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56篇
  免费   81篇
  国内免费   37篇
管理学   104篇
民族学   18篇
人口学   30篇
丛书文集   295篇
理论方法论   85篇
综合类   1976篇
社会学   158篇
统计学   8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20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26篇
  2019年   40篇
  2018年   36篇
  2017年   30篇
  2016年   38篇
  2015年   56篇
  2014年   104篇
  2013年   177篇
  2012年   153篇
  2011年   186篇
  2010年   153篇
  2009年   142篇
  2008年   194篇
  2007年   191篇
  2006年   221篇
  2005年   187篇
  2004年   152篇
  2003年   152篇
  2002年   141篇
  2001年   122篇
  2000年   68篇
  1999年   24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21.
The aim of this article is to study whether multiple social roles can be seen as a resource or a burden, or in other words, if a strong engagement in both paid work and family life is a positive or negative experience for men and women respectively. The main data used are a data set from Statistics Sweden, the so‐called ULF (the study of living conditions), in which nearly 30,000 randomly selected individuals were interviewed. When analysing how the combined family and labour market situation is related to the number of preferred working hours and psychological distress of individuals, the results show that it is primarily cohabiting women with children who work more than 40 hours per week, who want to reduce their working hours. However, the distress level is not relatively high for this category. Results indicate that many women, and some men, who have multiple social roles express a wish to reduce their working hours, but this does not necessarily mean that the levels of distress are higher for these groups. This may be a result of the fact that the alternative resources provided by multiple social roles in some sense outweigh the stressful effects that double demands have on psychological distress.  相似文献   
922.
随着高校教育分配制度的变革 ,大学生的择业观念、择业心态及择业方法发生了很大变化 ,因此研究他们的思想变化、择业价值观等问题 ,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23.
采用随机整群的方法取样对初一至高三的中学生进行考试焦虑的测查,结果发现(1)考试焦虑存在明显的年级主效应,其中初三和高三的学生的考试焦虑明显高于其他年级;(2)考试焦虑男女有异,女生焦虑高于男生;(3)各年级均有考试焦虑程度偏高的学生.提示我们对个别同学的心理调适及考前心理辅导必不可少.  相似文献   
924.
健美操运动能够缓解精神压力,释放负面情绪,塑造完美体型,增强自信心理,健美操不仅在增强学生体质方面有显著效应,在增进女大学生心理健康中也有着独特的功效。  相似文献   
925.
汉、藏族大学生心理品质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从发展心理学的角度分析了汉族和藏族大学生在心理品质上的差异。研究采用问卷法,从认知、能力、情绪、意志、态度和性格特征五方面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汉、藏族大学生在认知、能力、思维特征上存在着差异,在情绪、意志特征上有更大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926.
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大学生各种危机事件层出不穷,对大学生的生活、学习、发展产生了较大的冲击和影响,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也因此日益受到重视,本文对心理危机干预存在的问题和研究的思路谈了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927.
作为群体的受众,具有丰富多变的情感、崇尚个性、追求自由的意志、轻信盲从的从众心理.大众传媒殚精竭虑,主动理解受众心理,逐步形成了以个性为表以大众化为里的传播模式.一般来说,大众媒体对群体心理采取迎合策略,这也必然对群体心理产生广泛而深刻的影响:传媒既为受众群体提供了一个参照的生活空间,又为受众群体提供了一个"言语场".  相似文献   
928.
景观设计可以美化生活,为人们提供舒适的生活环境。人是景观设计的服务对象,对人的心理需求的研究是景观设计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本文试从美学的角度探讨景观设计中人的心理需求问题,期望以美学思想指导景观设计的实践活动。  相似文献   
929.
心理素质是人在先天生理基础上个体与客观外界相互作用中产生、发展起来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和品质 ,它对全面培养优良的素质有着重要的作用。比较研究朝、汉族大学生心理素质 ,可以发现朝鲜族大学生的智力素质无明显的民族差异 ,但在个性心理素质发展上却明显低于汉族大学生 ,因此 ,对朝鲜族大学生加强心理素质教育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930.
特困大学生心理认知与教育模型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运用卡特尔16PF心理测量表,对特困大学生的心理认知进行分析,并就其个性因子与大样本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因家庭困难而导致的大学生的心理问题,较深刻地影响了大学生的健康成长。解决特困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关键在选择正确的心理教育模型,实践证明,开设心理讲座、把团体辅导与个别辅导咨询相结合,是对特困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模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