人品质和能力,就不失为贯彻“能力本位”继续教育质量观的核心要义及重要举措,也可为办人民满意的基础教育提供智识支持。  相似文献   
960.
在教师作为“人”的语境中,教师专业伦理的建设应然地指向“人”生命的成长:伦理始于人生命客观存在的需要,长于己身与他者生命的联结,始终追寻着生命的意义与价值。然而,生命与伦理的应然关系在幼儿教师专业伦理的构建取向、培育内容和发展路径中都没有得到重视,更无法发挥效用。因此,幼儿教师专业伦理的建设需得回归到教师作为“人”的生命,以生命之幸福引领取向,以生命之价值滋养关系,以生命之力量支撑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